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楼主: Joseph

[职业规划] 朱由检给我职业规划的一些重要启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 02: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检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样的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较深的一些人所共有的,面对问题的时候没有真的在考虑问题本身。

    举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楼下有个不知道是谁的陌生人在大声叫骂,影响到你的休息,你怎么办?

    当然,前提自然是你关窗、放电影、放音乐等被动操作都已经无法掩盖这个声音。你想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会对这种问题有兴趣的,我们只是会翻个身等着楼下的人骂累了自己熄火,或者等着哪位受不了的邻居出面对骂,或者等着哪位受不了的邻居出面叫了警察,或者等着哪位受不了的邻居出面向楼下砸一板儿砖,......反正都是“等”,很多可以尝试的方式都让它们留在原地,即便真的暴跳如雷也只有极个别的人真的展开实质行动。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先不着急自我解剖。来再做一个假设:楼下叫骂的这个人跟我们很熟悉。

    我们会怎么做?

    我们不可避免的走向我们原定的熟人社会去运行,我们更容易面对熟人,也更愿意去面对熟人。我们对熟人总是比对陌生人投入更多情感投射。甚至我们愿意去面对素日的敌人也不要去面对素昧平生的路人,这就是我们。更深一点层面的:我们处理同一个问题会因为发生人而运用完全不同的原则、方案、技巧。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问题本身,我们更多是在考虑问题关联到的人。

    面对一个灾难,如同那两次建州兵进逼京师这么严重的话,其实我们极有可能并不完全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花掉了更多的气力和时间来思考谁改为这个灾难负责更为合适。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一个小传奇:曹操攻袁术,乏粮。督粮官问怎么办。曹操让减半。更乏粮。再减半。然后曹操说,某要借你人头来安抚兵丁。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就是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面子来推卸责任并杀掉无辜的人。我们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觉得这个故事有存在的可能,因为面对危局我们自己可能也忍不住会这样设想只是未必真的会想到实施罢了。

    可是,为什么没有想过解决缺粮后果的方案,反而第一时间是要考虑找到一个导致缺粮的人呢?

    有没有人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我希望有。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用来渲染曹操奸诈的故事,甚至渲染的很低幼。因为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的话曹操肯定会尽快计划退兵自保,没有必要用一个骗局来杀掉督粮官。杀掉督粮官除了维护自己点儿面子以外别无用处,不能解决兵丁挨饿的情况,挨饿的事实仍然会实际上影响战力,最后也仍然是以撤兵来解决问题。这样因为粮食供给不足而杀掉督粮官会给今后选择督粮官增加很多不便,甚至可能因为这种荒唐重罚导致某个督粮官心中过于恐慌而临阵叛逃酿成无可挽回的灾难。

    那么,我们可能需要继续追问的就是到底什么东西让我们第一反应如此低幼呢?

    在面对一场灾难,尤其是我们预估出现直接偏差而导致的灾难面前,我们想什么?或者说我们以为我们的领袖在想什么?

    是的,面子。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很多关于由检的记载推测出这件事如果真的发生在由检身上,那么由检倒是很可能像《演义》中描写的曹操一样“借头一用”,而且事实上由检干的远比这样还要严重得多,也低幼得多。

    我们说回到“楼下叫骂”这个问题。

    我们没有回应,其实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回应之后会不会引来更多问题,我们不确定是不是能在肉体上直接战胜对手,我们不确定是不是可以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对手,我们不确定是不是叫来了警察之后等警察不来的时候他来闹得更欢,我们不确定是不是警察处理了他以后他会回头找机会处理我们,......

    对于熟人,我们显然比较“知己知彼”,所以我们就可以更明确我们的措施的效率和波及范围,也因此会有更清晰的工作余地,但是也仍然会因为这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决定是“劝”、是“打”、是“恫吓”、是“谄媚”、是“行贿”、甚至是“附和”......

