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613|回复: 20

[随感] 科学研究必由之路与心理定位失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4-8 12: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4-4-11 07:06 编辑

    一个石油技术论坛的版主说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就是通过不断的否定取得不断的进步,先进的否定落后的,新的否定旧的,科学的否定伪科学的。没有否定,科学还能进步吗?

    他由此得出结论:
    “否定”是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我本人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从未涉足此类工作,但是倒是大学学习来说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工作中一直使用的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我想在一个石油技术论坛来说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我这个类型的人。说点儿夸大的话:我们虽不是科学研究者,我们是科学研究的实践者。


    就我们践行的科学研究来说,一直都是在修修补补中逐渐逐渐的被修订为合适于我们油田生产的特定需要而被应用的。目前来说,我还从未看到能够严格被应用的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成果,包括被公认的砂岩成藏模式也是需要根据油田的具体研究来相应调整一些参数才能进行孔隙度模型构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一直没有特别的如同某些科研工作者们自己所自命非凡的想法:我们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同时,我们也没有仰视某些科研工作者的习惯,因为他们的研究大多数都需要同样的修订才能用于生产实践。

    如果说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就是通过不断的否定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可以深信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些应用科学研究的人是第一批否定者,是“科学研究基本规则”最初的推动者和科学“不断的进步”的主推者。当然,我们并不以此自居,也从未真的把这样的修订工作当作一件骄人战绩来炫耀。并非我们缺乏工作热情,而是这种情况已经伴随着科学研究成果实用化很多年了,已经成为很多把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的特定文化。

    我们不知道科学研究体系的文化如何,但根据我们自己行业推想来说也是有相近的历史延承才符合逻辑。

    那么,在科学研究成果实践化这个领域来说,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文化就是:
    第一、任何立论都有其条件约束和特例。我们不用特例来否定立论,也不用立论来否定特例。
    第二、我们并不认为前人的工作需要颠覆,而是有选择的加以继承。即便是根据现在观点不合适的理论形成的研究也有其内在的逻辑性,部分细节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我们不绝对相信统计学,但是我们势必依赖统计学。

    一种思想文化或者价值体系构建于“否定”前人而推进社会发展,如果猜得不错倒是马哲的思路。我们现在不能讨论这个思路本身,还是狭义的来讨论讨论这个逻辑关系。如果“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就是通过不断的否定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同样就存在着“落后否定先进”、“旧的否定新的”、“伪科学否定科学”的成分,不是吗?那么,谁来规定“落后”与“先进”、“旧”与“新”、“伪科学”与“科学”的分野呢?谁又真的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来规定这个分野呢?人类的认知体系是否存在这样明确的分野、是否需要这样明确的分野呢?


    给诸位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不论哪一种层序地层学的思考与另一种层序地层学的思考多么尖锐的对立,演员马伊利女士和演员文章先生是不知道、不关心、不理会这种对立的。大多数不参与者跟这一对儿恩怨夫妻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尖锐对立面前完全不敏感。再比如石油行业的同行很少介入到建筑美学方向的研究,对于其中的冲突双方或者多方的见解是全然冷漠和无知的。


    我们认为可以扭转我们行业的“先进否定落后”、“新的否定旧的”、“科学的否定伪科学的”,或者正好相反,“落后否定先进”、“旧的否定新的”、“伪科学否定科学”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说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我想说明什么观点?


    我想说的是:其实你的科学研究远没有你相信的那么重要!


    就算是你的科学研究“先进否定落后”、“新的否定旧的”、“科学的否定伪科学的”,还仍然要不断被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者们所修订、所调整,而根本不会被其行业的人知道;更何况说,在一个你给定的强烈冲突的当下,还无从确认你的科学研究一定是“先进否定落后”、“新的否定旧的”、“科学的否定伪科学的”的时候呢,统计学上来说至少你要打五折的失败概率。


    我并非要考究这篇文章的是非本身,而是要在是非之外思考,在一个隔行人的视角来思考。同时也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的定位问题,当做是一个警钟罢。无论如何,我们在这个落寞的人世间中看到的更多不是我们的推动力,而是我们的无能为力。不能忍受这一点的人可能连最后的推动力也演变成了一种狂妄的妄想而不自知。


    霸王别姬 发表于 2014-4-11 02:08
    楼主你思想太消极了!你要相信总会有推动世界发展的人的!


