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960|回复: 3

应用技巧:FracMan使用中的几点注意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2 13: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Qplus 于 2014-10-25 21:03 编辑

      FracMan是由Golder联合公司(Golder Associates Incorporated)推出的裂缝综合建模(模拟)软件。它的主体思想主要基于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并提供了用于离散特征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地质动力学、地质模拟以及可视化等的一系列工具。下面就FracMan(7.0版)使用过程中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首先,关于FracMan(7.0版)的深度索引系统,个人觉得这是它需要进一步修正的地方(不知道在后续推出的7.2\7.4版有无更正)。大家知道,在石油地质的行业标准中,对于井数据来说,都有一个KB(补心海拔)的概念,也就是说各种数据的深度起算点是从方补心开始,其各种深度的关系见下图:



Frac Quest 05.gif



      但在FracMan(7.0版)中,却没有KB的概念,而且它的各种深度没有严格意义的空间起算点,只是简单的从0开始。这点需要用户特别注意,有时候尤其在加在来自其他第三方软件的裂缝数据时,要根据情况进行人为深度校正。
    其次,FracMan软件包在构造模型搭建方面功能欠缺或功能薄弱,这也是用户使用过程中很大的制约点。一、FracMan无法通过内插算法来自己生成层面数据,而只能对来自第三方软件的层面数据进行拟合,而且层面的拟合功能确实差强人意。但如果不实施拟合,外部导入的层面数据将会大量占用计算机资源,乃至死机。二、FracMan还无法对断层进行模拟和编辑,只能接收第三方软件以断层面输出的断层数据。三、在网格处理方面,如同笔者在《FracMan/Petrel协同裂缝建模之数据交换》一文中提到,FracMan虽然能接收一些第三方软件输出的网格数据,但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大量占用计算机资源,甚至死机。FracMan也提供了网格化工具,但能做得仅仅是两层之间的简单网格化,而且易报错。
    再次,关于裂缝空间方位的定义,这也是与Petrel最大的不同,FracMan中有裂缝面(Fracture Plane)与裂缝极轴(Fracture Pole)两套裂缝空间方位系统,其中定义裂缝面的空间方位要素有倾角(Plane  Dip)、走向(Plane Strike)及倾向(Plane Trend);而定义裂缝极轴的空间方位要素有倾伏角(Pole Dip)与倾伏向(Pole Trend),其互相间的对应关系见下图:



Frac Quest 06.jpg



        当用户以裂缝面(即倾角、走向及倾向)形式加载裂缝后,FracMan将自动计算其相对应裂缝极轴的倾伏角与倾伏向,并以此在软件内部记录裂缝。这点也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3 17:31
  • 签到天数: 6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10-27 2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hao好资料  学习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3-12 15:5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3-12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3-8 17:47
  • 签到天数: 83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1-22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frac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2-23 01:25 , Processed in 0.2995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