    那么,结果就是,越孔武有力的人我们可能纵容其不良的可能性就越大,越软弱无力的人我们可能侵害其善良的可能性也开始加大(即便是我们不直接侵害他也可能纵容其他人侵害)。对施暴方和被欺辱方都是陌生人的状态下,我们更多可能是选择了观望与沉默,纵容欺凌的情况也更直接。

    也许在网络这样不会直接造成自身伤害的有些场景里,看上去围观的陌生人会选择不分析的谩骂表象上来看强大或者实施攻击的一方,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真的是想要主持公道。这个时候,更多他们只是希望选择到一个大多数人都可能选择的命题而已。而且其实网络上并不以身体强壮而产生直接影响力,可能语言和表演的力量更加直接一些,所以有些肉体上看起来更弱的人就是利用这种姿态而在网络上展开了更强势的语言攻击行为和煽动行为。更常见的就是直接的道德绑架:我就是骂你了,但是你要是回骂就是你人格低下的表现!赤裸裸的利用别人的道德感来自己保驾护航,也算是自秀底线的一种,但是还能在一场这样的对骂中因为给对手设置二难处境而占足了赢面:你因道德感而不回骂,那骂仗自然就是你输了(有些高级骂战在其中本身还嵌套了道德内容,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呵呵);你真的回骂,那你就是道德败坏,自然还是你输了(尤其是预设道德内容的对骂更是如此循环往复,还得呵呵)。但是,这不是高明,只是耍流氓。本质来说跟由检没有不同:不想解决问题,只想维护面子。换言之,只是一个低幼思考层面的小技巧,他们除了骂仗之外可能还没想清楚别的事情。

    对了,说一句题外话。这两年“大专辩论赛”不那么热门儿了,在我读大学的时代特别红火。我参加过一些校际辩论赛的组稿和材料准备工作,但是后来因为越来越了解到这种比赛总是来回绕逻辑圈套而没有实质性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甚至也不能引发更深的思考,只是去博得个牙尖嘴利的“聪明”表演的虚像,——要知道:台上的人只是熟练的把后台工作人员组织的台词用比较强硬的语气及时表达出来罢了;台下组织台词的人也并不一定支持某个观点,而是作为一个笔杆子必须这样工作罢了。——而无从引领观众思索发生问题的源头和紧急状态下的处置步骤,甚至也无法让辩论在深入思考中真的可以搁置或者互相吸收对方观点。

    由检的处理问题方式,非常非常像“大专辩论赛”:一开始是强词夺理,后来就是情绪引领,最后就完全是口齿运动而与辩论主题无关了。他用尽了对抗的思路要维护自己的正面和高大,然后就是恼羞成怒,最后已经不再怒了,因为已经找到不怒都可以让对方以为处于愤怒的姿态来直接表演了。更像“大专辩论赛”的地方就是,这些过程渐渐的已经与辩题无关,他不再关注于边事或者民生,他只是关注在与臣子的角力中是不是更直白的维护了自己的形象,尤其是他越来越熟悉他的臣下的同时也越来越熟悉自己实施恐怖的套路的时候。

    迷失在自己维护面子的路途中的人。

    很不幸,我在现实中看到过一些跟由检一摸一样的人。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并不快乐,他们努力想战胜别人的时候他们就更加贬低自己的那个实体存在,他们越是能够维护他们的高大形象他们就越是没有自信把真实的自我拿出来晾晾。每个层级我都遇到过,只是他们的痛苦却是一致的很深刻,而且很难被别人看到和理解。我每次看到他们,就会暗暗在心中为那个叫朱由检的人祈祷,希望他在这四百年来没有继续繁殖更多冤魂,没有拖更多灵魂陪着他去那无尽自我贬损的苦海里挣扎、去那看不见的织布机上描画不存在的美丽和闪光并坚持把它披在身上遮在脸上直到自己一丝不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0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复去体味的东西。越是普通的、日常的、被忽略的事情,如果有人愿意去揣摩,才会发现它中间会有很多很多我们特有的东西。

