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20-5-29 08:28 |
---|
签到天数: 76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15-10-27 17: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区难点分析
2.3.1采集技术难点和对策
2.3.1.1采集技术难点
1)工区为地震勘探盲区,地下地质情况不明,地层层序不清,采集方法设计困难,地震反射层位不容易识别。
2)巨厚、干燥、疏松的黄土,对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快,激发、接收条件甚差,导致资料信噪比、分辨率较低。
3)近地表(次生、原生黄土)岩性变化剧烈,导致地震子波不一致。
4)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带的厚度在速度空间上变化剧烈,影响了静校正量的求取精度。
5)地质结构复杂,地层褶皱剧烈,断裂发育,高角度的构造界面使地震反射波路径极不规则,波场复杂,偏移叠加成像困难,断裂破碎带造成目的层反射紊乱。
2.3.1.2采取的主要技术对策
1)认真分析该区地震老资料,有机的结合地质、钻井资料,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试验考核,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利用各种波场特征差异,合理设计观测系统,达到分离、衰减、压制干扰的目的。
3)做好精细表层结构调查,搞清表层岩性、低、降速带的变化规律,逐点设计激发参数,确保试验分析后确定的激发因素得到良好实施。
4) 黄土山地施工,采用避高就低、避陡就缓、避缓就平、避干就湿、避碎就整的选点原则,采用加密或垂向偏移,选择激发条件好的炮点位置,提高单炮记录质量。
5)成立强有力的现场技术支持组,配备精密的现场处理系统,加强静校正工作,做好现场处理剖面,及时反馈,及时监控质量变化情况。
6)生产前做好试验工作,选择效果最佳的激发和接收因数。
7)做好表层调查和分段考核工作,优化生产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8)断褶带附近多考核,多分析,多总结。
2.3.2施工组织难点和对策
2.3.2.1施工组织难点
1)工农关系极为复杂,村民文化及思想素质较低,地方政府很难做通工作,阻挡严重,造成生产效率降低。
2)工区交通条件甚差(图5),只有乡镇土路可供三轮车通行,大部分地段全靠人抬肩扛,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3)测线短、条数多,排列搬家频繁,每条测线搬排列1.5-2.0天,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4)6-8月为雨季,严重影响了生产的组织及管理工作。
图5:工区交通情况
2.3.2.2采取的施工对策
1)针对工区企地关系复杂性,我队采取提前与当地政府联系(图6),各生产工序配备现场工农员,现场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各环节畅通,测线生产完成后,对测线穿越的区域住户按国家政策进行赔偿。
2)增加钻井组和放线班人员数量,通车条件差的地段雇佣三轮车和毛驴车搬运大小线,提高生产效率。
3)稳定技术班组人员,加强各工序员工野外现场培训和现场监督工作,测量组配备4名解释员定炮点和现场质量监控,钻井组由地球物理师王勇、马龙和解释组长王正良现场指挥和质量监控,放线班由生产队长肖冬岩、袁鹏、放线班长王爱武和解释员狄举、邓俊辉现场负责和质量监控。
图6:与地方政府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