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楼主: Joseph

[职业规划] 【随感】某石油公司经济性分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0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鸿仪系“阴谋崛起”
      1994年至今,八年的发展,鸿仪系在湖南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鸿仪帝国,在三湘大地盘根错节,使得外界人士根本无法理清这个错综复杂的企业群。八年积蓄力量,在国有股转让热火朝天的2002年鸿仪迅速浮出水面,控制张家界(00043。SZ)、国光瓷业(600286,SH)、嘉瑞新材(000156,SZ,原名“安塑股份”)、湘酒鬼(000799,SZ)和亚华种业(000918,SZ)等五家上市公司。“湘军悍勇。湖南的资本玩家也是如此,鸿仪肯定是预见到新机会,这些人都有比别人早看到几步的本事!”其手法之凶悍让北京一投资公司的资本老手都自叹弗如。
      的确如此,“十六大”以后国家在国有企业股权持有份额上将有极大突破,大批国有优质资产寻找婆家,民营企业通过购并手段重组上市公司并借以发展实业,谋取高回报。把自己的意义诠释为“鸿飞九天,仪范群伦”的鸿仪,此时其野心显露无遗。
      鸿仪系首次亮相资本市场是在2000年7月凌云B股(900957)成功上交所发行上市。1998年12月8日,鸿仪旗下的湖南振升铝材等五家公司发起成立了上海凌云幕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振升铝材以其拥有的铝型材生产及销售业务的经营性资产和负债折成6818万股投入,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振升铝材仅仅是凌云B的第二大股东,但其募集资金项目却大多投向了上海和长沙,而不是凌云公司所在的武汉,振升铝材也一度成为凌云B的实际控制人,替其托管了一年的资产。但随着近年来凌云B的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的下滑,融资能力萎缩,振升对该股的兴趣越来越淡薄。2002年3月,天津环渤海控股集团通过受让凌云科技集团8467万股法人股成为公司新的第一大股东,振升也萌生退意,7月18日将所持6818万股法人股转让给国基环保高科技公司,振升套现了1.22亿元现金,并仍持有凌云B22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42%,是其第三大股东。
      在鸿仪系的整个资本运作体系中上海鸿仪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运作平台,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8日,法定代表人为胡硕凡,注册资本为43800万元,其中岳阳鸿仪实业有限公司持有69.86%,湖南鸿升有限公司持有30.14%股权。在上海工商部门的资料显示,在组建上海鸿仪中,岳阳鸿仪以实物出资2.4亿元,以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5200万元,合计非货币出资2.92亿元,而货币出资只有1400万元。
      但有趣的是在岳阳鸿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却显示:“2000年1月,经岳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鸿仪投资发展公司整体收购原岳阳重电磁铁厂,进行资产重组,将收购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整合,并投入大量资金,组建了岳阳鸿仪实业有限公司。”

