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楼主: Joseph

[职业规划] 【随感】关于放弃,关于藉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6: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P的生活好像后来非常不好,一度到了离婚的边缘,事业上也没有什么起色。最近听说的情况倒是怕二十年都没有碰技术的他要重新干起非常具体的技术工作,给别人在做一些二手项目。跟他风生水起的时候对比真算是换个人生轨迹了。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也曾干得好好的地震反演不做了非要弄什么地质建模,我也曾在别人矮屋檐下缩缩脖子低低头就能继续当着“总”却非要辞了职当一个“地质建模工程师”。难受总会难受,难受过去以后还是能发现自己学到更多东西——仅仅以来振华做一个基层工程师来说,让我更加了解碳酸盐岩油藏的分析和管理策略,也更有信心在自己以后有机会去指导工作或者参与工作的时候直奔目标直奔主题,而且积攒来的中东区块经验也一再被猎头们关注着,尤其是在新东家这里我的职业(地质家,Geologist)还愈来愈有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就比如说地质建模这个我好像非常熟悉的领域,来到振华之后遇到的一些要求也还是让我一边拾起以前的经验的同时还更多的适应了不同节奏下的工作规划原则。这些财富,如果我当初因为一时怨气或者情绪低落把这些都否定掉,没有挖掘到这些价值,生命看上去几近虚耗,那么可能感受就跟P看他现在的自己一样哀怨缠绵了罢。

    我总觉得人只有高峰低谷都趟过才算成熟,只有行业的起起落落都经历了才算是入行。

    这些,都是财富,宝贵无比。甚至没有办法真的可以由一两个聪明的教师来讲授清楚。只知道从成功里汲取营养的人怕最好的成绩也只是过了半个人生罢,我自从经历过一次自杀挣扎以后就一直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很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即便是比我聪明也聪明不到哪里去的聪明人,其实如果只是从成功里看自己,那么那些窄缝中的自己可能早被每日的吃穿住行、孤寂萧索、浪荡放赖切成碎末。就像是泥岩中的孔隙一般,你看到电镜下如此高的孔隙度才知道切碎的优势最后能够发挥的作用就是如此被我们埋没着,也被我们忽视着。

    P还不懂这些,只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都是一个孩童:喜欢得到夸奖,喜欢被人喜欢。一个成年人,需要的是喜欢自己的喜欢,接受自己的不喜欢,无视别人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再聪明的孩子也是孩子,再笨拙的成人还是成人。我想,P这一辈子都不会明白我这是在说什么了。以他孩子一样的智慧,只能理解聪明而不能理解成熟;只知道等着别人夸奖、只能看见自己的巅峰,而不知道自己可以孤单却不孤独的走完整个人生无尽起伏。

    Y应该是能够知道一部分罢,如果他可以反思自己,就像我看到绝境之后的那种坦然。但是他目前还不成,他还有世俗的一片面罩,他还有为了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去努力的考虑,他并非为自己而活着,所以他会很累很痛很多内心的伤无处安放、无处隐藏。

    忍不住苦笑了一下,故事讲了这么久,才说到主题上。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20: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公利”,皆是“私利”之汇集。

    P对于自己群体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一部分出于儿童式思考的“自我放大”,另一部分也的确包涵着他对于“群体公利”的缴纳。问题是,在这种看似虚拟的由个人而进入的“小团体”——很可能需要加明确前缀“极度松散,缺乏利益输送”,但是关于同学间的利益输送我在后面也会提及——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一些情怀要放进去,P放进去的是什么?P向他所认同的“小团体”会缴纳什么?

    “阿P是最小抠儿的一个人,饭局必到,交钱必拖。”大约类似的评价不仅仅Y、L这样的同学会表达,就是跟他只是偶尔吃吃饭的其它外班同学也会有些微词。

    粗看起来,自然是这个人缺乏责任感。当然,他肯定是存在缺乏责任感的问题的,这些问题来自他家庭环境。他大概有那么两三个姐姐,是最小的和惟一的儿子,家里对于这种孩子的溺爱在油田的“油二代”内可以说遍地都是,所以我自己亲眼看到的同类型却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级的人有很多。但是,我们如果分析他只是到这里,我们就不太容易挖掘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脉络问题。我的意思,如果我们只是把P当成一面炫耀自己的镜子,他作为镜子的价值也就没有了。第一个层次,他所有的孩子气、自私自利、逃避责任都只是我们也会偶尔闪现的一个人格。更深层次来说,我们所有的“公利”都是一种“私心”的映射,我们想要遵守一个“公利”规则的动因并不是那么高尚,而是一种“保险性质”、“防御性质”的自私,我们期望的也就是我们此前的遵守规则能够换到需要“公利”遵守规则的时候能够维系对等。P的自私并不指向对于这种私心的保护,而是指向对于缴纳原则的破坏。直白的说:我们并不愤慨于一个人明确的对于“公利”期冀回报,我们只是愤慨于有人想不劳而获。

