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楼主: Joseph

[职业规划] 国企,私企与外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8: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特别羡慕比我早十年毕业的学长们,因为他们正好赶上另一波领导(大约文革前毕业的最后一批大学生)退休,留下了很多上位的空间,而我们这些新生代在当时却必须面临极其严峻的同辈竞争。

    当然我现在更愿意相信:一定的环境下会培养一定程度适应的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8: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个话题,就想多说一句:我不知道现在的统计会不会有所改变,我们这个年龄段上下的很多人我曾经问过,不算精确统计,但是是大众共识,同学里最拔尖儿的当然是学习最好的同学那一群,然后就是学习最差的那一群,然后才是学习偏上的那一群,发展最平庸的常常是学习居中的那一群,垫底的常常也是学习最好和最差的一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14 16:42
  • 签到天数: 8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9-30 10: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于国企的分析还是比较中肯的。正如你所说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国企工作,国企稳定,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吧。其实学习与否还是取决于个人,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地如果太平庸,很难混,尤其在设计院,有时逼着你不得不去学。

    点评

    确实如此,很多三大院的员工受现实压力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发表于 2014-10-30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8-11 08:03
  • 签到天数: 46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9-30 1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郝老师,想问您一下FE以后的发展路线是什么样的

    点评

    应该是累年晋级后转PTE,PTE累年晋级后就看个人追求方向了,也不排除有些人从FE转管理岗位。  发表于 2014-10-6 0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21: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左走?向右走?

    经常会遇到有趣但是并不可爱的状态,有若干选择,但是都不是自己的理想方向。

    欢迎大家给点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9 11: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30 02:25:21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郝老师,最近找工作特别愁,大半夜看到您这篇帖子,瞬间感觉思路拓宽了好多,先介绍下我自己,我是开发15级毕业的硕士,但是本硕不一致,家里是胜利油田的,但是都是普通员工,肯定也没您所说的绿色通道,然后今年的就业形势也特别严峻,海油四个甲方公司据说今年全国只招70个,我们开发两个班到现在签约的不到百分之10,因为之前面试过安东,当时可能纯粹是刷经验,现在面临这种形势,却不得不考虑去这个私企的选择,后来发来的offer薪资还是比较诱人,有意向想签三方了,不过就是工作地点不确定,可能离家会比较远吧。但是家里现在还是特别想让自己回胜利,并且极力让我准备中石化的考试,因为中石化对子弟还是有些照顾,初始过了一般问题不大。现在犹豫的就是签不签这个三方,毕竟学校也不愿让你毁三方,毁了后面程序也很麻烦,您觉得为了安东这种私企,做这种牺牲值不值得呢?还有,在今年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您对毕业生有什么建议或者忠告嘛?(半夜手机打字,可能表述没那么清晰,希望郝老师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9 11: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30 02:43:26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郝老师,补充下,我个人是比较倾向私企和外企的,毕竟年轻人,而且我也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过父母考虑到的是成家的问题,私企和外企可能在外面的时间太多了,而且不太好找对象,我的观点可能是趁着自己没老婆孩子,可以在外面闯几年,可是父母的观点是先成家了以后,老婆孩子稳定了,然后自己再出去干,根据您的经验,您觉得哪种选择可能更好一点!郝老师,可能问的有点幼稚,希望您不要见笑,麻烦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feixialove 发表于 2014-10-30 02:43
    郝老师,补充下,我个人是比较倾向私企和外企的,毕竟年轻人,而且我也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过父母考虑到 ...