    在鸿仪系涉足的五家上市公司中,有三家是通过上海鸿仪运作完成的。借壳张家界、入主国光瓷业、拿下湘酒鬼股权。在对张家界的收购重组中,上海鸿仪初次显示出了其高超的运作技巧,让资本市场对鸿仪刮目相看。1996年8月上市的张家界历史上曾有过做假账和操纵股价的劣迹,虽然是“旅游概念”的上市公司,实际业务却是卖地皮的房地产公司。2001年4月,张家界被戴上ST的帽子,还欠下一屁股债。鸿仪投资2001年9月通过受让ST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张经开”)的股权,从而控股了ST的张家界,并对其进行资产置换和债务剥离,同时把自己旗下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注入进来。曾经被市场看作没有希望的ST张家界,终于在2001年底摘掉了ST的帽子,使得ST张家界起死回生。自此,上海鸿仪一战成名。
      而2002年9月,上海鸿仪2000年就托管的国光瓷业的国有股权转让获得财政部的批复,在历经两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拿下国光瓷业2700万股的法人股。
      当鸿仪探出头来发现这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的时候,鸿仪的资本步伐迈得更大了。一直躲躲藏藏的安塑股份(后更名为“嘉瑞新材”)出来认母。鸿仪通过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洪江市大有发展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再捞一把。因鸿仪采取了一系列倒腾的办法最终将安塑股份收入囊中,被业内人士称为鸿仪系“暗渡陈仓”资本运作的经典案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00: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鸿仪随即又博弈资本市场,“神龙见首不见尾”,手法凶悍、强劲。
      鸿仪集团在长沙有两个“家”,城南东路369号的大楼是湖南鸿仪集团总部,而紧靠芙蓉路金融圈的海东青广场是鸿仪控股的大本营。在这座21层的高层建筑内,分别占居了3家上市公司,它们是第20层的张家界,第8层的国光瓷业,第16层的嘉瑞新材。而鸿仪的金融业旗舰——大有期货在第4层,湖南晋康制药有限公司在第12层。海东青广场的所有权是湖南东青实业发展公司,它也是鸿仪投资的子公司。面对这一恢弘气派,谁还怀疑鸿仪资本的真实力?
      与鸿仪系的崛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不知道鸿仪的真正老板是谁——从上海鸿仪的法定代表人胡硕凡到湖南鸿仪的法定代表人侯军,人们在不断地寻找鸿仪系的最终控制者,很多人差不多要认定鸿仪系的掌门就是侯军、李蜜夫妇,但侯军对外声称他只是“鸿仪的一名董事”,直到鸿仪出事前夕才真相大白。
      鄢彩宏不像德隆的唐万里,只要提起德隆,人们就会自然想到唐万里;也不像“TCL”的李东生,董事长的名字比企业的名字还响。尽管在资本市场上已成大鳄,但他还是从不走上前台亮相,而是习惯隐藏在幕后指挥,把前台让给部下去打点。鄢彩宏毕竟不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他依然只能算作“资本玩家”。他的处心积虑的“阴谋”,让他活得实在太累;他显然清楚自身的家底,凭着关系玩资本无疑是高空走钢丝、冰上跑步,他越是小心翼翼越是从侧面佐证他内心的紧张,鸿仪系的泡沫他也比任何人了然,他非常明白他注定要当“救火队长”,自从涉足资本市场,十年内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担保、融资、认购,到再担保、再融资、再认购……鸿仪系的泡沫愈来愈大,而其中风险递增到后来已不是他鄢彩宏凭个人的关系与实力所能应对。前几次出现资金危机,鄢彩宏都侥幸地逢凶化吉,他认为这是天佑,因而每年除夕他都要到衡山上烧新年第一炷香,光烧香的钱就是好几十万元。
      正当鄢彩宏在中国资本市场攻城掠地,将一个个国企纳入自己的囊中时,突然,一个连鄢彩宏都没有想到的事件发生了。
      2004年6月7日,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被湖南省纪委“双规”。有关方面查明,吴在任湖南高院院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个人或伙同亲属收受贿赂305万元。吴的“双规”引爆了一个更大的秘密:直接把一个苦心经营达十年之久的资本大鳄鄢彩宏抖了出来。鄢彩宏被有关机构要求协助调查。
      这是一起会产生连锁反应的事件——吴振汉“双规”,牵出鄢彩宏“协助调查”;鄢彩宏“协助调查”,暴露鸿仪资金问题;鸿仪资金问题,造成各路银行向鸿仪逼债——
      2004年6月10日,国光瓷业在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长沙北大桥支行的2000万元贷款到期未还,银行方面已经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讼诉;
      6月29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交通银行长沙分行对国光瓷业拖欠逾期贷款及利息的诉讼,涉及金额1811.055万元;