    这是游戏规则,你进哪个“公利”场子都必须遵守基本类似的规则。也许Y觉得我不懂他理解到的规则是如何繁琐,但是我相信的是我在看向繁琐之外,全人类视角的那个相通部分。即便是宗教社团、NGOs、公益团体也不能去除团体的基本原则,只不过在那个领域更看重的是精神层面的缴纳和精神层面的回报而已。

    同学会、同乡会、同业会等等,恰恰介于一个单纯的商业运行公司到一个单纯的宗教社团之间,常常同时需要参与者的物质和精神缴纳和索取。这也是这一类“公利组织”更加弹性也更加坚韧的原因。有时候中国人觉得无以明之,也会采用另一个标称,叫做“圈子”。虽然不同的圈子好像都有各自不同的玩法,但是从人类组织的角度来说它们仍然具有跟石头群或者植物群落完全不同的内部结构,人类组织中特别明确的就是强化了动物界已经出现的“精神缴纳和精神索取”性能。

    扯远了,这也不是我的专业,而且我的记忆力也很可能把本来是说得过去的经验给说的混乱不堪。

    虽然每个同学都会描述一个P出来,这些印象不直接对应到P本人,但是我们还是常常会用这些印象的交集去表达P的存在状态,也就像我们刚刚提及“小抠儿”这一特点。这不仅仅是一种反馈,在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圈子中也会出现这种反馈塑造个人的情况:大家都觉得他如何,他就会不断向那个方向发生进化。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相识,P在同学中的某个印象就被大家共同固化下来,成为一种标准。

    我也遭遇过这样的标准塑造,而且未必是一个比P愉快的过程。大学时代,我并不觉得自己以后会从事专业,更多的都是翻看了中国古典经籍和西方文哲类读物,大学成绩自然就成了笑柄,有些同学甚至到现在聚会时还仍然要跟我问问当初挂了几科。挂了两科,分别是高数和电子线路。补考成绩也都是将将过关。我不否认这个事实,也不回避我当时对于学业的忽视中存在自己的怠惰。我只是气愤于这些“挂科”并不是郝成舜的全貌,却必须在每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要拿出来展示一下作为差生应有的风貌。后来我渐渐抗拒于同学聚会,一方面是觉得只有利益输送和怀旧者才更喜欢那个平台,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要义务性维持同学们对我的形象感也真的很累。正巧有个师兄在同学会上跟我摆师兄的谱儿,我也就借坡下驴从此远离了同学聚会。

    P不可避免也在面临我当初的窘境,无论他怎么努力,同学的这个标签还是要立在那里提醒他他曾经如何。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一直没有进步过,还是在一次又一次像我这样对抗无果的前提下选择了放弃。——我放弃了同学们,他可能只是放弃了抵抗。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起P,可能很多人在这里看到的是我对Y的不包容。

    并非对于Y真的有意见,而是更深的层面上来说Y与我本人的相似度更高一些。比如都曾经自诩聪明,都曾经喜好文艺,都曾经潜心练习书法,也都曾经以技术熟练打开过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真是太多太多了。我必须找到我们的共有之处中隐含的问题,如同一个外科医生把这个肌体看成是可以随时解剖的标本那样去解剖我们相似的灵魂,发现我们灵魂深处为何一直都堆满了让我们不容易成长的东西。

