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小学徒 于 2015-3-27 23:29 编辑
外媒称,中国市值最大的大型石油公司正“积极”投入与国际竞争对手互换北美资产的谈判,以求在原油价格暴跌后止住高成本油气资产的损失。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7日报道,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上市子公司,中石油(PetroChina)还将在去年基础上削减勘探和生产支出近10%,以应对油价自去年夏天以来近50%的跌幅。此举与欧洲两大能源集团英国石油(BP)和英国天然气集团(BG)的计划不谋而合,而国内竞争对手中石化(Sinopec)和中海油(Cnooc)也已宣布削减预算。 副董事长汪东进26日表示,互换谈判主要针对加拿大的非常规油气资产,此类资产需要较高的油价才能盈利。 汪东进表示,由于油价较低,大型国际石油公司的任何资产处置都会导致较大损失;但如果各公司加强合作和资产互换,那将有助于大家重组海外资产,各得其所。 他没有透露哪些公司参与了谈判。 中石油去年净利润下降17%,至1071.7亿元人民币(合170亿美元),这是五年来最低点,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和中国国内燃油零售价格降低。 该公司报告去年营收达到2.2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 不过,汪东进表示,他的公司并不排除新的收购。 他说,中石油正积极关注不少优质资产,一旦时机合适就出手,不会因为管理层变动或低油价而减慢收购步伐。
延伸阅读中石化回应与中石油合并传闻 称从未听说此事 中新网2月25日电(能源频道 宋亚芬)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政府考虑将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母公司合并。受此消息影响,中国石油今日开盘涨近4%,中国石化涨近5%。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此消息早在春节前夕就从外媒传出。外媒报道称,中国官方正在考虑研究整合三桶油的可行性,其中一个方案是将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另一个方案是将中石化和中海油合并。 不过,中新网能源频道今日就此事向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进行求证时并未得到确认。吕大鹏表示:“第一,我们内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事。第二,我们的原则是对传言不做评价。因为是外媒传出来的,他们可能有自己的信息源,这个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延伸阅读巴克莱降中石油股票评级至平持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晚消息,巴克莱宣布,将中石油(NYSE:PTR)的股票评级从增持降至平持。周一美股休市,上周五中石油在美上市股上涨1.18%,收于114.05美元 延伸阅读中石油获准境内发行人民币600亿超短融资券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晚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TR)周一表示,已获批准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总额最多人民币60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 中石油表示,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1月14日下发的《接受注册通知书》,公司获准注册总额度为人民币60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本次注册债券额度自通知书发出之日起2年内有效,公司可在注册有效期内分期发行。 中石油暂未披露具体的发债详情。 延伸阅读今冬天然气缺口62亿立方米 中石油进入冬季保供模式 12月22日,中国石油召开“2014冬季天然气保供”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进入2014年冬季保供模式 中新网12月22日电(财经频道 秦辰)12月22日,中国石油召开“2014冬季天然气保供”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进入2014年冬季保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天然气迎峰度冬保供工作。据悉,中国石油将在这个采暖季期间筹措607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的原则保障供应。 今冬天然气缺口达62亿立方米 每年缺口增幅超20% 我国天然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超紧平衡状态。从长远来看,“持续、安全、清洁”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9%提升到2020年的10%,届时消费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从短期看,进入冬季后,因居民采暖等用气量激增,原本供应不足的矛盾骤然加剧,出现了巨大的峰谷差。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冬天然气总需求为882亿立方米,总供应量820亿立方米,缺口62亿立方米,供需状态为超紧平衡。中国石油新闻发言人曲广学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如果出现极端情况,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而每年天然气缺口增幅已超过20%。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何江川指出,近两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0%,并逐年增加;进口天然气一旦出现较大波动,将给国内气源的保供带来严峻挑战。如果仅从国内天然气产量来看,供需缺口从2009年的40多亿立方米,扩大到2013年的500多亿立方米。因此,尽管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成本较高,中国石油仍积极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总量将超过208亿立方米,均比上年同期增加10%以上。 曲广学还表示,为保证天然气供应,中国石油将持续加大长庆、塔里木、川渝、柴达木四大气区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筑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能源通道,同时,稳步推进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据测算,随着国内天然气产量以及进口天然气量的大幅增加,2020年后,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有望缓解。 不过,中国天然气利用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冬季天然气峰谷差将长期存在。因此,天然气“冬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常态。“天然气‘冬供’关乎百姓冷暖,影响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共同承担这个重大责任。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确保天然气‘冬供’,中国石油责无旁贷。”曲广学说。 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亟待提高 企业呼吁国家政策支持 在天然气供需总体偏紧的情况下,确保冬季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方法是调峰。据介绍,世界上通用的调峰办法是建设储气库,或者储存LNG。而根据国外经验,天然气储备能力要占年总消耗量的12%-15%。按照我国2000亿的消费量计算,应该有300亿立方米的库存能力,而我国目前仅有30—40亿立方米。 何江川介绍说,目前国内已建储气库(群)11座,其中中石油10座,中石化1座,总设计工作气量177亿方,预计2014年调峰能力43.3亿立方米。他表示,由于储气库地质条件要求高、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需要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 他还表示,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巨大,但主体技术还不够成熟,价格机制等因素致使页岩气几乎没有多少利润。而页岩气的补贴政策截止到2015年底到期,税收等优惠政策正在研究中,需要国家延长补贴政策,健全税收等优惠政策。“在致密气领域,尚无国家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中石油虽已实现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田规模开发,但仅动用了富集区储量,且单井稳产期只有3年,开发效益差,需要国家给予财税支持,以实现低丰度区致密气储量的有效动用及致密气产量的上产和长期稳产。” 据了解,今年中国石油全面进入天然气“冬供”模式,时间将持续到明年3月初。期间,百万名石油涉及天然气业务的石油员工将为此辛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