    我们的历史学家们没有给我们记录下由检的一些特别的癖好。

    所以,我不能用由检的故事来说明人的脆弱和煎熬。还好我自己还有生命和记忆,我就摘一件我很少跟自己亲人以外的人提及的事情。

    我不喜欢吃饺子。

    饺子是我小时候最馋的食品之一。在那个食品极度匮乏的时代,饺子就算不是最珍贵的食物,也是无尚尊荣的食物,因为我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吃到。但是一九八四年以后,我看到饺子的情绪就更多指向了对死者的愧疚和无奈。

    一九八四年七月九日,我父亲因为胰腺癌不治过世。

    他被查出这种病是在前一年的十月份,而发现他身体可能有比较严重疾病的时间可能可以再往前追溯一两个月的一次体检。

    十月份在东北已经开始冷了,油田家属区的优待让所有家里都可以有了供暖。天然气不花钱,总是烧的很热,家里暖洋洋的让人提不起精神。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儿正是因为父亲就任采油厂领导之后改造原来使用天然气自采暖导致爆炸伤人问题的。

    那天夜里,我家里可能有超过二十人在可以容纳人坐着地方随意靠着,等着一辆赶去长春接父亲回家的小吉普车。车应该是当天一早就出发了,却一直到了深夜还没回来。就在我开始昏昏睡去的时候(那个时代我平常都是不到九点就回自己房间睡觉)外屋里响起很大的噪音,有人推开我的房门把我摇醒,大声的哄着父亲说:郝书记,老二也等着你呢。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询问和寒暄,父亲都笑意满满的跟他们说了一圈,把人一个一个的送走。

    我不知道自己养的小四眼狗是不是被一大群人给吓死了,一直都没听见他有任何动静。父亲病了我是知道的,但是那个年代的长者们普遍没有给小孩子上过课程告诉他们什么是死亡。我的运气很好,第一个课程就是生动翔实的。而在此之前的预备课则完全没有,连小四眼狗都还没有被人枪杀掉。所以我还完全不能知道或者预见如果父亲这次去北京确诊病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父亲自己又会有什么变化。只是听见客人们都走了以后他跟母亲悄悄的在说些什么,声音很低。我就回去睡下了。

    目前后来告诉我,那个晚上,父亲悄悄爬起来去我房间在我床头看了我很久才回来睡下。

    父亲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他仍然坚持早起,早起以后就去小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着阳光做做操,天很冷很黑也不肯中断。一直到三月份住进医院。其实母亲是希望他回来以后就去住院的,但是父亲却坚持要等着过了旧历年。

    我们旧历年都要守夜,吃年夜饺子,饺子里还要有一个包上一枚钢镚儿。那一年也是这样。

    只是那一年母亲不肯花很多钱给我买炮,我心里耿耿于怀,到了年三十儿的八点半就回自己房间关了灯睡下。

    按照习俗,年夜里家里能点着的灯都是整夜不能灭的。我不管,只要自己顺意才好。

    当然,到了大概十点半的时候我还是被母亲和哥哥叫起来,要一起包饺子。我不肯,睡得正香,怒气就更上撞。其实在家里包饺子我也干不来什么,往年的习惯就是由我把母亲揪好的面剂儿一个一个压扁。但是这一次我生气了,连这个也不肯合作。父亲一开始就是哄着我,还把他从北京带回来的蜂蜜蛋糕提前拿出来给我。我小时候是个那种特别倔强的性子,只要自己认定了要做,是无论怎样都不肯退缩的。别人越是想劝我做什么就越会让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坚持。后来父亲终于失去了耐心,啪的丢下了正在手中揉的面,黑着脸瞪着我。于是我心里也打颤了,就去坐下开始等着开工。心里更加堵得慌,等到煮好了饺子竟然一个都吃不下,在父亲、母亲、哥哥的怒目注视下咬了半个饺子就回去睡觉了,也没有真的等到十二点。

    后来母亲说,那晚上父亲等哥哥睡下以后有些自责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样一个吃饭的事情对我太严厉了。