    对于我们,第一个极大的阻碍,就是“自傲”。说实话,一个人完全不自恋是一定会自杀以谢天下的,这就像我此前坚定指出的“公利”都是以“私利”出发,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每个人的自恋,更不能像中国古代宣扬的圣人那样“絶聖棄智”来完成自我超越。在我个人心中,连自我和全部私慾都可以摈弃的人绝非什么道德楷模,而是有我们正常世俗心理所无法比拟的图谋,常常对应的并非无私,而是藏在无私影子里的更大的自私。但是,对于“自傲”我们则容易跟基本的“自恋”产生混淆,甚至把部分自傲当成我们人性基本面去加以鼓励和保护。在很多中国教育体系的家庭里,我都看到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在一个幼小孩子意外跌倒或者意外碰撞之际选择保护孩童去责怪物品或者他人,即便是错误完全归属于孩童本人的前提下我们也仍然按照这种保护逻辑在安抚孩童。明明应该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的简单过程,为何我们要把罪责交给一个不能承担——或者更严重来说,会引发承担之后不负责任——的大地或者扶手、建筑等等等等呢?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保护的到底是孩童的纯真还是孩童的“自傲”呢?

    我并没有记忆家人会对我这样施教,但是我看到自己女儿遇到类似处境时我母亲和岳父母的惯常态度就知道这个传承在我这里也肯定发生过很多次,甚至更可以想见Y也遇到过很多次、P也遇到过很多次。指责无过错的部分、推卸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很可能并非儿童本能之举,而是跟这些教育习惯相关。而在这些反复的推卸本属于自己应该认错的事情之中,我们的自恋变得缺乏了事实基础而膨胀出基于想像层面的“实质性进展”。而我们有很多成年人也不可避免的因为面子下需要保护的东西而选择无端指责别人或者指责外界,他们极力在保护不至于破灭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那份自恋,而是从自恋的基础之上不断驯化出来的那一份“自傲”。中国人有时候会直白一点说“好面子”。

    我跟Y都需要在“好面子”这个问题上反复提醒自己,才能破除“自傲”带来的魔咒,才有机会还原自身而取得下一个可能的进步。

    但是这“自傲”的骨头是很硬的,它虽然没有什么肉身,却关联着很多人的骨髓,你稍微动一动它都要引发极致的愤怒。古人爱说“恐极则怒”,在这个角度来看是有规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培养了我们这一番“自傲”在内里,甚至形成我们“内力”的源泉,要是让人看到它只是一具枯骨也还罢了,再看出枯骨上蒙着一层干瘪丑陋的画皮就足以让我们心理上怎么也无法再去面对那个“自傲”支撑出巨大阴影之下渺小的“自恋”部分了——我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我怎么看起来如此幼稚,我怎么会如此脆弱,我怎么如此卑劣......恨不得马上回到“自傲”的怀抱去跟它来一个深情的告白......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浮士德》(我曾很希望翻译者能够写成《浮世德》),我们的那份“自傲”真的是像极了“梅菲斯特”,像极了在造物主那里走来走去还能引诱我们去变得更光鲜更靓丽外形的那个魔鬼。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做一些事儿,再看看别人做一些事儿。这就是人生了罢。

    我第一次能够认真回看真实自己而产生怜悯,就是在意识到自己在专业上是多么无知那一刻。是的,认真的看清自己。感受到的不是愤怒也不是恐惧,而是发自内心的觉得那个小小的我在一片黯然之中还需要自己伸手去推一把。

    真的很感激人生这种安排。如果是先遇到阿什卡公司,还特意被公司宣传。那股子膨胀到超过“自恋”数倍的“自傲”就会在若干年之后反噬“自恋”。甚至在已经看不到“自恋”存在的我可能会慌张无状转而以一种激烈的状态去维护那个并不牢靠的“自傲”——这种人,我也看到过很多,我不能说他们都在世俗里最终败北,但是他们内核的苦涩和空虚可能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

    他们,很多就像某种Y表现出来的一些,是以“为了别人”作为自我沉沦的入口在呐喊,好像一个世界如果我们道德崇高就可以不去考虑我们的那个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的自我了。他们呐喊,也阻止更多的人看懂他们这一层假面,好像一个世界就应该只有一种存活的方式,就好像他们选择的方式才是惟一的活路。这是一种自我救赎为目的的宗教,因为拯救的对象不是自我而只能让假面更加放大,而让自我彻底无可救药。

    更深一层,——我不知道Y是否想过,无从从他习惯性的闪烁看懂他的真正理解,——当我们选择从众的时候,当我们选择跟随的时候,当我们为了未来泯灭掉当下的时候,我们所“为”的那个“别人”是一个(或一群)真实存在的人,还是我们给自己遮羞的藉口?“为了别人”就是我们越过我们底线的那个藉口吗?“为了别人”就是我们销毁自我的那个藉口吗?道德上抬起自己就能让自我避免陷入被自傲吃到干净的危险吗?

