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正纵横油气咨询 于 2015-6-19 15:22 编辑
中国的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的创立、发展、完善是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等,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石油勘探。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陆上主要沉积盆地石油勘探程度的逐步提高,石油勘探的对象逐渐转向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海相碳酸盐岩等,石油地质认识和方法也随之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石油地质理论。与此同时,这些理论方法又在我国石油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带来石油勘探巨大的发展 。
岩性地层油藏形成地质背景及勘探形式 我国在晚古生代晚期~中新生代形成了类型多样、演化历史复杂的陆相湖盆。东部地区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发育大型坳陷或断陷湖盆,以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为代表;西部地区受特提斯域控制,在大陆块体之上叠置发育了以坳陷湖盆为主体的沉积层系,如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按形成机制与盆地结构,我国主要发育坳陷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三大类陆相湖盆。湖盆四周多被山脉所围限,水系发育、多物源区供应碎屑、近物源快速堆积入湖,在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形成大小不等、规模不同、类型多样的沉积体系,而且不同盆地、同一类沉积体系的规模、物性与稳定性都有较大变化。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与岩性变化、地层变化有密切关系。目前,形成的岩性地层油藏理论要点概括为:区域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沉积体系的展布;盆地结构和不同构造部位控制不同类型砂体的分布;陆相湖盆多期水进水退发育的多套大型砂体伸向湖盆,组成优越的成藏组合和高效供储条件,为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三面控油”、“五带富集”是陆相湖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基本成藏规律 。 随着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各个探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圈闭储备不足的问题。目前构造圈闭已经无法满足勘探加快的需要。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已成为直接推进油气勘探进程的关键。目前正处在勘探目标战略转型的时期,由以往的构造勘探为主转为构造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并重的新阶段。多年来,我国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等盆地,相继发现了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多个,成为油田增储主要领域,从以构造油气藏勘探为主转入下凹勘探,实施满凹勘探、满盆勘探,部分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出现了跨越性的进展 。
【提示】访问金正纵横油气网,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若想获取国内外油气最新技术及装备信息,请关注金正纵横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金正纵横(或jzoilgas)。若有油气相关问题待解决,请找“金正纵横咨询顾问”,微信号:jzzhguw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