    但是这件事情当时就这样过去了,我也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夏天父亲故去的时候也没想起来一点儿影子。

    难熬的夏天,难熬的秋天,然后是难熬的冬天。

    第二年旧历年我们按照习俗没有买春联儿、福字儿、鞭炮,我才知道母亲心里早就感觉到了什么,等到了那个晚上,再看到母亲坐到父亲经常坐的位置上开始和面、揉面我才明白自己赌气就错过了什么。

    仍然是年夜,仍然是饺子,仍然冒着热气,暖和和的围坐在圆桌前。生活中很多的习惯都不会真的改变,但是饺子却着实难以让我下咽。

    我仍然吃饺子,因为有习俗在,因为有时候难免会被不熟悉的人请去好意招待。换了自己可以选择的时候,还是尽量的躲着远一点。并不是有多么伤感或者记忆让事情变了,好像饺子仍然是原来的味道,请我吃饺子的人也都很热情,而我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或者情绪咬着感觉不肯撒开。就是你注定是无论怎样的方式继续走下去,故去的人什么都不会多知道一点,哪怕是极其极其微小的一点。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其实,是遗忘。

    人总是以为很多重大的事情自己会记得住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瞬间,那些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应该有足够的脑细胞不知疲倦的帮助自己去一遍一遍的去过镜头和对台词。只是现实残酷到了你很快就能轻易发现你的记忆在不停的欺骗你自己,很多细节都被记忆用类似的经历或者感受合并和混淆掉了,很多画面都渐渐的开始定格在某些特定几帧里的特定位置,更多的部分和更多的情绪都无法被记忆还原。可是,你怎么可能再追回已经过去的事情,就算是你可以跟留在世上参与其中的人去反复核实事件,你也不过是发现了你在扭曲某些情绪、或者他在扭曲某些细节、或者更可能是你们在同时扭曲着什么。你会凄然想到有很多你跟去世的人的故事你有更大的责任去记住,因为他没有办法再帮你提醒,你要是不记好,那他残存于世的信号也就更加微弱下去。你甚至会凄然想到如果去世的人仍然活着也并不能帮助你复原任何回忆了,因为错过的就只能交给记忆去蹂躏,只是徒劳的紧紧抓住他还留在你的脑际里的一些东西生怕它们是你主动放开了手。

    我开始不喜欢更多带肉馅儿的食物,好像是尽量让自己能够不去混淆曾经保留过的一点点味觉、一点点触感、一点点自己也说不上来的无奈和麻木,没有怎么刻意,也没有怎么去表现,只是渐渐渐渐就变成了一种可以影响到下一代的习惯。我发现女儿拒绝饺子和包子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儿晚了,她已经把我的下意识逃避当成一种食物选择的单纯好恶,甚至还有了更大的拓延。这就更增强了一直以来的负罪感,因为最初还只是对死者的错过,而接下来似乎就要让生者陪着自己来背负一个对她来说根本不存在的十字架了。

    为什么要提及这么无聊的一段私人往事?

    是我一再能够在历史记录上看到由检梗着脖子想要在整个溃败的官僚系统面前树立起他作为皇族继承人的尊严。

    由检的那种执拗跟我小时候很像,甚至那种过于直白而且冲动到需要伤及无辜的操作方式也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由检失去父亲的年纪比我稍微大那么两岁,但是他紧接着就差不多失去了一直跟他最亲密的兄长,因为兄长入主皇城并且需要跟他拉开一个距离。

    我们现在看到的有限记载来说,由校并未马上就跟弟弟感情上疏远,他本人似乎更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位置变化了就影响兄弟情谊。

    但是性格上更冷峻的由检好像没能跟上由校,他平静的对哥哥拉开了这种君臣距离,并且在由校在世的时间内都非常严谨恪守作为臣子的礼仪和用词。

    由检会不会在他接连失去这些至亲的时候留下了什么心理创伤?我不能确认,但是总觉得他的那种执拗里还留着一种孩子气的天真,他难道是在什么方向上希望自己保留住关于父亲和兄长跟他的什么记忆吗?当然,这完全是无聊的推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7: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7-10-18 13:43 编辑