    叔本华,就我昨晚读到的一些关于哲学家的内容(《附录和补遗》第二卷第一章),还是一眼就看懂了人生认知分水岭的所在:人要不要“客观”看待自己的人生,我们是希望成为人生的主人还是想成为人生的奴仆。

    说是人生的奴仆还不太准确,在叔本华的探讨中其实是在表达我们会因为从众而变成习俗的奴仆。在叔本华的角度:能够看透这一切的人本来就是少数,是宝贵的;但是他们却因为自己的聪明要把自己放到那些看不透的众人中去“和光同尘”,追求着他自己其实也并不觉得重要的东西。

    我感觉他的描述,就像一个王者,放逐自己离开自己王国一般。自己远离自己,因为别人的愚蠢想法。叔本华批评的就是这个罢。

    已经没有可能再跟Y交流这些了,因为我们从一擦肩之际就已经注定了此生的互相陌生,他选择了他的方向,我选择了我的方向。同样性格和同样喜好在不同的道路上产生了不同的浸泡感,进而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成为价值观,是太正式了,其实是组织了我们各自的“藉口”和“放弃”。我们都把自己的选择当成了一种理性的高度去总结,进而像宗教一般去崇拜,不断固化着这些理念的价值导向,一直到我们回看最初出发的那两个自己,还以为他们并不是从一个起点在努力。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201117133950.jpg


    QQ图片202011171339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15: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时代,Y的字就比我要好很多,这么多年他更是一直在练习不懈。据L说他们高中老师七十大寿之际Y还特意写了榜书相赠,能到大字满幅这般功力,可能必须是天资与勤奋并致了。

    在书道,他可以算是我的启蒙与Role Model,虽然我们在书法风格上可能并不走一个路子。

    说到这一点,还想起另外一个曾经的朋友,他建议我放弃这些闲杂的爱好,专心“做做学问”。我想他这样的建议肯定也不是随便就能说出口,尤其是他的性格本与我不同,很在意朋友的感受。我当初还给了他一些缘由,好像这些文哲爱好对于我做统计学分析的思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产生跨越性的认知,甚至可以形成引领同行的视角。

    屁话,至少超过百分之八十是屁话。

    我不肯放弃书法练习,仍然是虚荣心在作祟,而这一番虚荣有很大一部分就维系在Y的身上。

    我还记得——并不很真切了——Y曾经买过一本硬笔书法字帖,一边跟我嘲笑作者用笔之拙一边反复练习其中笔意,我还全当他就是真的在嘲讽,也没有能力看出那一本字帖中意味到底在何处。Y大学时最为颂扬的书家是沙孟海,讲求“既知平正,务求险绝”;楷书方向也是临欧阳家和虞世南那一派,运笔自始至终颇有一种绝处孤立之美。

    但是我是那种“务求一笔无出处”的“民间人士”,即便是通读了包世臣《艺舟双楫》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之后也仍然没有艺术上升,康有为的字还恍惚间颇觉得有些独创性,包世臣的字在我看起来跟沙孟海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般的难看。Y告诉我一句话:如果只知道欣赏启功而不懂沙孟海,那就跟练一辈子字就只认识庞中华!庞中华的硬笔字帖大概是我中学时代大流行的,到大学时代就已经臭大街了。如果有人还好意思说他是庞中华开的蒙,估计在硬笔书法协会都不好意思抬头看这些爱好者们的嘲讽眼神。及今思之,更知道Y的艺术造诣远非我这样的门外汉可比,他若是因此而看轻了我也是情由所致、理所当然。——要是把他跟我在当时对调一下,我说出的话恐怕没有这么有涵养,要难听太多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他这么绕弯儿的点拨,在我后来想明白之后也没有很高的感激之情,仍然是体味到那种发自内心的蔑视。我这人说话可能直筒子,但是如果自己是这样理解就这样交代给你,至少你当时就能因为互相的观点交锋中看懂自己的长短。他则不然,有点儿像金庸写的《鹿鼎记》里的海大富,化骨绵掌,微风徐动已经杀人无形。你当时感觉你跟他还在一起谈笑,要等很久才知道人家根本当你是个傻瓜。