    呵呵,我并不消极,甚至可以说“从不”。
    我相信总会有改变世界的人、推动世界发展的人。我也相信我能够影响一些人、改变一些人。
    但是,石油行业是造福于万万人的事业,但是其技术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些应用性质的技术,而非物理、化学、经济学这样的基础学科。类似的,制药业也是救了很多很多人性命的行业,但是真正的突破却更可能是来自生物学或者化学,而非其自身。这是一个行业延承的基本脉络而已。


    石油行业改变人类发展的进程,——以我们目前所知,以我们目前所公认——是其产出的贡献,而非其思想的贡献。但是,这不是消极的事情,我在《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里看到了,第三章第三段:
    “Few people who are not actually practitioners of a mature science realize how much mop-up work of this sort a paradigm leaves to be done or quite how fascinating such work can prove in the execution. And these points need to be understood. Mop-ping-up operations are what engage most scientists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They constitute what I am here calling normal science. Closely examined, whether historically or in the contemporary laboratory, that enterprise seems an attempt to force nature into the preformed and relatively inflexible box that the paradigm supplies. No part of the aim of normal science is to call forth new sorts of phenomena; indeed those that will not fit the box are often not seen at all. Nor do scientists normally aim to invent new theories, and they are often intolerant of those invented by others.17 Instead, normal-scientific research is directed to the articulation of those phenomena and theories that the paradigm already supplies.”

    Excerpt From: 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iBooks.

    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以改变为使命,而是以建设为使命;我们的成就感并不是因为我们“打破一个旧牢笼”,而是“让我们的事业更美好”。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的成就、我们的成就感、我们的影响力在我们石油产业的圈子里或者更小一些的次一级或者几级的圈子里——至少绝大多数人是如此。


    我们不是人文学者——那些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等,他们的工作领域在更普遍意义的人群层面。


    我们也不是基础科学的科学家——那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等,甚至地质学家,他们虽然工作局限于他们的研究,但是他们动摇了基础学科以后会导致很多相关人类的知识体系需要重构。

    我们的工作方向,本质上来说,包括我们那么重要的教授本人的工作,是要把物理学或者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我们的产业。这个基本的事实就导致他所宣称的某些正确的理论和某些错误的理论其实都是我们应用基础学科理论过程中适用性的问题,而非基础学科理论本身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其实绝大多数是术语规范和公式参数适用性理解的偏差。把这种微小的行业内偏差做成一个伟大的事业当然也是科学研究到这个阶段必须面对的,但是这种应有领域科研的参与者势必很清楚他的研究领域越尖端,他的专业局限性越高这个事实——即,他在其专业领域的造诣越深,他的专业反而越狭窄,而不是越宽泛。我不能举某老师为例,就泛泛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从大学读博士、进入职场发展自己的技术专长这个过程来说,你不是把知识面越学越拓宽了,而是把知识越用越局部了。而且唯其如此,你才可能在本专业内真正有造诣,然后才真正有行业影响力。

    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我们并不试图制造一种跨越性的影响力,如同人文学者或者基础科学家那样的影响力:一方面我们给世界的贡献最终仍然是我们应用他们的思想所带来的细节,另一方面我们更追求的是这种小众型的同业者认同。事实上,亿万人都说某个天体物理学家伟大也对他不会有多大的触动,倒是天体物理学家群体对于他的认可才是他感觉真正有成就感的地方。我们在这一点上跟科学家没有什么本质性差异。

