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oseph

[职业规划] 领跑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至少是最近一两年,我一直都在回忆一些细节。

    生活中被我长时间忽略的东西,有几次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轨迹比我们预期的还要脆弱。我说脆弱,不是意志品质问题,而是单纯说我们很容易就发生改变,很容易因为认同或者否认而产生路线设计的不同。

    高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女生,真正说起来是初三就开始喜欢,一直是暗恋的状态。差不多整个高中都处于被人家不理不睬却不离不弃的精神重压之下。

    高考的时候我捡了个狗屎运,就考上了所大学;她则有些倒楣,就只考上了所职校。我以为这是上苍给我一个追求她的机会,各种各种的献媚讨好,增加联系。被拒。非常明确的用信件严拒。

    如果我有后来的知识,几乎就可以在不停息的攻击中重回一垒。年青女孩儿对于喜欢自己的无赖行径的抵御力其实基本为零,越自我优越感强的姑娘越是不容易放弃备胎。受挫而退是不足够爱的表现,至少在当时那个女孩儿心目中可以这样认定。她的误判跟我的误判一样严重:我一直都是仰望她的,甚至在她高考明显受挫以后也是如此,她的任何话当时对我来说都如同爱因斯坦的公式一样不可动摇,尤其是她发出了“你不配”这样的信息的时候,我的自惭形秽之感更是深重。

    这姑娘我后来还鼓足勇气去追过两次,时间跨度甚至高于我任何一次恋爱,均是无功而返、伤痕遍体。她倒是没有什么不对,她可能已经渐渐把我这个不起眼儿的初中同学遗忘了,就像路边一棵小草;而我仰望着圣女峰,深感寒冷如同雷击一般直刺本心,一直到心都碎成一团烟雾——身体先天的不足让圣女峰显得更加伟岸和挺拔。

    其实,这是一个挺普通的姑娘。至少我后来通过其他同学的了解来看,她也跟其他同学有比较频繁的交往。有一次我写博客提及她的名字还被她的一位匿名好友直接攻击,显示出她的交友中有些人看不懂文字,——至少厘不清深藏的爱和深藏的怨在纠葛之际的那种缠绵,推测是一个连《简爱》也看不懂的家伙。——光环都渐渐被时间打磨陈旧,锈迹和桎梏就血淋淋的展现在世人眼前。我越来越站在一个遥远的彼岸看着圣女峰,推测她上面布满了想要攀登者带去的垃圾和遗矢。寒风吹拂之际,甚至发现最多的垃圾是那些死于路上的攀登者。我摸索着找寻自己,一共找到三具遗体,脸上还都留着冰,是那些后来人吐的唾沫。

    她的性格其实跟我很冲突,因为有些地方特别特别像,就像是那种马上就可以激烈对抗的程度。而且,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大学同学,他跟自己仰慕良久的女生结了婚,自己总是感觉对方是下嫁屈尊,搞的自己很不轻快。我就知道自己那些幻梦如果走的尽头也就是这一面镜子的另一侧罢了。

    什么意思呢?我以后来跟其他姑娘磨练的技巧肯定是可以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的,但是却幸亏是没有什么技巧、完全夯拙的挺屍就死。冲得上去,也许只是反思到另一个方向,只怕还未必有今日之平和。人生之妙,好像真的是不可言传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1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点儿无聊却每每看到的:

    1903年到1906 年,维特根斯坦在这所学校呆了三年。他在校的成绩单还找得到,从上面可看出总体上 他是个相当糟的学生。如果把学校用的五个科目等级换算成A到E,那么他在校时只得过两次A——两次 都是宗教课。大多数科目他拿的是C或D,偶尔在英语和自然史上进到一次B,一次在化学上退到了E。 如果非要说他的成绩有什么特点,那就是科学和技术科目比人文科目更差。

    瑞•蒙克 (Ray Monk) .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的维特根斯坦,这部传记可能是了他生平和思想的最佳方式) (Kindle Locations 305-309). 浙江大学出版社. Kindle Edition.
    很值得我们思考,非常深入的思考。

    维特根斯坦后来可能是一派哲学的开山立派之人。他在林茨中学时跟希特勒曾经同校,但百度百科上关于这个人跟希特勒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希特勒比他低两届,并且是只读了一年就退学。而维特根斯坦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而这发生在14-16岁时间段。——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他的邻国老乡爱因斯坦在早年也并不是多么擅长功课。

    我一直都比较怀疑这是上帝的诡计:人学某个专业和人从事某个专业、以及人热爱某个方向,这三者之间很难重合的那么好。而且,很多擅于学习的人后来被证明确实是因为他们缺乏某种“社会能力”才能把精力更准确投放的缘故。更有被动学习、被动生活的人,他们只有在别人给他们方向的时候才能有倦怠感的启动,那种情况则更为普遍,他们的精力投放也更难捕捉。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我在女儿开始需要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说过,——尽管我不奢求她能准确理解,只是希望她能因此缓解一部分焦虑,——但是每一份工作里都有自己可以喜欢的方向。一定要找到自己有成就感的地方,越快越好,然后把精力尽量的向这个方向倾斜。