      7月23 日,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醴陵市支行对国光瓷业拖欠三笔逾期借款的诉讼,合计金额为2000万元。
      2004年8月16日,上海银行将拖欠到期贷款的被告上海鸿仪、国光瓷业、张家界、嘉瑞新材和上海沪荣物资等公司推上法庭。由于被告方没有出席,四起借款合同纠纷在短短一个钟头里就审理完毕。据了解,此次鸿仪系被起诉原因是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将四笔共计7600万元的借款及时归还。尽管每笔出面借款的只是一家公司,但背后都由鸿仪系的关联公司做担保,所以将其一起告上法庭。
      银行逼债,使鸿仪系的很多不被外人知晓的问题暴露无遗。一位熟知鸿仪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鸿仪在连续出手收购几家上市公司后,耗费了不少资金,但鸿仪并没有能通过这些公司获得新的融资,如2002年国光瓷业配股方案流产,安塑股份参股福建联华信托计划被搁浅。由此,鸿仪出现钱荒,资金黑洞显现——嘉瑞新材账外贷款26080万元,且全部被挪用;国光瓷业担保总额为46468.31万元,占公司2003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25.42%;张家界对外担保总额为30760万元,占公司2003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29%,逾期担保总额为9500万元。在一段时间里,鄢彩宏只是不停地收购,不停地贷款,不停地担保,至于能否按期偿还他是没有慎重考虑的。他的大部分贷款都是通过上市公司进行互相担保或重复担保实现的。如收购A,用B担保向甲银行借钱,B要钱,用C担保向乙银行贷款,C要钱,用A担保向丙银行借钱,到期还款时,也是用A贷的款还B借的钱,用B贷的款还C借的钱,9个瓶子8个盖,最后不知哪个盖是哪个瓶子的,突然有一天,银根紧缩,银行限制贷款规模,这时没有盖子的瓶子就一下子被显露出来,由此,企业的资金链就会很快断裂。另外,鄢彩宏设计的“四大版块”虽然是一幅美好的蓝图,然而因运作时间太短,又缺乏经验,没有达到他想象的目的。如医药版块,国光当时的主营业务是瓷业,生产中国政府赠送克林顿的礼品瓷等,但鸿仪将瓷业转为医药,国光瓷业在其主导下开始向医药产业进军,而医药产业迟迟未见成效,结果进军医药不成,反折了瓷业。建材版块的命运和医药版块的命运差不多,嘉瑞新材本来主营人造革、合成革,鸿仪带领其进入铝合金型材业,没想到当年就遇到原材料铝锭价格大幅上扬。相对来说,旅游版块的情况好一些,通过资产重组,鸿仪让有旅游概念的张家界成了真正的旅游公司。不过,鸿仪进入后,张家界年净利润最高只有1892.64万元,相比鄢彩宏心目中的鸿仪帝国计划,简直微不足道。根据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鸿仪控制下的三大上市公司都在直线下滑,国光瓷业亏损0.8623万元,嘉瑞新材亏损1.5565万元,张家界只取得0.076万元的微利。
      在鸿仪“四大版块”之外的企业情况也不妙。由鸿仪控股的亚华种业业绩一直处于低水平,鸿仪作为第三大股东的湘酒鬼,2002年和2003年连续亏损,2004年也仅仅实现微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鸿仪职工告诉记者,大口和快速地吞并不同的实物资产,虽然打开了鸿仪的胃口,却很不利于鸿仪消化。鸿仪收购的四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互相之间因为没有关联,所以也没有协同效应。从公司机制上看,鸿仪并购的公司以前都是湖南的国有企业,在国有股东退出后,鸿仪并没有建立起新的良性运作机制。当然,四家公司业绩不佳也有客观因素,例如外部环境确实有不利变化,整合时间太短。致命的是,在还没有整合好一家公司时,鸿仪就又开始收购另一家公司。收购资金自然不可能来自自己收购公司的利润,鸿仪为此不得不大肆举债。
      从鸿仪公开的资料来看,鸿仪自身实力并不算单薄。例如,鸿仪旗下的洪江市大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上海鸿仪注册资本4.38亿元。如果鸿仪稳扎稳打,或许并不会遇到资金问题。但鄢彩宏资本大鳄都有赌徒心理,希望自己一夜间就能成为“中国第一强”,于是,就通过抵押上市公司所持的股权,去贷款,去收购,由此,大大地增加了旗下公司的负债,导致负债率不断上升。例如,国光瓷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的47.8%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末的73.52%,张家界从2001年末的35.32%上升到2004年末的53.63%,嘉瑞新材则从32.41%迅速上升到2004年末的84.45%。
      对于上市公司的举债情况和违规担保情况,鄢彩宏是秘而不宣,“低调”行事,然而,这种过分的“低调”,极端的“低调”,又导致鸿仪不履行对信息的义务公布。2004年全国银根紧缩,凭银行担保借贷资金撑起的鸿仪系顷刻间地动山摇,土崩瓦解。
