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楼主: Joseph

[开发地质和静态模型] 征集大家讨论:“地质规律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0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1867 发表于 2016-2-28 22:34
    鄙人拙见   地质规律这个话题有点大。在石油领域,一般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沉积地质体(有在火成岩中找到油, ...

    “骗子”云云,是出于我自己编的一个小说中的情节,而非针对地质研究而言,请勿混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9 08:20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3-6 12: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
       做过一个项目,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合同里要求划分沉积微相。我看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只按照厚度分的河口坝、远砂坝,不知道这个厚度标准怎么确定的,其报告里说本区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我在单井相分析时,确实有钟型的SP(底部突变,向上幅度逐渐变小)。查资料后,金振奎老师2011、2014年提出,三角洲前缘环境没有水下分流河道,如果有也是水上部分的(即三角洲平原亚相),表明当时湖底曾暴露。后与网友讨论这个问题,这位师傅从水利工程方面,援引子弹水平射入水后的运动距离也就10米,说是不可能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指出传统教材中的说法是不合乎常理的。
           我对一个很典型的砂组,很细致的做了一个小层的砂厚图可以明显看出,砂体呈席状大面积展布、由东侧向西侧逐渐变薄,递变趋势很明显。我认为这不是水下分流河道环境,我按厚度给分的和口坝、远砂坝,由于西侧砂体仍较厚,所以就没有分席状砂。
          我认为,地质规律是有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援引的沉积模式不同,所以会感觉不一致。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对于基础是数据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认识:
         例如,井存在井斜的情况。虽然我们的分层式对的,但是由于井斜,投到小层之后就不对了,位置不对,相应的构造、砂厚等数据就不对。
         再例如,测井二次解释做的怎么样?水淹之后,自然电位偏移了,如何确定砂厚?此外,还有就是隔层的问题,考虑了隔层的砂厚就比未考虑隔层的砂厚要小。
       个人认识,如有不妥请指教。注 :引自金老师的见解可能表述有差异、详见其发表的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15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Joseph + 15 + 10 用自身经验和感悟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13: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6-3-6 14:08 编辑
    pyangguang1001 发表于 2016-3-6 12:44
    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
       做过一个项目,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合同里要求划分沉积微相。我看前人的研 ...

    一个小分歧:金振奎老师的观点,我也曾亲耳聆听,不过我认为的确存在争议。就一个我们正在观察的现代河流来说,——或者我们说,就一个河流的即时状态来说,确实不会存在水下分流河道。但是我们的湖岸/海岸线从地质时期来看是波动的,也很难将一个河流细化到某一个时间点来准确说哪一部分是陆、哪一部分是水。那么肯定存在一个岸线波动地带或者水陆过渡地带,可能一部分时间在水上而另一部分时间在水下,叠合在沉积环境中来看就掺杂着主要砂体条带和水下沉积的一些特征。我个人认为金老师在这一点上未免有些拘泥。

    即便是当代河流,我们都学习过密西西比三角洲,保留了很多河道特征,但是现在也许已经算是水面之下了:
    Capture.PNG

    Capture.PNG

    再比如现代乌拉尔河的三角洲,
    Capture.PNG

    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水下残留,也许在地质时期来看都是很短暂的一段(放在沉积岩里也许厚度未必满足我们测井观察到的韵律指标),那个时候再找地质学家来分析就很难将这部分三角洲再逐层解析为水上水下并严格画出各时间点的岸线来。

    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我的意思是说,现在或者在更久远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现在看到沉降在水下的部分都会在地质上保留一定水下环境的印记,而且还可能因岸线波动而再次叠上部分分流河道的砂岩条带。但是从总的环境来说我们非常有可能将整段地层划分为水下环境,那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水下河道。我认为这在地质上来说不难理解,因为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时间被高度压缩的一个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9 08:20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3-6 2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yangguang1001 于 2016-3-6 21:52 编辑
    Joseph 发表于 2016-3-6 13:44
    一个小分歧:金振奎老师的观点,我也曾亲耳聆听,不过我认为的确存在争议。就一个我们正在观察的现代河流 ...

    是的,或许有时没必要这么细分。就像歌词唱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我们只要认识了整体的沉积环境,找出砂岩就可以了(河道砂、河口坝,都是砂岩)。究竟哪个储油条件好,我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不做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4 18:57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6-3-15 17: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阳光币

    Joseph老师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看了好多大神的回复,值得思考。个人感觉从地质人员的角度来讲,地质规律是具有地区性的,在一个油田适用到另外一个油田可能就不适用了,似乎这与规律本身的普遍偏性不符。我们在工作中提到的地质规律往往指沉积体的沉积特征,比较宏观,而且更多的是经验总结,定性较多定量较少,在一个油田或者一个区块能有自己的沉积定量模式已经很不错了,起码这个地方已经开发很多年了。
    个人对于地质规律的求取:一是区域的沉积背景(宏观)、地震信息等,二是井上岩心、测井、砂体等资料的数据分析(局部),宏观指导局部的吧。说的有点乱,哎,真是每个人对地质规律的理解可能真不一样,但是如果都逼近真实,总有相同的地方,也许这就是规律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Joseph + 10 + 10 积极讨论,真实感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4 18:57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6-3-15 17: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Joseph 发表于 2016-2-24 09:41
    争论不激烈啊,甚至百分之百的回帖奖励也参与者稀少。

    我不是第一次在自己的版面看到这种情况了。也一直 ...

    以往都是惊叹Joseph老师和各位大神的精彩评论,羞于下笔。这次被Joseph老师鼓动,发了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有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1-11-12 09:50
  • 签到天数: 2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4-7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阳光币

    有人说过,地质是科学的不科学,不科学的科学。
    它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不能以其它领域的科学思维来评价地质。
    个人认为地质规律还是有的,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应该以前人研究的沉积模式,地质模式为指导思想来做工作,但最后又不能拘泥于这种模式或者前人研究成果,需要自己的重新认知突破模式。依据地质模型或者沉积模式,但最后认知高于这些。

    顺便说一下水下分流河道问题,个人观点。
    觉得“从水利工程方面,援引子弹水平射入水后的运动距离也就10米,说是不可能发育水下分流河道”这么说是不合理的,因为沉积物的沉积有悬浮跳跃滚动多种模式,在水下很有可能一个小小的悬浮或者滚动的颗粒要比一个子弹跑的更远。
    金老师和其它的地质大牛的课都听过,个人还是觉得水下分流河道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它的流动以及搬运沉积过程和水上河道差距较大,另外从Joseph的卫星照片中也可以看出部分水下分流河道的特征。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Joseph + 10 + 10 解疑答惑,帮助他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1-11-12 09:50
  • 签到天数: 2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4-7 09: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不好使,重复回复了,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0 16:31
  • 签到天数: 2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6-4-8 1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阳光币

    qingsong88 发表于 2016-4-7 09:02
    有人说过,地质是科学的不科学,不科学的科学。
    它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不能以其它领域的科学思维来评价 ...

    谢谢你 ,我再想想,之后的工作中再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8-8 10:30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6-4-9 15: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阳光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4 00:11 , Processed in 0.0746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