    我们很多的原地画圈儿,都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精力投放之后的成就,或者我们对于那个成就的感觉不够强烈。

    事情很浅白,理解的人却未必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17: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9-11-10 17:09 编辑

    前两天,出来到楼下吃米线,想到一件事,总结起来发了朋友圈,说个大意,我懒得再去翻朋友圈:
    我们为了生命有很多积蓄,不同方向的积蓄,有的是生命本身,有的是支持生命的物资,有的是支持生命的精神素材。我们很多念头都在一闪而过,这些念头中如果有一个我们能够坚持做上一年,也许我们就已经换了一个思维平台,进入了另一个规划。人生的改变好像就是细节上是不是坚持一下。

    之所以这样反思,是因为最近吃东西越来越少自己做了,渐渐开始依赖于街边店和快餐。比之最初进入振华,少了锻炼身体的时间,多了很多油盐摄入。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改变可能就在悄悄悄悄的改变着我的细胞们的生存和生长状态,有一些病变可能就这样开始启动或者开始加速。

    如果再想一想精神领域,则这种情况更为直接:我看到过很多人因为丧失了追求向上的动力或者丧失了精神自洁的源泉,最后就会连带着产生对于生活标准的一直迁延和屈服,让自己更远离自己曾经期望的那个形象。一旦意识到这种改变,很多这样操作的人好像就开始倾向于在新的底线附近选择新的探底行动。通俗的说,“破罐儿破摔”。

    其实最初的改变可能极其微小,甚至有些完全就是一念之间的波动而已。但是实施下来的互动却让人可能走向了某种我们不可预期的方向。

    不知道有人跟我一样详细读过《神雕侠侣》没有。有一个章节里提及主人公杨过解救了一个怨妇裘千尺,这个裘千尺的丈夫公孙止有一种奇怪的横练武功,需要终身茹素。裘千尺后来与丈夫翻脸为敌,就偷偷在马上要对战的丈夫的茶里混入一点血液。公孙止的这种横练立即被解除,再难与杨过匹敌。裘千尺乃坦言:曩在昔日,我已尽言,汝家神功,难练易破。

    小时候每读此章即回想起“处---女---情结”问题,现在则更倾向于精神洁癖的后处理能力问题。此问题不解,我们很多人都容易陷入一种奇怪的自我归类圈子里去:但凡是过一次界,那么似乎过界就比过节还要频繁了。实则不然,问题虽说是发生了,责任可能已经无可推托,但是如果能够坦然去承认过失、承认现状,更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则可能没有横练神功护体也会找到别的手段去解决眼前的困境。怕只怕人一旦觉得自己不再属于某个概念里的人就开始相信自己在另一个概念里可以生根发芽,那么这才是我们渐渐远离梦想的真正诱因。

    我曾经说过很多次,读明史,我最为佩服的并不是王守仁、袁崇焕这些人,倒是有一位扩廓帖木儿(也译库库特穆尔)——凑巧了,金庸《倚天屠龙记》略有提及,中文名王保保——是我觉得真正不世出之大英雄。为何这样说?这位扩廓老兄,当年几乎很少有胜绩,却从不为败所累。迎元帝而北迁,数伐中原未果而不折其初衷,简直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人,倘若有一个抓得到的机会,岂不是比之王守仁、袁崇焕辈所成远矣?诸葛也曾经告诫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淫漫不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斯言何其痛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6: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领孙致学老师的建议,来这里开一个板块,立意也就是能够帮到那些希望学习建模和Petrel使用技巧的朋友。

    再后来,就发现最迫切的反而是帮助他们脱离开——至少是短暂脱离——深陷于软件学习和软件技巧探索的怪圈,让他们理解到软件对于石油工业这个长链条意义极其重大,但是又极其辅助的这种辩证关系。这就比帮助人学会软件难太多太多了。

    越是从长远思考,年青人越需要简单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可以俯视自我的高度去反思自己。

    最近,我看到一次极其激烈的争吵,这让我对于原来国企的固有印象有些动摇,也在推着我进一步去理解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处境和价值反思。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国企的官员都是保守和严格按照制度表层去执行的“螺丝钉”,他们宣讲的主题也永远都是工匠精神,他们对于奉献的要求其实比私企和外企要求的还高——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要求实绩,更在意于要求“表现”。

    但是人在时代里逐渐逐渐的变迁可能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有些国企的制度表层里已经全然没有了体系和运行动力,官员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也远不及私企或外企那么管用,可能在迫使一些希望有所作为的官员们更深层的思考怎样去激发团队活力和增强团队效率。我怀疑有很多官员在授权不充分或者担心负担过重的压力下无法真的“砥砺前行”,他们能从私企或者外企里借鉴的经验教训就一下子没有了基本基础。而且由于过于强烈的“人治”文化会导致所有的长期规划都无法在后一任手中延续,再看好的设计都会被重新刷一个“创新”来掩盖一场“破坏”,进而丧失了长期规划的源动力和执行力。