    这是性格的差异了,并不能因此影响到我对他天份的那种景仰感。这感觉,就像一个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那又如何,难道你是因为他喜欢你你才能喜欢他吗?你喜欢他难道就不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吗?(因为读者中男女皆有,这里用个中性的“他”来代指一切)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01: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20-11-18 01:08 编辑

    Y有很多特点是我一直羡慕却学不会的。

    就像此前说到的搞笑,——的确不能称之为幽默,因为他的表述只有表面一层逗笑成分,没有内涵,——他可以信手拈来一个你很熟悉的段子,不假思索的在他的故事中作一番演绎,或者就是单纯靠简明扼要的提点就把笑料抖个干净。这是很好的谈恋爱技巧,尤其是即兴发挥的时候常常让人印象深刻,而他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种即兴发挥。

    这样的性子肯定失之于油滑,但是我想在谈恋爱方面、谈恋爱的时候却很少有女生会拒绝心爱的男人变着花样儿的要逗你开心罢,所以他在当年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的自卑应该也会有P那么多女友围绕才对。

    Y为什么会自卑呢?他入学的成绩虽然不高,但是后来在四年读书期间也没有像我这样一再被抓,甚至还可以得意洋洋的靠临阵磨枪去解决他很多“六十分万岁”问题,真的怎么看起来都是体现出他聪明的特点。我仔细的想了想,感觉他相对很少提及他的家庭,他这么擅于表达的人,说的很多话都是摘录当时流行的古龙武侠小说、电影台词或者小笑话儿,却几乎不透露任何关于他家庭情况的信息。是他小时候家庭遭遇了什么让他比较伤痛或者比较被人歧视的情况吗?我不能确认。无论是从他的习惯还是从我的个性出发:他不会回答这类问题,我也不会提出这类问题;也很难全凭自己的想象能力无推测。还有就是他虽然家境好过我这样一个寡母带着两个读书的孩子那样的困境,但是也绝对是比P的家境要相对贫寒一些的,可能家里也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那个年纪的孩子是很容易因为这些而自卑的,我也不例外。即使现在说起当年的事情会强调自己多么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卑感还是摆在那里不能回避。

    但是,我能感觉到Y比L、P和我都要成熟,他那个时候就已经想很多,虽然并没有特别张扬,却一直都很积极的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拿我们毕业分配来说,大家都是回到同一个油田,但是因为我们毕业那一年测井公司招人的名额有限,他就找到了机会得到了分到测井公司的惟一机会。其他同学——除了我——都是去了研究院。之所以觉得测井公司的机会最好是因为我们都是学了四年的测井,要是能进测井公司自然工作最对口,以前学的东西能被认可,之后的学习成本自然也可能低一些。但是肯定也有同学不想去测井公司的,因为研究院是容易上升到局级领导的地方,不知道像P这样的同学是不是最初有这种想法才一定要选研究院。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心眼儿。当初我到油田组织部报到的时候也算比较早的一个,研究院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我感觉研究院的大学生扎堆儿,想要发展起来需要竞争中保持很大优势才行,那个时候误以为地质调查处相对是一个施工单位,就选择了这个日后才知道其实是仅次于研究院的一个大学生密集机构。现在说到这里我会苦笑出声音来,虽然很低,边上也没有人听到,但是真的会觉得自己的小聪明完全没有价值,却帮助我确立了“人生就是自己选的”的信念。说信念,也不准确,还不如说是藉口。觉得这么大的人生转折都是自己一拍脑袋顶下来的,以后还有什么不敢先斩后奏?

    也许跟Y、L、P、Z诸位同学比较起来,正因为自己没有可以选择的后台出来帮自己挡风遮雨才更容易因为自己的个人判断而决定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结婚对象,选择离开油田,选择到北京买房,选择离开一个一个公司,甚至选择哈萨克,选择四川好像都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信任,从未假手于人。不成熟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的人都要表达一下,不管能不能得到都会非常直白的给自己机会,甚至也曾经多次有过冲动消费和贸然行动的尴尬。

    Y是什么时间离开油田的我并不确切知道,但是以他的情况来推断,他也并不是辞职出逃的方式完成华丽转身。他一毕业就娶了一位高干家的千金,如果想要有所行动,势必需要岳家的支持。这种压力,我是无从体会的。我跟妻子是同事,都是清清白白的学生进入到地质调查处从基层一步一步熬成个“项目长”。看清自己在油田的最好发展也不过就是正科级的副处待遇“副总地质师”之后就因为师兄在北京一家公司而直接选择了投靠。我估计他们几个这样的决定都不会有我这么简单,一方面是家庭压力,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需要取舍之间的踌躇肯定比我多得多——毕竟家里铺垫那么多年的积累,现在要弃之不顾也确实并不理智,不像我这种本来就没有根基的人反而很好选择。

