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萝卜锅 于 2017-4-20 13:24 编辑
欢迎建模同行们参与讨论,跟帖奖励10个阳光币!
我在建模观念上的新收获 ——RMS系列技术文章读后感 来自大庆油田的一位建模工程师
这个收获有点意外。起因是,我最近要用RMS软件建立一个模型,为了储备点新知识新技术,把活干得更好更顺,就到阿什卡公司技术支持网站www.essca.com和微信技术支持公众号ESSCAGROUP,读了一些有关RMS应用经验的文章,结果却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专业。
我干了整整14年的建模,对petrel和RMS这两大国际建模软件可以说是很熟练,从井震联合的构造建模到沉积相控的属性建模,从基于目标的单砂体模拟到不确定性分析的模型筛选,从水平隔夹层到侧积点坝,我都形成了自己的建模思想。实践中,除了常规项目,油田级项目、海外项目我也都做过一些,大庆同行们说我是建模专家。
之前,我认为油田的建模技术已经成熟了,就是运用井震结合加上地质趋势,把自己的地质认识转换成模型就好了。对照这几篇文章的观念,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的建模思想太狭隘太局限了,只限制在软件提供的几个功能模块上,只是为了建模而建模。
这几篇文章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下面简要分享一下点滴阅读体会:
一是思路开阔,方法具体实用、解决问题。
《走向“精准”油藏描述—小论如何让地质模型更准确》写的是如何提高模型的可靠程度。作者深层剖析了建模算法、地质认识、约束建模、模型优选四个方面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剖析的很透彻。从约束建模开始,翔实阐述了如何利用地震叠前叠后的各种属性来约束建模,最后利用根据地震正演通过参数对比、盲井检验、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
二是突破局限,用特色工具和技术的协作来落实完整的地质学思想。
《一身武艺,两件神器》在上一篇文章基础上,从沉积环境、夹层的建模与数模、微观研究三大方面做进一步的技术探讨,在介绍到沉积环境中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模拟时,作者指出,借助恰当的沉积演化软件,更好地认识地层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相分布模式,能够实现三维储层分布预测。作者采用RMS+DionisosFlow组合,在夹层建模和三角洲沉积环境模拟上得到很好的诠释。
透过作者的方法和思路,我认识到,建模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手里的工具也不是孤军作战,它是地质学思想的完整落实,是精描技术的一个集合体,是各种工具、技术的大联盟。作者展示的实例:
当属性模拟达不到预期目的时,就从地震属性上寻找突破口,在空间上为属性模拟寻找更可靠的约束条件。在三角洲沉积模拟上,建模软件得不到好的效果时,就借助沉积演化软件协同作战,取其优势的沉积相模拟结果作为约束条件,再进行建模,等等。
这种跨专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建模思想,值得借鉴。在此,我把自己以前的思想和作者做了个对比:
我以前在模拟夹层时,也曾经试图根据夹层的倾角把它当成小断层来模拟,也试过把夹层当成一种属性,依据发育的位置,对应上的视为连通,对应不上的视为不连通的思想进行模拟,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没有跳出为了夹层建模而建模的思想。而作者的思路是:根据夹层的个数,发育的厚度,分布频率和密度,采用DionisosFlow沉积演化,实现夹层的模拟,然后在把夹层的模拟结果输入到RMS再控制,这样,夹层的平面规律有了,剖面上结构也有了。
三是认识到学无止境,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现在,地震、沉积、动态等技术跨界交互支撑,建模技术发展很快。个人浅见,我们的建模技术、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局限的,建模人不应该只局限在精描领域,也应该放眼看世界,迈步走出去,拓宽知识面,海纳百川,了解前沿技术,吸取新的知识,借助新的工具,跟上并加快技术发展的脚步,让我们的建模更精、更准、更高效,更好地为油田发展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