    呵呵,我也是油田子女,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当年我毕业分配的时候,母亲给我在采油厂里找了很多门路,就希望我能回到那个厂里去。我父亲曾经是那个厂的头儿,所以母亲觉得老熟人有照应,她已经按照这个模式把我哥给拢在了身边。

    我个人的性格来说是有缺陷的,特别希望自主人生,为了这个自主可以不顾惜很多亲人的脸面。面对人生这次大选择就更希望不是出于家里人的意志,而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当时没有遵从母亲的要求选择了留在城里,去了一个陌生的、全无照应的“地质调查处”,从那个当时完全陌生的地方走向了我以后的事业发展。

    我这样的性格,就比较适合闯荡陌生的环境,在一群新认识的或者仅仅限于专业领域熟识的人中间坦荡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快速分享技术成果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也是我觉得自己生命效率最高的地方。

    但是我并不因此就推荐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投身在激流中作一种放纵。

    我认识的一个博士,他的性格比较温和,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下决定。他很敏感,也更在意周围人的看法。我想他经常处在陌生人或者半陌生人的环境中是会心理上的不适感比我强烈很多,他更加容易在熟悉的人中间通过自己的性格带动来实现自己对于高位高收益的期盼。他肯定比我更能迎合上级的倾向,比我更能拖慢工作节奏,所以他其实是适合在国企或者相对规模比较庞大的私企中生活的。

    =============

    找对象的问题,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我个人得益于当时油田的最后一批闲散的大姐姐们喜欢张罗给人介绍对象,虽然我妻子其实那个时候就坐在我身边,但是这些大姐们的催促让我更希望找一个人把自己安定下来。——没错,我不是说找不找得到或者容易不容易找到对象这个事情,而是说不同的环境会驱使你向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靠近的问题。在我们那个时代,不结婚是会被人质疑生理或者心理有残疾的,所以结婚常常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自己的遮羞布。

    反过来,我曾经看到很多独身的年轻女性喜欢通过聚会分享经验,其结果是她们在亚文化圈子中找到了同类的隐性支持,所以更加拖后了寻找结婚对象的时间。其中一些独身女性当然也是打着找男友的旗号在独身,她们通过跟类似的女性的攀谈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直至她们的筛子眼儿其实根本漏不下任何一个真实的人类。我觉得她们之所以这么不现实的选择择偶标准并非她们不理性,而是她们觉得反正有一群这样优秀的朋友都找不到结婚对象,她反而因此而觉得自己也跻身其中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结婚对象其实是容易找到的,关键我觉得是要找到一个愿意跟你一起经营婚姻的人。他/她的起点高低其实都不十分重要,只要他/她愿意跟你产生婚后的长时间互动,愿意为婚姻不断努力,这样的婚姻在两个人的共同进步中才会走得越来越平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9 11: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30 13: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觉郝老师真的是一位很博学的人,不仅经历丰富多彩,技术又过硬,而且文笔特别好,阐述的内容也清晰明了,也很有思想深度,虽然现在不知道看懂了几分,不过看完还是受益匪浅,看来人真的是经历越多,越能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后还有一点疑惑,如果现在刚毕业就去私企或者外企的话,可能会没有国企的经历,也就是说从国企跳槽到私企容易,但是私企跳到国企却基本没有可能,所以想问下您,您建不建议我们有段国企的人生阅历或者是经历?毕竟我们只有应届才能进国企,以后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问题有点多,麻烦郝老师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4-10-30 14:15 编辑
    xiaofeixialove 发表于 2014-10-30 13:17
    发觉郝老师真的是一位很博学的人,不仅经历丰富多彩,技术又过硬,而且文笔特别好,阐述的内容也清晰明 ...

    谢谢你给的那么多溢美之词,愧不敢当。

    关于“是不是该让自己有一段国企经验”的问题其实确实需要更多同行同业的人来补充。

    第一,其实是题外话,进国企的机会其实不惟一。国企,应该更加狭义点儿,“三桶油中的前两桶”,更倾向于招纳新毕业生。如果你一定要寻找一个进“这两桶”的机会,只要你是统招毕业就有机会选择,硕士错过还有博士毕业的机会。机会总是有的,只是看你是不是愿意为机会付出了。(这种奇怪的用人机制只是因为冗员特多,人多到可用可不用,这才构成了定式。我不敢说这个情况一定会全面改观,但是过一阶段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动。)