      鄢彩宏的沉浮其实折射了转型时期的中国资本玩家的缩命。不健全,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为这些玩家阴谋崛起提供了现时机遇,而正是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不确定性让他们随时可能置身于某种不可预测的风险。不可预测意味着不可控,规模、速度在迅速“做大”的背后恰恰是“做灭”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0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鄢彩宏冲击波与鸿仪系“遗产”
      湘籍资本玩家悲剧,前有刘波,现有鄢彩宏。与刘波不同的是,鄢彩宏将湖南作为“大本营”,因而他的沉浮都会在湖南资本市场掀起前所未有的巨澜。这种冲击波,湖南人受到了吗?崩塌的鸿仪系留给湖南人怎么样的“遗产”?
      记者在长沙找到一份当地2004年6月24日的晨报,上面有《鸿仪60亿元投资湖南》的报道。摘录如下:
      湘军悍勇。资本市场的新大佬鸿仪集团亦有凶悍之风。十年来,鸿仪通过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与上市公司重组、致力于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建设、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致力于大湘西旅游资源开发、致力于招商引资与国际合作、致力于教育、民生及社会公益事业等一系列举措,发展成为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数十家企业实体、横跨产业与金融的现代实业集团。
      鸿仪集团投资项目以湖南为重点,辐射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省市及海外,先后帮助政府完成了对4000余名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为社会安排就业达3万余人。整个集团资产达80余亿元,安置社会劳动力3万余人,累计纳税10余亿元,其中在湖南的总投资60余亿元。
      不难看出,“低调”的鄢彩宏开始“高调”表功。记者注意到,鸿仪危机全面爆发也正巧是这段时间,当时坊间传出鸿仪亏空数额也是60个亿。
      根据披露,占款的关联方包括上海沪荣物资有限公司、湖南日升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鸿仪有限公司、湖南振升铝材有限公司、岳阳鸿仪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来自“鸿仪系”。
      2005年3月17日,张家界公告披露,由于借款担保纠纷,公司拥有的宝峰湖公司99%的股权、猛洞河公司96%的股权、德夯公司80%的股权及在张家界国际大酒店的投资及权益等被查封或者冻结。由于公司涉讼事项多,公司持有的宝峰湖公司股权被三家法院重复冻结,公司拥有的猛洞河公司股权也被两家法院重复冻结。
      该发生的事情终于不以鄢彩宏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鸿仪系控股的三家上市公司净资产合计只有约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几近枯竭,而三家公司的银行贷款合计却高达17亿元,贷款担保总计超过22亿元,担保中大部分属于对鸿仪集团的违规担保,由于鸿仪集团已经没有清偿能力,这部分担保责任风险巨大。
      尽管贷款担保额巨大,鸿仪系上市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目前三家公司分别成立了债权人委员会的情况下,只要债权人委员会做出适当让步,上市公司就有生存机会。张家界公司董秘王安祺说,公司现在下属旅游项目都照常运转,银行2.5亿元贷款也都没有逾期,公司也是按时支付银行利息。他表示,不管控股权怎么转移,4.8亿元的巨额担保问题都需要想办法去解决。国光瓷业常务副总谷树安表示,如果股权拍卖成功,对公司来说是件好事,毕竟新股东进来后总是要想办法扭转残局的。现在公司的风险是系统性的,困难很大。他表示,控股权拍卖问题目前还没有影响到公司内部,现在经营层重点抓三个问题:一是尽量与政府沟通,解决上市遗留下来的1万名国企身份职工的“吃饭问题”;二是积极与债权人委员会沟通,希望对方不逼债,喘喘气;三是力争维持基本的生产经营。
      鄢彩宏在记者调查期间还没有“放出来”,而他的鸿仪系是彻底地崩盘后被一 一“清盘”。十年一觉资本梦,醒来满目皆空。纵使他能平安归来,这位昔日的“资本大佬”又将以怎样的“资本”,重拾旧山河。从头越?
      当然,他毕竟才43岁。
      毕竟,他还给湖南留下了这样一笔“遗产”——让悍勇的资本“湘军”见证了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当然,还有其中不可侥幸的风险与残酷。
      编辑/曹康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0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09: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8-2-13 09:27 编辑