    不,我并不消极,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年轻同行把自我调整在自己真正接受和被接受的领域,而不用徒劳的制造所谓的行业影响力或者行业外影响力。因为终有一日你独坐下来,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支撑你的是你自己的实力,众人喝彩就好像各方向的灯光给你附上的影子。调动影子其实只需要自己的行动,但是如果为了撑一个大大的影子也许就会需要同时调动灯光,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就迷失了自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8 13: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城魔鬼 于 2014-4-8 13:45 编辑

    在无法证实自己的观点100%正确之前,动辄送一顶“伪科学份子”的大帽给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暴力!““否定”是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吗?这句话的正确性与否也值得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9-17 13:59
  • 签到天数: 43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4-8 13: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9 21:34
  • 签到天数: 19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4-8 14: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不错,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17 10:07
  • 签到天数: 8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4-8 19: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说深有体会吧。但也略有体会到这点。郝师兄很给力。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直接引自《维基百科》 伪科学条目:


    罗伯特·T·卡罗尔(Carroll)称:“伪科学家声称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甚至使用了一些科学方式,但他们对核对实验知之甚少。许多伪科学家期望结果与他们所预期的相符,但他们没有注意到这种符合性不能证明任何东西。结果符合理论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43]200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了一份科学和工程的总结性论文,讨论了现代社会泛滥的伪科学问题。这种伪科学反应了对科学运作的无知。科学界或许会对此作出回应,以惊醒大众注意那些未经证实的主张。[44]

    如下是关于可能是伪科学的一些指示器:

    使用模糊、夸大或无法验证的论断[编辑]
    • 自称是科学的,但含糊不清,缺乏具体的度量衡。[45]
    • 无法使用操作型定义(例如,外人也可以检验的通用变量、属于、或对象)[46]
    • 无法满足简约原则,即当众多变量出现时,无法从最简约的方式求得答案。[47]
    • 使用暧昧模糊的语言,大量使用技术术语来使得文章看起来像是科学的。
    • 缺乏边界条件:严谨的科学理论在限定范围上定义清晰,明确指出预测现象在何时何地适用,何时何地不适用。[48]
    • 缺乏有效的对照实验,如安慰剂和双盲实验设计。
    • 缺乏对经典物理和工程的基本理解。[49]
    过度依赖证明而不是证伪[编辑]
    • 论断不允许逻辑上存在被观察和物理实验推翻的可能。(参见可证伪性)[50]
    • 论断所主张的理论没有可观测到的结果[51]对无法获得预测结果的科学主张说好听了是“推测”,说难听了是“伪科学”。(例如:歪曲论题)[52]
    • 论断主张没有证伪的就是证明,或是没有证明的就是证伪(参见诉诸无知)[53]
    • 过于依赖证言、轶事证据、个人经历:这些证据可以为发现提供有利的资源(例如,生成假说),但不足以被用于证明(例如:假设检验)。[54]
    • 所举证的数据似乎可以支持某一理论,但与之相反的数据被打压、被屏蔽。[55]这就是选择性偏差,对证据或数据收集上的扭曲。它也可以被称作选择效应。
    • 颠倒举证责任:在科学上,证明的责任是由论断主张者承担的,而不是批评人。“伪科学”论断可能会忽略这一条,要求质疑者给予超过合理范围之内的反证(例如,对小说治疗技术的功效)。事实上,将方方面面完全证伪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种策略将不合理的举证负担转嫁给了质疑者,而不是主张者身上。[56]
    • 倾向于整全观、反对还原论:伪科学主张的支持者,特别是有机医学、替代医学、物理疗法、心理健康,常常诉诸“整全观”来拒绝负面发现。[57]
    缺乏开放性,不便其他专家验证[编辑]
    • 在结果宣传上逃避同行评审[58]就思想的支持者而言,有的否认现行的科学理论与他们的观点存在矛盾,回避同行评审;有时则称同行评审歧视现有的范例;有时则称现有的科学方式或标准无法对结果做出检验。这些支持者都放弃了同行给出的校对机会,逃避检查。[59]
    • 有的机构、院校或刊物要求作者分享数据,以便同行可以独立检查。无法提供数据的都被判定为缺乏公开性。[60]
    • 当对数据、方法论进行独立检查时,要求保护隐私或知识产权。[60]
    缺乏进步[编辑]
    • 在主张的证据上缺乏深层次的进步[61]特伦斯·海恩斯(Terence Hines)发现作为一门学科,占星术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没有任何进步。[62]
    • 缺乏自省:科学研究会反错误,但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自我更正。[63]但是,伪科学思想却不会这样,因为他们面对自相矛盾的证据时不会自我修复。著作《科学家与科夫斯基》[64]探究了这些细节,包括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结构》[65]也探讨了伪科学的特征。
    • 实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不会随着时间提高精度,在显著性上打擦边球。通常,当实验技术改进或被重复时,结果会更加清晰。如果统计显著性不发生进步,这可能说明实验结果不过是碰巧的个案罢了。
    科学问题个人化[编辑]
    • 束缚性的社会组织、独断专横、镇压异己、团体迷思会在缺乏理性基础的情况下强化已有的见解。为了试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群体会将批评者视为敌人。[66]
    • 通过宣称科学界在搞阴谋来镇压结果。[67]
    • 攻击质疑者的动机或人格。(见诉诸人身)[68]
    使用误导性的语言[编辑]
    • 使用表面上科学性的语言而让非专业人士相信其科学性。使用非常规的术语描述常规现象或事物。比如把叫做一氧化二氢。又或是诉诸于某个崇高的说法,比如天然药物,另类医药常诉诸于所谓纯天然。
    • 把现有的词汇以怪异的方式来使用,回避主流规范,走旁门左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4: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文版《维基百科》 “疑似科学“条目特征部分:
    疑似科学の特徴・傾向[編集]
    疑似科学の特徴や傾向について包括的に把握する試みはあるが、過不足なくリストなどに提示することは難しい[2][15]。 以下は提唱された例である。
    統計学以前のもの[編集]
    これらは、前述の反証主義を疑似科学と決定する根拠としていたり、現在これを疑似科学を判定する基準とするには時代遅れの様相があることに注意が必要である[16]
    マーティン・ガードナーによる指摘[編集]
    1952年、アメリカ合衆国懐疑論マーティン・ガードナーは、その著書において、疑似科学者の傾向として以下の5項目を挙げた[17]。原著は1952年初版であり、この分野の古典ともされるが、同時に、すでに50年前の本なので、その著作には現代の統計学を通した科学の状況とはあまり一致しない記述も多々見うけられる。
    • 自分を天才だと考えている。
    • 仲間たちを例外なく無知な大馬鹿者と考えている。
    • 自分は不当にも迫害され差別されていると考え、そのような自分をガリレオ・ガリレイジョルダーノ・ブルーノといった、異端であるとして不当に迫害された偉人になぞらえる。
    • 最も偉大な科学者や確立されている理論に攻撃の的を絞りたいという強迫観念がある。
    • 複雑な専門用語を使って書く傾向がよく見られ、多くの場合、自分が勝手に創った用語や表現を駆使している。
    マリオ・ブンゲによる指摘 [18][編集]
    • 融通性に乏しく、一般に新たな研究の妨げになる。
    • 一般に、支持者は、研究していない信奉者からなっている。
    • 場合によっては、商業的な関心から支持を得ることもある。
    • 現象のほとんどが信奉者にしか証明できず、その多くが超自然的効果をほのめかしている。
    • 根拠とする議論の多くが、時代遅れか、信頼できない文献からの引用か、証明不可能なものである。論の立て方に明確さや首尾一貫性がかけている。
    • 数学が使われることがめったになく、論理的な議論が欠けていることが多い。
    • 主張される現象の多くが、昔からあるものだが、アイディアに進展が見られない。
    ハインズによる指摘[編集]
    1988年、アメリカ合衆国心理学者テレンス・ハインズは自著[19]において疑似科学の傾向を以下のようにまとめた:
    統計学的データの扱いに関する指摘[編集]ロバート・アーリックによる指摘[編集]
    ロバート・アーリックは、疑似科学の主張はデータの扱い方が作為的であり、想定された結論に矛盾するデータの無視、引用文献と異なる結論の導出、データや根拠および研究方法の非公開などといったものが見られるとしている[20]
    その他の指摘[編集]
    例えば「時空が歪む」とする相対性理論や「永久機関は存在しない」とする熱力学の法則は、疑似科学者達に頻繁に攻撃される傾向にある。特に相対性理論は素人には誤解されやすい理論であり、こうした攻撃の根拠の一つとして「宇宙はシンプルである」事が挙げられる。すなわち、シンプルであるはずの宇宙で、時空が歪むような「複雑な」現象が起こるはずがない、というのが彼らの主張である。
    悪用される科学[編集]
    業界の利益を脅かすような問題が起きると、業界団体がその問題の研究を始める例がここ30年間で非常に増えている。 例えばある企業の従業員が危険なレベルの化学物質にさらされていることが研究から明らかになったとしよう。そういう場合の企業の典型的な対処法は、自社で研究者を雇ってその研究を批判する研究をさせることだ。また、ある薬の安全性が取りざたされると、製薬会社の経営陣は健康に対する深刻な危険はないとする実験結果をさかんに宣伝する。この手の研究は会社の資金で行われ、不安を感じさせるような結果は無視したり隠したりする。 米国産業界の一部では脅威となる研究を「ジャンクサイエンス(ニセ科学)」だと非難し、反対に業界が委託して行った研究を「サウンドサイエンス(健全な科学)」として正当化することが常套手段になってい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4-9 00:0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10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Joseph 发表于 2014-4-10 14:23
    日文版《维基百科》 “疑似科学“条目特征部分:
    疑似科学の特徴・傾向[編集]疑似科学の特徴や傾 ...