    我现在深感这种文化对于整个团队的拖动是影响极其深远的,甚至可以导致其成员长期没有按照一个标准样式做完一份基础工作——任何一个标准都好,现在的情况是只能碎片化工作和反复因为上级的意见发生变迁。年青人如果在私企或外企,三年早已经是成手儿,而在这里却仍然在按照新毕业生的水平在安排工作任务。整个团队的沟通效率也因此低下,士气也经常为领导的情绪所影响,个人的持续学习如果不是在外语方向或者论文发表方向似乎支持程度就会很低。这一切,都是团队整体比较短视造成的。

    油气行业中国海外资产,哪一个不是急匆匆的上马、急匆匆的实现现金流?跑的越急,摔的越狠。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项目,私企。

    克山项目自2015年8月12日交割以来,历经4年的持续产能建设,从交割前的日产400吨,上升至今天(2019-09-03)的2012吨;项目年产油已实现连续三年换字头,预计2019年产油可达66万吨。
    http://www.geojade.com/html/zixunzhongxin/gongsidongtai/716.html

    1-1ZZ31204494W.png


    仔细看看这张图,就会知道这四年在中国人手里增加了约100口井,井数增加和日产增加的倍数几乎相当。如果我再告诉你:原来绝大部分都是直井、是自喷生产;现在应该大部分斜井,有相当一部分水平井、肯定更多是泵抽。那么你有何感想?“连续三年换字头”也可能在无井可打的时候一年都还回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3: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9-11-18 13:47 编辑

    我们——如果有一个我们的话——将会是什么样的人,似乎直接取决于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Whether you believe you can do a thing or not, you are right.

    Henry Ford
    绝妙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去尝试的东西似乎都在我们思想的边界内,而思想的边界常常需要我们不停的拓展,否则就会很快固化。
    Anyone who stops learning is old, whether at twenty or eighty. Anyone who keeps learning stays young. The greatest thing in life is to keep your mind young.

    Henry Ford
    生命的残酷似乎就是如此,经常同时给我们很多互相矛盾的标准。我们看上去怎么都不可能沿着标准迈进,但是任何对于标准的挑战都是对于系统,——甚至是利益集团,——的强烈质疑。大多数人——如果是我们的话——只能限于各标准框出的最大公约数内。我们似乎是同时符合着所有应该服从的标准,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其实一个标准也没有达到。

    看不到这种价值就不可能去真的做一些具有穿透力的思考,也就无从在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不肯“不作为”。这不是领跑,这是底线。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底线比任何一个现有的标准都更低,我们很大程度虽然不能说是在底线以下,但是的确以任何一个标准去衡量我们都有非常严重的缺失和不作为部分。

    “我们”这种动物,就像中国过马路规则里的随行者,只能是寄希望于运气而不是寄希望于自身。

    “我们”是一种死于十六岁的动物群落,而且以为自己总是在努力领跑。——因为我们总是在自己的思维框架之内领跑,我们的全部领跑都是安全线以内,我们的全部领跑都是符合所有我们行动标准的最大公约数。换句话,我们可能在战术上不同角度去发挥去领跑,却永远迷失于方向、目标、价值。这可能不是我们没有学习,而是我们的学习同样限于最大公约数,我们的学习只能帮我们在最大公约数内刨坑把自己埋到更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0: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凑巧了,Travis Bradberry博士,Emotional Intelligence 2.0 的作者,有篇旧文被Linkedin什么朋友翻出来了: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w ... 2BVSJiJtMucMg%3D%3D

    文中也引了福特的名言。

    有些关于内心强大(原文作“真正自信”)的描述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People who brim with confidence derive their sense of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from their own accomplishments, as opposed to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their accomplishments.
    Small victories build new androgen receptors in the areas of the brain responsible for reward and motivation. The increase in androgen receptors increases the influence of testosterone, which further increases their confidence and eagerness to tackle future challenges.
    Instead of seeing interactions as opportunities to prove themselves to others, they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 itself, because they know that this is a far more enjoyable and productive approach to people.
    Fear doesn’t hold them back because they know that if they never try, they will never succeed.
    Confident people aren’t afraid to be proven wrong. They like putting their opinions out there to see if they hold up because they learn a lot from the times they are wrong and other people learn from them when they’re right. Self-assured people know what they are capable of and don’t treat being wrong as a personal slight.
    Instead of insecurely focusing inward, confident people focus outward, which allows them to see all the wonderful things that other people bring to the table. Praising people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is a natural result of this.
    并非说他说的都对,而是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差异,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包容别人与我们的意见相左;并且简单的做我们自己,而是总是要把标签给别人或者给自己钉上。这事很难,但是只要我们开始起步,我们就会越来越知道自己在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这就好过我们在想着如何比别人先跑半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5-17 09:10
  • 签到天数: 10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0-5-13 1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Joseph 发表于 2019-10-12 20:25
    Paradigm这种公司则不同,它几乎是每天都在奔跑,极力想要去证明自己的技术及时领先。

    我最初在Paradigm ...

      在哪里都不容易,只要你有想法!尤其想法大于自己的能力,不过有想法就有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2-2-17 14:52
  • 签到天数: 24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0-6-29 1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多了未必是进步的表现,有想法不难,难的是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7 16:53 , Processed in 0.0631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