    然后我们再正式讨论该不该换一段“国企经验”。

    一般意义上来说,很多过来人把“国企经验”定义于两个方向:
    1、较为综合的专业视野。国企都是大集团作业的模式进行生产的,你在国企里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专业化和集团化运行,其中也包括学习到专业内的工作规程。在相对比较短的国企经验来说,也许学习到专业内的工作规程变成了专业视野的替代品。
    2、更平和的人际交往。国企跟一般外企、私企的最大不同是一个以“包容冗员”为直接目的而运行的企业,所以内部的闲散和倾轧都更加具有着很强烈的人际关系成分,很多人希望应聘者具有国企经验就是看重他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的平衡能力。

    那么我们先考虑在这两个方面是否有替换选项的可能。

    较为综合的专业视野。其实在很多外企的综合培训中都有更加明确的设定,这也是我曾经多次推荐大家优先考虑外企作为入门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说几个主流的综合型外企都对于自己纳入的专业人力进行各种规程和整个行业流程的介绍,其时间更简短,收效比“这两桶”更直接。

    然后说人际关系训练。人际关系处理其实是个人软能力、软技巧(Soft Skills)的一部分。只要自己注意,很多人甚至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换来人际交往的技能。举一个最为常见的其实非常近似游戏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大学学生会,是一个小知识分子社会在年轻人的投射,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大学社团的参与来练习自己基本人际交往技巧。当然,说到比较“厚黑”的成分的练习也是以大学社团最为暴露和直接的。社会是一个复杂人群的聚合,基本上你想找到的人都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找到。所以励志的人固然活的很好,厚黑的人也活的很好,甚至平庸的人都活的很好。所以不必轻信有一种理论可以让某一个人群占有社会的绝对优势,社会比任何一种书籍总是更复杂更包容一些。

    然后再说一下,有时候“国企经验”其实跟“博士文凭”一样是一个符号,只是非常重要的敲门砖。

    国企经验的作用其实就是帮助HR或者公司管理层确认你的基本专业能力和基本社交能力,就像你有一个博士文凭一样能够证明你的某些基础的存在。也许没有这个“印记”,有些公司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淘汰你,但是一旦进入面试流程,这些“印记”就基本上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而到了公司任职之后就全无是处了。

    因为无论国企、外企还是私企,都是老一代领导新一代为主的“人的世代接替模式”在运行,这与“文凭”没有直接关系。我刚刚到国企的时代,绝大部分副处级以上的领导还是技校毕业或者中专毕业为主;我刚刚离开国企的时代,绝大部分副处级以上的领导才替换到了大学毕业。这不是社会的进步,其实是哪一代人主体接受过什么程度的教育有关。所以暂时还看不到明显的博士毕业生取代大学毕业生的时代,倒是可以预言马上到来的是一个硕士毕业生成为绝对多数领导的时代——因为最近选择硕士毕业才工作的人成了主流。如果博士毕业在今后成为主流,那么估计十余年以后博士毕业生将成为管理者的中坚力量。(这里说的硕士博士不算那些在职不离岗就拿文凭的部分,原因就不解释了。)

    类似的情况,“国企经验”会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私企和外企的主要管理者的一个标识,但是这种影响力也正在因为直接进入外企和私企的员工比例迅猛上扬而在未来被削弱。仔细想想,在我毕业之前的时代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是“被分配”的,所以目前四十岁往上的人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国企烙印”也就如同前面论述的“大学烙印”一样存在着。“国企”转“私企”的定式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直接从私企晋升而逐步改观,但是这势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沙汰涤荡。

    如果说一句直白些的话就是,我们恰好遭遇了企业从国有制向更多体制转型的阶段,我们看到它的特有辉煌,也正在等候它的坍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企经验”暂时是必要的,但是以后会越来越不重要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5 23:21 , Processed in 0.0518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