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martdou 于 2014-5-19 22:30 编辑
试着回答您的问题,供参考:
对于致密气藏,1、水平井渗流并不能达到稳定流动状态,而是在不稳定流动状态下生产较长时间后最终达到拟稳定流动状态。2、压裂水平井裂缝的产量一般都是两端大于中间,这说明压裂可以采用两端大、中间小的模式。
Q1、以上两个认识有没有问题?
答:第一个认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实践已经证实:这些致密储层的页岩气井需要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开采,才能进入稳定(即由边界主导)的流态。这也就是为什么Arps模型不能用于递减分析和可采储量预测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水平井经过了体积压裂以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稳定流,这时Arps模型就是适合的。
第二个认识是偏悖的,如果说裂缝的产量如此的话,水平井的产量也是如此,因为水平井也是地层中出现的一条裂缝,但经过水平井产量测试和实验从来都没有证实如此的产量分布。如果真正出现了那样的话,那也是数学处理出现了差错所导致的。
Q2、对于理想的情况,裂缝的产量分布规律是不是一直不变的,即两端裂缝一直比中间的大?对于实际的致密气藏,这个结果可靠性有多少?
答:这样的结果不可靠,可通过大型模拟实验去观察,我想这些结果太荒唐,其原因是错误的数学处理所致。
Q3、据说国外某公司对于裂缝产量认识刚好相反,即中间的比两端大,这个有没有可能性?
答:外国公司的认识是正确的,产量就是中间的比两端的大,中间的阻力最小,压差最大产量也最大,从水平井及裂缝的渗流的势场是椭圆也显示了外国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Q4、对于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一般都进行“一点法”试气,但修正等时试井计算的无阻流量远小于试气的值,这个怎么理解?
对于“一点法”试井而言虽然方法简单,刘能强教授如此说: 即“一个产能点”,既省时,又省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使用。但是,“一点法”毕竟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产能分析方法,一点法无阻流量公式只是某个气田或气区一批试井结果的统计规律。一般来说,其计算结果会有较大的误差。 如果在一个气田或气区已经取得了足够多的资料,得到了有代表性的“一点法”无阻流量公式,后来完成的气井使用一点法试井。其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新探区的井,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实在无法取得产能资料,也可以借以估算其无阻流量,从而粗略地了解其产能。但是,基于上面所说的原因,“一点法”试井不能滥用。 在新探区,应尽可能在一批新井取得正规的产能试井资料。如果条件实在不具备,一定要选用比较符合该井或该井所在地区实际的“一点法公式”。一定要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包括选用适当的产量(即合适的气嘴或合理的生产压差),稳定生产足够长的时间,测得稳定的流压数据,以尽可能减小计算误差。一个值得推荐的做法是:在新气区或气田的一口或几口井上进行产能试井,用这些实测资料对某个“一点法公式”进行校正,然后在其它井只进行一点法试井,用校正过的“一点法公式”计算无阻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