    我那个时候是坐大巴去北京的,冬天了,妻子隔着玻璃望着我远走,透过窗户上的呵气也能看到她在抹眼泪,我其实也在窗户的这边痛哭,只是希望隔着那一层雾,不至于两个人把分别作得难看。——这种场景,他们反而不会有了。他们都是举家搬迁、共图大计;一到北京,房价已经过万的时候还可以眼睛不眨的买房买车。底子还是比我当年好了太多。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02: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尚且不能当饭吃,更何况像我这样的人。

    最开始到北京,是因为自己写了两行程序被师兄公司的一位副总发现了。后来就去帮忙编各种下脚料,像是软件启动的时候通过脚本来查询许可运行情况,做到隐藏许可过程来实现一步启动;像是软件打patch或者更新的时候做成一个独立运行包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额外工作;像是把此前的部分FORTRAN函数找到相应的办法改写成C函数等等等等。年青的专业学编程的新毕业生可能一个晚上做出的成果都比我有近十年经验的人要多。在那些年青人的带动下我接触到了电骡和BT,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四处找编程资源和UNIX系统管理脚本教程。三十岁的年纪,却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白天看书晚上写代码,整天昏沉沉的骑着三天两头被盗的破自行车。我想,再有雄心壮志的人也要开始因为坐在坐在路边吃一份一块五的素炒饼吃到睡着摔倒而叹息了罢。

    可能不是这些东西总是一再砸向自己,也就不能反思自己要不要再一次选择,或者说是再一次放弃。

    这一次,我给自己的藉口:年纪大了不适合编程。

    这是一个无聊的藉口,因为我从公司辞职的时候师兄已经是项目部的经理,他就找到我说如果希望做项目完全可以转到他的手下。但是我却是因为看懂了自己在这种匆忙上马的软件项目还是没有多大的发展而决定去追求自己原来就希望能去的那家叫做Jason的公司。

    如果我是一个目标坚定的人,可能在阿什卡公司学会了建模的基本流程之后就会去那家叫Apex的公司去寻求面试机会。但是我却因为某个项目一再被客户嘲骂而萌生了一种无论如何也要做点儿什么再离开的奇怪念头。我曾经说过,那一段时间很痛苦,比在路边摊摔倒还要难受,几乎就到了实施自杀的边缘,每天饿得打晃还是没有食欲,一直都在游走于生死抉择的边界线上。

    L最近干的也不顺,项目各种折腾不说,给甲方做的很多努力都被当成敌意。他已经在这一家公司干了七年,也是离开油田以后滞留时间最长的一家了罢,他说起这个感觉,找到的理由“收入不坏,同事也都挺好”。当然,L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他会很骄傲的宣称他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和超越所有人之上的。这是典型的技术人员思维,总是敝帚自珍和自视过高。我不需要去逐条查对他的成果也知道这个结论,不是说他的成果质量不好,也不是说他水平不高,只是知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的道理。越是优秀的技术人员,如果没有能力(有时候会被误以为是胸怀,但其实真的是能力)相信别人,他的成绩就都是局限性很强的,甚至真的是优点跟缺点一样突出——我是说他们这类人的技术成果,而不是说他们的为人。如果一定要说他们的为人,我个人觉得肯定是缺点远大于成绩的。

