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访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总地质师李景明
立足大型含煤盆地、推广低成本适用技术、勘探开发先易后难、将"游击战"转为"阵地战",这四招让中国石油的煤层气发展渐入佳境,而要使其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和采煤采气一体化。
被视为重要接替能源的煤层气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山西,由中国石油集团开发的我国首个整装煤层气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项目于11月16日宣布正式竣工投产。
独立发展煤层气一年来,中国石油显然已崭露头角。那么,中国石油煤层气发展的现状如何,在煤层气开发上有哪些经验,对于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建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总地质师--李景明,让我们听听他的看法。
优势明显
记者:李总,您好!成立独立的煤层气公司以后,中国石油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上形势如何?
李景明:首先要说的是中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全国煤层气勘探区总面积41.5万平方千米,2000米以浅总资源量36.8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约10.9万亿立方米。目前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仅为1654亿立方米,所以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中石油也致力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中国石油可供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面积达16.1万平方千米,拥有煤层气资源约16.48万亿立方米,占登记区块资源总量的69.6%。中国石油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高、中煤阶含煤盆地开展了煤层气规模勘探开发。这四个地区分别是沁南地区、韩城地区、大宁-吉县地区和三交地区,煤层气资源量2.3万亿立方米,其中1500米以浅资源量为1.05万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在新疆、贵州、湖南和河北等省还有大量的可供煤层气勘探开采的外围区块,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和吐哈盆地沙尔湖地区的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已投入一定的工作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未来中国石油煤层气勘探区的接替奠定了基础。
记者:我们知道在煤层气的开发中,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是重叠的。您觉得应该如何处理两者的矿权问题?
李景明:目前,国土资源部要求煤炭和煤层气企业双方协商开展合作或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双方无法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采煤采气一体化和相互兼顾的原则,支持煤炭生产企业综合勘察开采煤层气。现在国土资源部正在推广两种开采模式,分别为"晋城模式"和"临县模式"。晋城模式是煤矿主和煤层气抽采企业划分清楚矿权范围,各自在各自的范围内作业,互不干涉。临县模式就是煤矿主和煤层气抽采企业不划分区块,而是合作开发、利益分成。
开发妙招
记者:中国石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面积和可采资源量在国内是第一。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石油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上的经验或者是"妙招"?
李景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石油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较好的做法,可以分享给大家,总结一下有这几点:
首先,立足大型的含煤盆地。中国石油在煤层气开发上就是以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含煤盆地为重点,保障丰富的资源。
其次,"游击战"转变为"阵地战"。早期,不论是中联煤还是中石油,在煤层气开发上总是打"游击战",这儿打几口井,那儿打几口井。2006年以来,中石油和中联煤以沁南为阵地开采煤层气。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开采效率,节约成本。
再次,立足低成本适用技术。我们知道煤层气有低压和低产的特点,投资大,产出少,因此必须降低成本。2006年,中国石油改变了方式,从以往的利用石油钻井转变为利用地方队伍的钻井,每一千钻尺成本从2200万元降低到500万元。另外,我们还优化气田建设,推行无人值守气田、数字气田。这些措施都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
最后一点是勘探开发先易后难。我们并没有率先开发贵州、江西、淮南和淮北等地的煤层气,而是从沁水、鄂尔多斯做起。因为后者开采起来要比前者容易,而且煤层气的开发与上游资源、下游市场紧密相连。中石油在沁水和鄂尔多斯有天然气管线,这样煤层气开发出来才有效益。
记者:您上述所说的是从宏观战略而言,能不能给我们讲得具体一些,也就是在开发时的一些具体措施。
李景明:在具体战术上应该有以下三点吧。
一是井位部署二维地震必须先行。原来煤矿勘探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都用过,但是实践证明,二维地震应该先用。
二是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举个例子,晋城煤以一号煤为主,也有三号和十五号煤,我们开采时采用多分子水平井。韩城的煤是三号煤、五号煤和十一号煤,我们就采用粉煤软练技术,防止煤层坍塌。
三是煤层气开发必须进行大井组排采。
发展之策
记者:想使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您认为应该怎样做,能否给一些建议?
李景明:煤层气开发利用,是一项能源有效利用、促使节能减排、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发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勘探增储、开发上产",两个团队间的工作相互独立,很容易造成中间工作脱节。勘探开发一体化后,开发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对煤储层的认识、储量的发现。勘探人员通过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精细研究,能对开发工艺和方案编制进行指导,实现两股力量、两种智慧的相互交汇,达到了勘探向下延伸,尽可能为钻井开发与排采提供准确的煤层气地质模型。同时,开发向上靠拢,尽可能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新的认识和指导方向,如此就能大大提高勘探开发总体效率。勘探开发一体化能实现煤层气地质勘探成果与开发的融合,使勘探、开发密切协作,共同向外围区块进军。
第二,要坚持采气采煤一体化。目前我国矿井瓦斯平均抽出率仅为23%,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的矿井瓦斯抽出率均在50%以上。鉴于煤矿安全生产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要,如今,采煤采气一体化已成为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和煤层气合理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采煤采气一体化就是要综合考虑安全管理、采掘布局、煤炭资源节约和规划矿井接续时间等诸多因素,以及编制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开发规划,努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煤炭与煤层气开发的有机结合和有序衔接。
记者:技术也是横亘在中国煤层气开发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在技术方面您有没有一些好的对策?
李景明:首先,地震先行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勘探成效偏低。随着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将地震技术引进煤层气行业。通过应用地震技术,可以预测出地下煤层厚度,较准确地识别出地下小构造,而AVO技术能帮助建立含煤地层正演模型,包括煤层顶、底板和煤体结构,还能利用振幅信息寻找煤层中的节理裂隙密集带,探测到煤层气富集区,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效率,指导煤层气井位部署与钻探,进而达到高产目的。
其次,进行单井评价。为获得区块的煤层气开发潜能,需要通过单井评价得出初期产能和一些参数。虽然煤层气井的试气工作很难在单井上求出最佳产量,初期日产量也仅供参考,但按照国外程序,单井必须试气。单井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出煤层渗透率、压力、日产水和初期的产气能力,为向周边扩展的井组试验区部署提供依据和指导。
再次,井组排采。国外煤层气试气经验告诉我们,煤层气不能用常规气试气方法,必须进行井组长期排采,在井间干扰作用下才能获得实际开采效果。对比国外井组,我国井距小,如樊庄、潘庄两个井组的井距仅有200米~250米;井网不完善,受山区地形限制井网不规则,抽排中达不到最大面积均衡降压,抽排时间短。由于管线和用户不落实,煤层气放空量过多,很多井抽排不到半年就关井。研究结果认为,煤层气井要达到商业性价值,一个井组至少需要15~17口井,连续抽排2~3年,甚至5~7年才获最高产量。
煤层气单井抽排和小井组排采压降范围过小,很难获得较高产量,也无法评价确切产能。选准突破口后,尽快展开井组排采,实现煤层气规模开发,是取得效益的必由之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