    我以前不敢说清楚这些关于投资人的信息,是因为我以为公众环境中没有此类信息。
    昨晚不小心一搜,发现我自己想多了,这个世界其实还是很透明的,很多信息都躺在那儿,只是股吧里的散户们比较懒罢了。

    说句不好听的罢——大过年的,也要给散户们添堵——很多人懒到了喂饭都喂不饱,不是他们不聪明,真是他们聪明到了可以说是愚蠢的程度,只因为他们聪明到了懒得动动脑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0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要长篇累牍的给大家说明投资人的背景,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两件事:
    1、投资人真的不熟悉石油行业,所以他在项目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冒险是必然的。他对于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资产波动幅度可能是完全无感的,但是也是比较致命的无感。他其实无分具体什么领域,他只是在做金融,但是被他忽略的资产波动真的会在很多时候影响到他的金融决策和股东的投资热情。
    2、投资人追求事业的野心与回报预期都非常之高,他并非为了个人在积极推进此事,而是要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他善于通过抵押和杠杆来撬动大资产运作,所以他不会选择其它方式来运行现在手中的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来说,中国私营企业直接进入海外石油资产并购的极少能意识到“运行风险”和“资产评估风险”的坑。有几个真的非常致命的因素:

    一、私营业主普遍不熟悉石油行业。大多数按照常规资产管理的脉络来追逐油气行业的规模,喜欢大喜欢满,不理解不同规模不同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的项目的成本差距有时候天差海远。有些勘探阶段的资产动辄几亿几十亿桶的“资源量”并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是彩票的“几亿几十亿奖金”一样存在风险,而且即便说开始落实,也存在着后续变现的作业成本和时间成本;有些开发阶段的资产也可能被销售方刻意隐藏了此前对政府的承诺义务,项目本身可能怎么算怎么有利润,但是附加义务和罚款一旦计入可能会瞬间让投资人“冰日饮凉茶”。很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并非只是投资人团队的问题,但是投资人团队疏于石油项目运行的基本常识总是会放大后续的收购、运行风险。

    二、资产控制权倾向性问题。目前国内资产流向国外进行海外资产并购存在着“钱找项目”的收购需求,这情况很容易被销售方视为“销售方市场”而形成刻意的哄抬价格和谈判空间压缩。就我曾经参与的几个国外项目来说,虽然中方一贯宣传都是很高的控股或者完全持有,但是真的说到对于资产的控制权和处置权则很少能跟外方占到对等席位。在听说的案例中,中方出资、外方完全把控项目的情形也不是没有。