    一个技术人员,可以短暂的自我膨胀一下,感受一下自己选择路线的自信,奠定自己能够胜任工作的信念(藉口),但是就真的不要让“自傲”野蛮生长了,它不仅仅会吃掉你余额不多的自恋,还可能吃掉本来可以自信的技术本身——因为专业局限性和自傲带来的遮蔽都可能让成果更加没有价值。给自己什么藉口都好,如果承认自己优秀就要把这个优秀放到团队里去产生价值,否则优秀都不是值得相信的,甚至可以说全部都是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L未必能理解我这些了,他的自信完全来自他的技术信念,到了这个年纪他已经很难再重新梳理自己在自信的地方到底哪些东西是过硬的,哪些地方其实是可以进步的了。——Y也有类似的情况。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年龄导致,但是我觉得还是养那个“自傲”、撑那个“面子”太久而引发的自我认知偏差是导致后面一些拒绝学习和拒绝改变的深层次根源。很多领导,夸夸其谈的时候特别怕底下人发现自己什么地方不懂,无论你说个什么好像他都很熟悉很了解很有见地。这种人,本质上就是技术人员出身,没有学会管理之前已经完成了“自傲”学和“面子”学的全部课程,他们的管理都是灵机一动式的决策、乱发脾气式的训诫、自我吹嘘式的总结。而真正的管理,是给团队绝大多数人发挥的机会,信任不同思路的思考,允许不同思想的碰撞,让不肯发挥的人有离开的机会。

    的确不知道Y、L、P离开油田以后都遭遇过什么曲折,不过推测他们多少也从心理上经历过和我很类似的一些阶段。至于说他们最后跟我想的方向有些不同,那也是见仁见智的角度差异:谁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三十年还没有一些心得呢?我只是觉得,不同的心得可以给不同目标的人去理解罢了。一个跟我想法接近的人会更容易理解我所建议的方向,而跟L接近的人就更容易看到L的智慧;更趋向于Y那种官员思路的人也必然选择Y的路线图来发挥自己,而习惯P一样思维的人则注定会选择跟P一样的藉口。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0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20-11-19 10:00 编辑

    昨天翻出以前编的python处理文件格式的小段来修订,顺手到网上搜了一下,看到孙运强(网名自称“南国的孩子”,前RMS技术支持,Halliburton员工)十年前发的博文,汗如雨下、后背发凉。

    认识孙运强已经是至少七年以前了,促膝坐谈之际他已经发这些博文好几年,蒙他不弃还可以跟我这样一个路人甲聊一聊RMS的妙处。想一想真是高下立判:无论是软件操作,还是为人谦谨,我都离人家可能不止十年的差距(虽则孙运强实际上比我还年青些)。

    幸而我也一直都在这里说,不是我会的比别人多,而是我热心于让后来从事此方向的人少经历我曾遭遇的困境或者弯路,倒不是一味要从大家这里套一些好处回去的意思。但总应该见贤思齐、闻过则改,要不还说什么自己是终生的学习者。

    已经又是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了。

    很烦,也很睏。

    更加觉得如此唠唠叨叨的做着自己最为讨厌的勾当,说着说着都成了自己最看不起的那种人。不管自己放弃过什么罢,不管自己以何种藉口罢,都是一点一点走过来,可能还要依赖着放弃和藉口再走下去的。看懂了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在唠叨些什么;看不懂的人,可能我再多写十倍也都是面目可憎的废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看的人很少。占着网络资源,占着论坛网友的时间,真是一件于人于己都很没劲的事儿。所以,这是最后一篇随感可能是对彼此对大家都不错的选择。正好题目也叫做“放弃与藉口”,给你们一个放弃的机会,给我一个放弃的藉口。也算是两便。

    网络上流行过“叫不醒装睡的人”。我的感觉,尤其是读书读杂了之后的感觉,其实更多时候是开了一个窗口,让别人进来。可能所有的思想都有可借鉴之处,所有的书籍或者表达都可能与你产生共鸣,但是最容易产生激励效果的那一类总是你愿意打开心的那个方向。

    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时候,跟一个女生聊到爱情,我曾经打过一个小比方,原话很精彩,但是现在基本上是忘记了。大意就是:我们的心往外张望的时候好像都是透明的,能看到天上飘着的天使,就算有些天使跌落也不过砸到了天花板。只是有些特别透明特别关注的方向我们擦了又擦,也一直以为那里有自己最好的玻璃和最好的防范,一直到天使跌进你怀里你才知道自己从未在这个角度设防。这种重重砸在心上的伤害,我们就叫作“爱情”。

    一样的,我们喜欢的方向,我们都留了一个天使可以落下的窗口。内心悄悄的等着她降临、期盼着她降临,读到她表达的句子或者看到她很久以前留给我们的一点印记也会引为同好,自愧连连。各位,读到这里的各位!去遇见你自己的天使罢,不必留在一堆牢骚里看无聊的教训了。

    Прощайте друзь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1-8-1 11:51
  • 签到天数: 36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0-11-19 17:05:32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4 00:22 , Processed in 0.0503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