    中国历史经常在记录皇帝大臣的事情比较细致,而到了老百姓的生死则常常粗疏至极,比如我们活命都活不下去了,写到历史上也只有“大饑”,其它琐事就根本上不了台面了。由检很难理解吃不到东西是什么感受,计六奇《明季北略》一九一条说到这种情况:
    山西自去秋八月至是不雨,大饑,民相食。四月,山西永寧州民蘇倚哥,殺父母炙而食之。......古今逆子有矣,未聞兼殺父母者也。至於炙而食之,自有天地以來之所無者。而今見之,世運悖逆之氣於是乎極,而天理人心,至是絕矣。不忍聞,不忍載也。

    他的痛苦在于“天理人心”的泯灭,却不在人命之无常。相信由检的感受应该跟他更为接近。

    而我们按照历史教材书所学就容易轻视另外一种情况,即起义者的暴力可以达到的程度,这种蒙蔽跟由检也很像。《明季北略》中记载很多,随便抓一个简单的:
    唐縣距南陽府八十里,縣雖幸全,而郡邑之各鄉鎮被禍最慘。凡數十百里內婦女盡為之掠,男子頭面耳目口鼻以及手足無一人完全者。此皆吾邑人所目擊而述也。

    然而官兵并不比起义者好:
    賊獨頭虎,五部恣掠,副總兵趙大允在韓城,去賊營二十里,不敢出戰。士人強之,出報斬五千級,驗之則率婦人首也。給事魏呈潤劾大允落職。

    如果不能尽知民受的苦则问题怎么也不能得到解决。现在是老百姓可能因为年岁饥馑无食就增加了暴力抗法,暴力并不仅仅针对官府,也针对其他无辜百姓。然后更可怕的是官府也因需要镇压这种暴力反抗而增加税收,并且正规军不针对实施暴力者,反而直接针对整个过程中的最弱势者。唉!这种情况在金庸通俗小说《碧血剑》中也有过想象式的描述,这些想象情景也许出于虚构,但是应是当时常见场景之一。这就是我们这个帝国的每个朝代进入最后阶段经常发生的情况。


    《资治通鉴》中关于晚唐-五代曾经有很多令人发指的记载:

    黃巢勢已蹙,號令所行不出同、華。民避亂皆入深山築柵自保,農事俱癈,長安城中斗米直三十緡。賊賣 人於官軍以為糧,官軍或執山寨之民鬻之,人直數百緡,以肥瘠論價。(唐紀七十)
    (秦宗權)殘暴又甚於(黃)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尸以從。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為患。(唐紀七十二)

    「有些残酷记录我找到以后再行补充,残唐五代有过很多看起来有些恶心的记载,证明了司马光比计六奇高出来不止一个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5: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7-10-18 15:28 编辑

    真正的愚蠢并非只是“白痴”,“白痴”型的管理也许反而是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而总是不停的使用小聪明才真的是致命的愚蠢。这一点,尤其是对于管理者来说至为严苛:但凡想耍小聪明的管理者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由检,恰恰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那种希望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来运行他的帝国的人物中比较悲情的一个。只是他的悲情故事没能拯救他的帝国和他的灵魂。

    稲盛和夫在他的书《働き方》中就曾经不止一次提出过要对于职业充满虔诚的坚持,他甚至说出了近乎荒诞的“神灵启示”(85页,日文单行版,三笠書房,2009),大概就是你像中毒了一样反复反复的去思考如何达成你的愿景,那么突然之间你就看到了机会或者办法。由检是不是也有着这样的虔诚呢?我想他的愿望之强烈肯定应该在稲盛之上,但是他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没有别人那么虔诚可就有点儿难说了。在中国的传统中,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敬拜自己本业的神灵和创始人。这种事情现在人看起来难免会觉得有些荒诞,但是其实只要想一想西方医学院里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们就知道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一种仪式来让我们保留底线和职业尊严。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一个场景:白七爷(主人公)的长子敬业想要用差的原材料来蒙骗客户,白七爷的师傅之一就跟这位少东家说了一句“靠以次充好来赚钱是谁都想得到的!”他对于这位不尊敬自己所处行业底线的少东家那态度其实是非常鄙夷的,少东家的“小聪明”在他眼中也是不值一哂了。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尊敬我们的行业规则?因为我们想变得更加文明。