    三、资产介绍人、评估人倾向性问题。很多中方业主会倾向于选择央企有管理经验的退休或者半退休人员来直接评估、管理资产。事实是:这些人员中超过百分之九十至少近十年没有直接从事过一线的评估和管理工作,他们的资产评估和项目运行理念已经严重落后于销售方的推销人员,无法从技术思路和管理理念上与销售方抗衡,在资产评估和运行方面会直接导致整个中方的被压制和被欺凌,甚至过程中不排除个别人还有些其它损害中方投资人利益的可能性。有些情况下,我甚至看到过资产运行管理层本来就是资产主要介绍人,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从哪个方向来获取利润,而中方业主只是简单的认为“你推荐(评估)了你负责运行”就可以规避风险,而事实却远非那么简单。因为他可能存在着继续“吃定”项目的思考,通过项目外协来转嫁自身利润而不是通过运营项目来获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7: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说项目的事情,这次说Bankers(班克斯):

    http://data.eastmoney.com/notice ... N201609300021141745,JUU2JUI0JUIyJUU5JTk5JTg1JUU2JUIyJUI5JUU2JUIwJTk0.html

    这篇公告中非常明确的说明了如下事实:
    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泷洲鑫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泷洲鑫科”)96.7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泷洲鑫科100%股权。公司通过上海泷洲鑫科收购班克斯公司100%股权和基傲投资100%股权。

    还有:

    2016年9月30日,公司收到班克斯公司通知,上海泷洲鑫科间接持有的境外全资子公司195802 Alberta Ltd.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当地时间2016年9月29日完成了对班克斯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工作,并收到了阿尔博塔省登记的公司合并证书。自此,上海泷洲鑫科收购班克斯100%股权的交易完成,班克斯公司成为上海泷洲鑫科间接持有100%股权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该公告,隶属关系是Bankers百分之百归属于上海泷洲鑫科旗下的195802 Alberta Ltd.,洲际油气(公告中称“公司”)则百分之百持有上海泷洲鑫科。Bankers并无其它合资所属。


    另外一个公告也详细说明了情况:http://pdf.dfcfw.com/pdf/H2_AN201611040060125924_1.pdf


    Capture.PNG



    经过股权置换,洲际油气在这次收购中算是溢价一亿两千一百五十万元。之后这四家私人公司只是持有洲际油气股份而不再掌握任何Bankers的股权,这四家私人公司所掌握洲际油气股份锁定三十六个自然月不得交易。


    让我想想啊,上一次读到锁定三十六个月的股权转让好像就是2017年半年报上关于一家深圳投资公司转给一个云南商人,而这一桩交易之前股权锁定也是基于当时所收购的马腾项目(哈萨克斯坦资产)。


    哦,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洲际上一次买马腾其实也是用股权置换的方式把股票设置为非流通定向增发股然后锁定三十六个月,而在当时的交易上这家公司跟其它拥有马腾(一家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中方私人投资公司之间进行了溢价股权置换式收购,而并非直接去哈萨克购买的哈萨克石油公司马腾?就像Bankers公司是一家独立加拿大石油公司,洲际油气却并非通过在加拿大或者伦敦来直接购买,而是等待四个中国私人投资公司完全掌握了这个项目之后再通过收购四家投资公司的方式来溢价股权置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09:24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8-3-31 17: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证金汇金入驻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关于这家公司总裁会再次变动的预言——幸运,或者是不幸——验证了:

    http://pdf.dfcfw.com/pdf/H2_AN201806061153457845_1.pdf

    Capture.PNG

    上次2月9号的时候我说:
    大致来说宁柱总裁管理一家上市油企可以从2014年8月算起,2015年11月附近公告辞职。时长一年三个月。

    2017年3月附近就任的副董事长兼总裁张世明马上就行将一年,如果按照洲际油气的走马换将速度推算,他的离开应该不会超过今年夏天。

    【这么说还是有点儿朦胧了,再加点儿大家能看到的小料:宁柱的离开日期可以跟洲际收购焦作万方的时间点结合着看,孙楷沣的离开可以结合着班克斯项目推进的报道看。——至于张世明的离开,也许可以结合一下两个考量,他接手以后公司总市值的萎缩,还有一直没有推进新资产购置。也都是公开信息,不算我泄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8 06:08 , Processed in 0.0644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