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659|回复: 3

[Petrel使用技巧] pertrel关于断层的Z值获取方法以及属性数据处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12 20:11
  • 签到天数: 18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25 0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请问郝哥:
    1、因为有时构造复杂,层面深度值变化大,导致赋值后的断层polygon上下起伏和变形严重,断层polygon赋Z值,除了赋值到某个surface还有其他方法去控制断层线的形态么?
    2、如果断层面用fault sticks做的,时间域解释出来的sticks可以转换成深度么?断层如何时深转换成深度域的?
    3、断层面用fault polygons做的,如何能精确控制断面的倾向,是根据地震测线上断层形态大概拖拽么?
    4、用测井二次解释计算出来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局部值会有异常大或者异常小的值(比如渗透率算出来后有很多值是13000,但取芯数据里最大6000),一般如何处理,削截数据还是别的方法?

    欢迎大家讨论和解答,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5 1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是两个部分的问题,先说第一个部分,关于断层处理。

    Polygon直接由构造层面Surface获得Z值的算法是基于Polygon的拾取与地震解释拾取(Pick)非常高度的匹配,这在现实的项目中一般很难达到如此高精度,势必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来进行后期调整。手工调整当然包括结合断面一致性、断面与层面接触关系等。

    如果有解释非常好的Fault Sticks可以作为参考当然能够在帮助我们组合断层模型(Fault Model)有极大助益。一般情况下我们自然希望Fault Sticks也能与深度域构造图完美匹配,这就需要合理的速度模型。如果是地质师,不熟悉地球物理工作流程,建议按照下面方式来构建速度模型。

    Capture.PNG


    如能确保每个解释层都能够有对应的时间和深度数据(直接要等T0网格和深度构造网格为最佳)就可以按照要求基本上恢复地球物理的构造解释用速度模型——注意精度未达到储层预测要求。

    断层是可以通过速度模型直接转换为深度域数据的,无论是Fault Sticks、Fault Interpretations都可以。

    Picture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5 12: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问题,测井解释渗透率跟实验室渗透率差异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一般不建议对于测井解释的渗透率对实验室数据作简单校正。理由如下:

    1、测井解释渗透率本身是根据统计规律从其它解释数据数学换算而来,本身的意义在于标志渗透性的相对好坏,主要是定性判别的用处。

    2、渗透率在油藏工程角度来说是有多种的,实验室数据作为地表条件的绝对渗透率也不能严格对应到地下环境中,同样也只能用于参照。

    对此问题仍然希望油藏工程方向的专家多多帮忙给出更细节的解释,非常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5 10:05
  • 签到天数: 5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9-28 2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5 23:53 , Processed in 0.0809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