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oseph

[职业规划] 创新、理论及应用的矛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11 16:58
  • 签到天数: 227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8 09: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同意郝哥的说法,在开发领域也基本都是外行领导内行,不是官僚就是教条!
    记得刚毕业时候,参加JD的一个项目,地下黏度90.34cp,当时我就提出来不能用天然能量开发了,底水上来了就守不住了,一定要人工水驱。当时一个总地质师就一直强调:我们这里天然能量很足!使劲说啊!后来我就计算了不水窜情况下的水油流速比达到了200多倍,告诉她至少人工水驱的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这里,结果还是得到了“我们天然能量很足”的回击。
    去年,我有幸再次去JD拜访,通过聊天才知道,那个区块基本废了,现在含水98%了,但神奇的是他们现在认同了水油流速比的计算结果及其理论!但是我满是心塞。
    我觉得我们国家在石油方面不能只进行经济反腐,是不是该打扫下门庭呢?

    点评

    你说的这个区块,不依靠天然水驱的话,你觉得怎么弄合适呢?人工水驱怎么延缓底水的锥进?  发表于 2015-2-24 11:23
    reddeath1983,你好。请问人工水驱可以延缓水窜吗?  发表于 2015-2-12 16:34
    没事,亏的是党的钱又不是你的。  发表于 2015-2-9 04:0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3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147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2-9 07: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说的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8-29 14:18
  • 签到天数: 61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2-11 09: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们总是一边喊着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主,一边催着要一些不切实际的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5 16:02
  •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2-11 14: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观点贴合实际,入木三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9: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penaldo 发表于 2015-2-7 20:34
    我听说,国外对于地质和开发这种规划类工程师的工作,大致是按工作年龄(经验)来定薪水级别的,比如工作 ...


    from the article by Paul Petrone

    At one point, Collins writes (Good to Great):
    Indeed, for those of you with a strong, charismatic personality, it is worthwhile to consider the idea that charisma can be as much a liability as an asset. Your strength of personality can sow the seeds of problems, when people filter the brutal facts from you. You can overcome the liabilities of having charisma, but it does require conscious attention.
    Understanding Collins’ Point
    In the book, Collins states that there are three primary liabilities to having a charismatic CEO:
    • People begin to make decisions to please the leader, instead of doing what’s right for the business.
    • Too many people instinctively take a back-seat to the charismatic leader, so ideas are coming primarily from one person. And one brain is less than multiple brains.
    • Even if the charismatic leader is successful, once they leave, the company crumbles because everything is so dependent upon the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个民族的教育一直是崇拜强者,而油企(央企)在创立之初更是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所以普遍信奉的都是“力排众议”式的成功案例,甚至迷信成功案例。

    前两天某某大学的许多位教授博导来我们公司来汇报他们的科研成果,我就指出我在外企油服和私企油服都肯定会被内部审核(报甲方之前的检查)提及的一个基本问题:数据到结论的逻辑。教授当然给我一大叠的成功案例。这好像是中国搞科研的习惯,你问任何人逻辑他都优先给你成功案例。但是,其实一个理论的确立固然需要成功案例,但仍然需要逻辑上的严谨,否则这种超高成功率的学术仍然有陷入巫术的危险。

    773377朋友曾经指出过理论的自我成立和自我结构,在窦老师的专版讨论的时候有非常好的讲解。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大学导师们的理论都是逻辑严谨的,而非我常常看到简单的成功案例罗列和超高成功率的显示(甚至是明显伪造的),那么成果的转化也更加容易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1-21 10:43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2-12 1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penaldo 发表于 2015-2-7 20:34
    我听说,国外对于地质和开发这种规划类工程师的工作,大致是按工作年龄(经验)来定薪水级别的,比如工作 ...

    说的太好了,我记得大学物理老师总是哭穷,说你们主干专业的老师太有钱了...后来,这位老师转到石工学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13 00: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73377 于 2015-2-13 16:13 编辑
    Joseph 发表于 2015-2-12 09:29
    我们这个民族的教育一直是崇拜强者,而油企(央企)在创立之初更是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所以普遍信奉的都是 ...

    地质学上经常遇到著名逻辑悖论之一的“奶牛问题”(其实叫做盖梯尔问题),在地统计学建模当中尤其明显。“奶牛问题”是这么说的:


    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奶牛走丢了。
    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
    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于是很满意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
    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

    问题: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是否正确? ——如果认为农民的认知是正确的,可是他明显把纸错认成奶牛了。如果认为农民的认知是错误的,可是他的认知过程确实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并和现实符合的很好(奶牛确实在那里)。

    换成这个行业,就用以前那个“泥岩建模的数据来源不可靠”做例子吧:一个地质建模师拿着别人交来的数据进行建模,他发现有一口井的曲线很有趣,于是他建模时赋予那口井更多的权重,并根据模型在那口井附近圈出了一块很可能含油的区域。打井证实那里确实是油气储层。可是这时候建模师发现别人交来的井数据获取过程有重大失误,应是垃圾数据!那么这位建模师能否说自己的模型和建模方法是OK的?

    就那些教授的“成功案例”而言,有的是的的确确能和逻辑推理符合,这是最好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结果,可是确实也有一大批案例,它们是“成功”的,但是毫无章法可循——也不能说人家就一定是编造出来的,但就是在理论上按下葫芦起了瓢,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这种事情不但有,而且还不少。由于地质学不像物理学有那么严格的可重复性,于是这中间就有文章可做了。所以就这个行业来说,要进行坚实地“理论创新”很难很难——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验证这个理论对不对,何况广泛应用呢。辛苦创立一个理论,结果发现拿到隔壁油田发现只有40%能对上,而剩下那60%的问题出在哪都无法验证,是仪器问题,还是理论需要大修,还是现场工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就有点瞎掰的成分?这理论是要还是不要呢?反过来,像那些教授一样,根据“成功案例”量身定做一套说法,起码数字上好看一些,不会被说“空谈”“白吃干饭”,自己级别也能提得快些。人家毕竟也要养家的呀。


    所以这又说到“创新”上面去了。做研究要砸钱,要“理论创新”(真的那种)就要砸十倍的钱,而且还得做好准备,准备好一群研究人员三五年都闷不出个屁来,钱还不能断。而事实是有这种智力的学者们,面对的都是年复一年的发文章,考评,填表,晋升,给学生找工作这些破事,还能拨出精力来凑点“成功案例”,大概最好的情形也只能做成这样了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27 15:37 , Processed in 0.0793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