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543|回复: 13

[开发地质和静态模型] 含油饱和度模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2-28 16:42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2 16: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问一下,是所有建模都要将油水界面以上的含油饱和度给定为同一个值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28 16:28
  • 签到天数: 38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9-22 1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2 18: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4-9-22 19:13 编辑

    油水界面当然是针对构造油气藏而说,首先可能不适用于岩性油气藏情况。
    Capture.PNG

    就构造油藏本身来说:在自由水面(全产水界面,一般认为的油水界面)以下仍然存在油的比例,但是已经完全无法产出;类似的,在全产油界面以上仍然会有少量束缚水存在,但是也无法产出。在初始静态模型我们一般简化为全产油界面以上Sw为0%,自由水面以下Sw为100%。自由水面到全产油界面之间部分为油水过渡带。

    在构造油气藏把油水界面(自由水面)以上设定为恒定值是基于我们对于油藏的简化假设,J函数则是另一种简化假设。选择的不同主要仍是基于油田对于油藏的油水过渡带的理解——有些油田会认为油水界面为严格液体性质分界(即无过渡带假设或者过渡带影响甚微假设),有些油田则强调过渡带的存在与影响。

    过渡带比较明显的情况,需要通过J函数来进行换算。关于J函数和相渗曲线请联系油藏工程人员或参看油藏工程书籍,当然具体参数仍然会依据油田的取样实验结果而变化。
    诚望 @773377  以及各位油藏工程方面的专家批评和扩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2 19: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773377 @admin @qqiny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22 2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73377 于 2014-9-22 20:28 编辑

    谢邀。油藏工程的内容不能忘了@smartdou  老师啊。

    题主问“所有建模都要将油水界面以上的含油饱和度给定为同一个值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理论上这样设定是否合理,二是petrel等建模软件是否只接受设定为同一个值。不知道题主的重点是哪个。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Petrel可以接受将So作为网格形式输入。而网格的赋值当然也可以通过一般的变差函数来建立模型,最后输入eclipse进行模拟,这些在操作上都没有问题。

    然后是第一个问题。Joseph在前面已经介绍的比较详细了。“统一值”是教科书上的标准设定,实际中很难有那么规整的构造油气藏和那么均一的储层。尤其是在地层油气藏中,由于粒度变化,光是相邻产区的油水界面的深度就上下相差很大,在储层内部又有多次旋回的沉积过程,因此建模的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粒度对So的影响在构造油气藏中也一样)。下图来自Slatt的Stratigraph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for Petroleum Geologists, Geophysics and Engineers.

    OWC.JPG

    可以看到油水界面被扭曲而强烈地偏离同一平面。而在油水界面以上也存在很多泥岩段。

    饱和度取决于毛管压力,即油/水有多容易将原孔隙中的水/油驱替出来。在J函数表达式中,饱和度是渗透率、孔隙度和毛管压力三个变量的函数,而这三个变量之间又在互相牵制。岩石粒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毛管压力和渗透率。粒径可以由GR测井直观看出。因此在实际建模中,可以用这样的相关关系来进行饱和度模型的约束和质控。下图直观地表示了,在垂向上粒度变化的储层中,饱和度是如何在分界面上发生突变的。

    litho.JPG

    Pc.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30 贡献 +50 收起 理由
    Joseph + 30 + 50 精品资料,感谢楼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2 2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恭候更多理解此问题或者关注此问题相关方向的同行同业给出意见,酌情加分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2-28 16:42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老师的回答帮了我大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3 1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篇文章,SLB关于润湿性(Wettability)的解释,也让我更加清楚一些概念。
    p44_61.pdf (5.76 MB, 下载次数: 73)


    抽两张示意图
    Capture.PNG

    左侧水润,右侧油润

    Capture.PNG


    在油藏工程师角度,我们规划的油水界面(100%产水面)与自由水面(FWL)不重合,需要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分析。不过对于地质人员来说,有些过于细节了。——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不同专业的视角差异和互补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9-23 16: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773377推荐的书查到有中文译本:

    http://www.amazon.cn/%E5%9B%BD%E ... Petroleum+Reservoi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3-3 12:12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9-26 21: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尤其在国外大家对油水界面附近的含油饱和度状况有了一些新认识,一些不完全的资料供大家建模参考。
            美国DOE和USGS对美国3个盆地的残余油带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在二叠盆地5个油藏单元的56个油藏适合二氧化碳驱,估计过渡带/残余油带的地质储量为42亿吨,技术可采储量16.3亿吨;威利斯顿盆地适合二氧化碳驱的油藏20个,过渡带/残余油带地质储量9.32亿吨,技术可采数量4.52亿吨;巨角盆地适合二氧化碳驱的油藏13个,过渡带/残余油带地质储量6.03亿吨,其中技术可采储1.51亿吨。
         他们对油水过渡带和残余油带给出了一个模型(供大家思考),目前残余油区带的油田项目已经开展了很多,在西德克萨斯二叠盆地有3个残余油带CO2-EOR项目正在进行
    油水界面.png
    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水水界面以下,含油饱和度最高有达到40%以上的。这种油藏在中国也应该不少吧,但现在需要做工作进行评价。在油水界面以下含油饱和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但油水界面以上可以基本认为含油饱和度是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2-2 15:01 , Processed in 0.0742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