    今年的电影里有一部《Hacksaw Ridge》,其中就提及了二战中日军没有战争底线的行为——狙击救护员。而我们在美国对德作战的几个名作里都能看到双方对于救护员和神职人员的保护,表现出来一种超乎战争残酷的人道。而这种事情到了远东就变成直接的价值衡量,毕竟多救一个伤员也是对整体士气的提升有益的。我想,这种事情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没有固定套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不一定都能遵守。遵守游戏规则有时候是被褒扬的,但是在另一些场景中就会被嘲笑为愚笨。

    根据很多历史史料的记载我们都能看到由检当时面对的各路造反者(起义军)普遍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倒是更直接诠释了“兵者诡道也”这一句老祖宗的总结。然后我们也都能看到由检统领的各路围剿将领普遍在剿匪和自肥上的各种无耻伎俩,我们甚至看到他们不止是针对“匪”这样无情义可言,就是对“君”、对“上”也是欺瞒多于表露的。那么,他们的至高统治者,由检,是不是应该用“厚黑”的姿态来反攻这些人呢?我们看到很多的例子其实证明了由检比各要员更黑的一面,只是更厚与否似乎还有待仔细调研。

    皇帝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行业,自从汉代各朝学者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行业准则”和“行业Role Model”。远的不论,由检的同朝代的朱棣似乎就是他这一朝里被认为是最值得模仿的对象;另外,如果由检的视野能像我们今天这样平视其对手,则当时正在统领满洲铁骑的爱新觉罗-皇太极更是他特别需要学习的一个典范。

    那末,皇帝需要学习什么?或者我们稍稍拓展一点儿:管理者最需要学习什么?

    第一、兼听。不是简单的认为对错,要从多个角度来包容不同观点,并能够非常准确的给出更高视角的指导意见。可以参考唐初李世民。反面教材可以参考李隆基。
    第二、惟贤。忠诚越是到了朝代之末就越是滋生弊端,比较而言,善用官员的能力比盲目要求官员忠诚就尤为重要。可以参考汉末曹操。反面教材可以参考由校或者他的祖父。

    那末,为什么中国特别容易“偏听”和“惟忠”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几千年所谓文明一直都以一种丛林时代的权力倾轧至死为准则在作基本运行。换一句话来说,我们的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跟狮子群一样不能包容两个强势的雄狮(还有成语,“一山难容二虎”、“两强相遇必有一伤”等等),而没有族群能够更高或者更大的胸怀来让我们整个族群能够同时享有更多优秀人才。那末,无论怎样的情况,朝代走着走着肯定都会向着“万马齐喑”的方向进发,因为并不止那个“至尊”在争权,下面的每一个“首领”都在希望大权独揽,这种情况也就奠定了不分对错只认亲疏的丛林法则一再在我们这个自称五千年文明的国度里畅行无忌了。中国职场教育剧《甄嬛传》里都在反复强调“忠诚第一重要”、“站队高于一切”的理念,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现代社会主义文明的真实写照!我们依旧如我们茹毛饮血的远祖们一样在丛林内挣扎,而且挣扎不出一个起码的格局——因为邻居们都开始可以更包容的给自己的族群更多优秀人才以机会的时候,我们还只有内斗准则可以反复书写出新的篇章!
    中国之所以发展出这样的“内斗文明”,其实是因为在几千年里我们的文明没有足够强大的外敌,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现在我们的情况从那个一八四零年开始就变了——

    但是,但是!由检的不幸,并未走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2-23 10:32 , Processed in 0.0685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