    使用误导性的语言[编辑]
    “使用表面上科学性的语言而让非专业人士相信其科学性。使用非常规的术语描述常规现象或事物。比如把水叫做一氧化二氢。又或是诉诸于某个崇高的说法,比如天然药物,另类医药常诉诸于所谓纯天然。
    把现有的词汇以怪异的方式来使用,回避主流规范,走旁门左道。这个特点容易辨认,譬如把产量Q的单位m3/d非要说成m3/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4: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引自《维基百科》 Pseudoscience 英文版条目: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pseudoscience.

    Use of vague, exaggerated or untestable claims[edit]
    • Assertion of scientific claims that are vague rather than precise, and that lack specific measurements[43]
    • Failure to make use of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i.e. publicly accessible definitions of the variables, terms, or objects of interest so that persons other than the definer can independently measure or test them)[44] (See also: Reproducibility)
    • Failure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parsimony, i.e. failing to seek an explanation that requires the fewest possible additional assumptions when multiple viable explanations are possible (see: Occam's razor)[45]
    • Use of obscurantist language, and use of apparently technical jargon in an effort to give claims the superficial trappings of science
    • Lack of boundary conditions: Most well-supported scientific theories possess well-articulated limitations under which the predicted phenomena do and do not apply.[46]
    • Lack of effective controls, such as placebo and double-blind, in experimental design
    •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basic and established principles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47]
    Over-reliance on confirmation rather than refutation[edit]
    • Assertions that do not allow the logical possibility that they can be shown to be false by observation or physical experiment (see also:Falsifiability)[48]
    • Assertion of claims that a theory predicts something that it has not been shown to predict[49] Scientific claims that do not confer any predictive power are considered at best "conjectures", or at worst "pseudoscience" (e.g. Ignoratio elenchi)[50]
    • Assertion that claims which have not been proven false must be true, and vice versa (see: Argument from ignorance)[51]
    • Over-reliance on testimonial, anecdotal evidence, or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evidence may be useful for the context of discovery (i.e. hypothesis generation), but should not b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justification (e.g.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52]
    • Presentation of data that seems to support its claims while suppressing or refusing to consider data that conflict with its claims[53] This is an example of selection bias, a distortion of evidence or data that arises from the way that the data are collected. I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selection effect.
    • Promulgating to the status of facts excessive or untested claims that have been previously published elsewhere; an accumulation of such uncritical secondary reports, which do not otherwise contribute their ow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s called the Woozle effect.[54]
    • Reversed burden of proof: In science, the burden of proof rests on those making a claim, not on the critic. "Pseudoscientific" arguments may neglect this principle and demand that skeptics demonstrate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that a claim (e.g. an assertion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a novel therapeutic technique) is false. It is essentially impossible to prove a universal negative, so this tactic incorrectly places the burden of proof on the skeptic rather than the claimant.[55]
    • Appeals to holism as opposed to reductionism: Proponents of pseudoscientific claims, especially in organic medicine, alternative medicine, naturopathy and mental health, often resort to the "mantra of holism" to dismiss negative findings.[56]
    Lack of openness to testing by other experts[edit]
    • Evasion of peer review before publicizing results (called "science by press conference"):[57] Some proponents of ideas that contradict accepted scientific theories avoid subjecting their ideas to peer review, sometimes on the grounds that peer review is biased towards established paradigms, and sometimes on the grounds that assertions cannot be evaluated adequately using standard scientific methods. By remaining insulated from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these proponents forgo the opportunity of corrective feedback from informed colleagues.[58]
    • Some agencies, institutions, and publications that fu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quire authors to share data so others can evaluate a paper independently. Failure to provide adequate information for other researchers to reproduce the claims contributes to a lack of openness.[59]
    • Appealing to the need for secrecy or proprietary knowledge when an independent review of data or methodology is requested[59]
    Absence of progress[edit]
    • Failure to progress towards additional evidence of its claims[60] Terence Hines has identified astrology as a subject that has changed very little in the past two millennia.[61] (see also: scientific progress)
    • Lack of self-corr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make mistakes, but they tend to eliminate these errors over time.[62] By contrast, ideas may be regarded as pseudoscientific because they have remained unaltered despite contradictory evidence. The work Scientists Confront Velikovsky(1976) Cornell University, also delves into these features in some detail, as does the work of Thomas Kuhn, e.g.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1962) which also discusses some of the items on the list of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oscience.
    •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suppor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does not improve over time and are usually close to the cutoff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Normally,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mprove or the experiments are repeated, and this gives ever stronger evidence. I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oes not improve, this typically shows the experiments have just been repeated until a success occurs due to chance variations.
    Personalization of issues[edit]
    • Tight social groups and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suppression of dissent, and groupthink can enhance the adoption of beliefs that have no rational basis. In attempting to confirm their beliefs, the group tends to identify their critics as enemies.[63]
    • Assertion of claims of a conspiracy on the part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suppress the results[64]
    • Attacking the motives or character of anyone who questions the claims (see Ad hominem fallacy)[65]
    Use of misleading language[edit]
    • Creating scientific-sounding terms to add weight to claims and persuade nonexperts to believe statements that may be false or meaningless: For example, a long-standing hoax refers to water by the rarely used formal name "dihydrogen monoxide" and describes it as the main constituent in most poisonous solutions to show how easily the general public can be misled.
    • Using established terms in idiosyncratic ways, thereby demonstrating unfamiliarity with mainstream work in the disciplin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6: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革命结构 英文版: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3Ed (epub mobi).rar

    596.52 KB, 下载次数: 2

    科学革命结构 英文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9 11:15 , Processed in 0.0833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