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品质源于技术 服务源于态度 这是阿什卡微信公众号的第552篇原创文章 首发于2018年8月21日 ▽
剧烈运动之后,肌肉为啥感觉酸酸的?这是因为,肌肉确实“尝”到了“酸味”。
天下没有白吃的饺子,也没有白做的功。肌肉收缩做功,当然也需要消耗能量。我们地球生物消耗的能量,基本上都是葡萄糖。1个葡萄糖分子拆成两个乳酸分子,释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而乳酸多了,肌肉就会尝到初恋的滋味。这是在提醒你,悠着点哦。
提起酸、碱之类,恐怖的化学课就会浮现在眼前。没想到我们身体居然自产自销这种危险的实验耗材。所以下面这个问题,其实是对自己身体的关爱: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人类最早探究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和所有小动物一样:用嘴品尝。酸酸的就是酸,涩涩的就是碱。神农尝百草,真的很危险。
没人知道这个习惯毒死了多少化学家,但我们知道它毒死的著名化学家,比如嬴政、李世民、朱常洛、胤禛...对不起,搞混了,应该是舍勒...
直到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的酸碱定义里还包括味道:
有酸味,可以溶解许多物质,能让石蕊从蓝变红的东东,叫做酸。
有涩味、滑腻感,使石蕊溶液从红变蓝的东东,就是碱。
定义很具体,很直观,但太表面,不够“化学”。不过对于300多年前的人类来讲,已经很了不起了。
到了18世纪,人们发现,酸VS石灰石,能放出二氧化碳;暴躁的酸和碱金风玉露一相逢,就成了中庸的温和派:盐。
于是,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猜测:酸是一种含氧的化合物,是氧造成了它们的酸性。拉瓦锡是现代化学之父,化学成绩可以说是很优秀了。不过这次化学爸爸猜错了。
181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沉声道:盐酸没氧,但谁敢说它不酸?所以,氢才是酸性之源。
然而问题是,有氢的也不一定是酸啊,比如氢气。那么什么是酸?
1814年,法国化学家吕萨克提出一个绝妙的定义:所谓酸,是一种可以中和碱的物质。大家一想,吕师兄说的对呀!这个定义可以说非常化学了。然而什么是碱呢?吕师兄朗声道:所谓碱,是一种可以中和酸的物质。呃…吕师兄你听过有一种逻辑谬误叫做“循环论证”么?
所以,吕师兄的辩证定义法当鸡汤听听就好。搞清楚氢为啥是酸性之源,才是化学家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1887年,爱因斯坦都8岁了,再过18年相对论都要出来了,化学家连酸是啥都没搞清楚,还怎么混?瑞典物理化学家阿伦尼乌斯看不下去了,果断提出“电离理论”。这其实是一出你争我夺的古老戏码。
当溶质遇到溶液,逼得氢们裸奔的,就是酸。众所周知,氢是最清纯的元素:一个质子,披一袭单电子云裳。那么,氢裸奔,当然是因为电子被夺走,只剩带正电的质子H+,赤条条来去找牵挂。一旦遇见可用的电子云裳,是拼命也要披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种强烈愿望是内因,酸的暴虐行径则是外在表现。我们知道外层电子的嚣张,却不了解赤裸质子的疯狂。物质是靠电子组合在一起的,当电子们被一群纯粹的质子疯抢,不管最后是被夺走还是共享,物质的原有结构都会被破坏。这就是酸可以溶解很多物质的原因。
那么碱又是啥?当溶质遇见水,纷纷夺走水分子的一个氢核(H+),剩下的都是带负电的氢氧根(OH-)。水分子们亏大了,这不仅是多了个电子的问题,更要紧是少了个质子的问题。所以,氢氧根化悲愤为力量,遇到质子,会千方百计给人家披衣拐走。夺回宝贝的如饥似渴心理,造就了碱的如狼似虎行为。
说到这,我们就恍然大悟了:酸是一堆裸奔的质子H+,最大梦想就是重披云裳;碱举着一堆空虚的云裳OH-,最大梦想就是给质子披上。二者相遇,自然是干柴烈火,水到渠成,(H+)+(OH-),等于H2O,酸碱中和,产生水,世界和谐了。
阿氏定义高屋建瓴,精辟清晰,入手即会,大家用了都说好。
根据阿氏理论,我们想知道酸碱性的强弱,只要测量一个指标:氢离子的浓度,就可以了。对水溶液来讲,尤其好用,所以大家用了100多年,还是爱不释手。
然而,用着用着,人们就发现了阿氏理论的两块短板:
一是酸碱反应局限于水溶剂,但是当风骚的氨气遇到氯化氢,搞出白色固体的氯化铵,这种八卦就不好解释了。
二是碱局限于含OH-离子的物质。这样一来,就把氨水错认成NH4OH分子,实际上人家是NH3·H2O,脱了水是很完整的氨气NH3。后来大家纷纷发现,在非水溶液中的许多反应,搞不出氢氧离子,但那些化学品却也有酸碱性。那么酸碱的定义该是啥?
实践在呼唤,酸碱问题还是要继续死磕到底。
1923年,丹麦的布朗斯特、英国的劳莱,分别独立提出,是酸是碱,看质子就OK了:不管你是分子还是离子,释放质子的都是酸;跟质子结合的都是碱。史称“质子论”。
美国物理化学家路易斯感觉,化学的事,还是回归传统看电子。于是也在1923年提出了“电子论”:不管是分子还是离子,给出能成键的电子对,你就是碱;能和电子对结合的,你就是酸。
瞧,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才是化学该有的样子。不过,路氏理论也不完美,它扩大了酸碱的范围,模糊了酸碱的边界。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化学的根基来认识酸碱了。
前面说了,电子的流动,是所有化学现象的主要基础。
不过现在,质子提出了质疑:那要是我们质子流动呢?电子是一团负电,我们是一团正电呀。负电正电,硬币两面,它向左就等于我向右。凭什么只有电子流动才是化学的基础呢?
这一问,春风得意遇知音。化学家拿出钱包放在桌上。
质子恍然大悟:大师,你是教我闭上嘴,莫争虚名,闷声发大财么?
化学家缓缓答道:我是说,有多大本事办多大事。除了惰性元素,所有元素都有外层的单电子,随时准备进行化学反应。但是,哪个元素有外层质子随时备用呢?恐怕只有氢被扒掉唯一的底裤,才可以裸奔待命吧?
质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不过,”化学家慈祥地勾起质子的下巴,“你说的没错,虽然只有氢可以裸奔在外,但质子的确可以和电子一样,介导化学变化。通常来讲,质子的流动,就产生了所谓的酸碱性。”
“哦?”质子重拾自信。
“嗯,前面不是说了么,怎么鉴定分子是酸是碱?很简单,可以提供质子的是酸,可以接受质子的是碱。下面我们来看看水的酸碱性。”
“神马,水?这个号称温和、中庸,动不动就熬鸡汤的家伙,也有酸碱性?!”
“嘿嘿,真实世界,一定是你想象不到的样子。”
敬请期待下节:水有多酸。
阅读前文
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号 每期早看到↘)
--------------版权声明--------------
阿什卡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