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505|回复: 1

[职业规划] 管理者和权威为什么容易膨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1-8 1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声明:本文的立论不在于“讨伐”,如果你是仇视老板或者权威的人也许你会不同意我的基本观点。

    我遇到过很多国企管理者、私企创业者以及一些技术权威都有一定程度的膨胀问题。我对于膨胀的理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我认知度过高,而对于别人说的观点过于随意的进行否定,甚至直接否定别人的客观描述。而且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越是经得起推敲的观点越容易开放而接纳更多信息,越漏洞百出的观点也越容易封闭而拒绝更多信息。

    有些非常浅白的事情也因为当事人陷在自己的理念体系中而无法被注意到。有些时候,下属或者追随者甚至会产生一种“我的老板好愚蠢”的感觉。

    其实,每个人本来都是开放的平台,所以才有学习的过程和与其他人对比的过程。虽然是有些人更容易走向封闭,而另一些人更容易走向开放,但是就单个人类个体来说,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变得封闭的概率是增加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封闭变得严重?如何避免这种封闭继续严重下去?我想,这是我最希望讨论的事情。

    一个婴孩,仰人鼻息,自然几乎是完全开放的状态,而之所以达到这么高度的开放也是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自我。而这种完全没有自我的状态是普遍被关注到的,曾经吸引了很多贤哲。古今中外都有人赞颂这种开放的心态。《老子·章二十八》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新约·马太福音》记载:基督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等到小孩子渐渐学习到一些生存技能,他的自我就随着学习而建立起来、成长起来。那么当他达到一定高度,他除去学习基本的生存知识以外还启动了自我总结系统,同时也开始作同类的类比工作。很多人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以前也有人说是“叛逆期”。

    等到这种总结继续加深,他的个人成就越来越被确定,而他的经验总结也渐渐完善为体系,他就进入了第一次封闭期。很多年轻人大约在20岁附近开始了“狂飙突进”(借用一下,不必追索原文本意)阶段,他们要通过彻底否定权威和伦理体系来让自己彻底的独立于人群。很多年轻人在这个阶段其实比很多后来他们叱责的权威更加封闭,他们只是单向的接受某个特定的信息源而屏蔽其余,但是这是成长所必需经历的。人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让自我得以被自己接纳。

    大概几年之后很多年轻人走出“狂飙突进”时代而重新回归开放期,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自我认可才能确立自己的存在。但是有些人在随后的成长中仍然需要这种类似的状态才能跨越一些世俗的阻碍成就更高的期望——包括一些当时潜在的管理者、创业者、技术引领者,他们必须比同类年轻人看到更远更多才能坚实的做好他的事情,走好他的步调,完成他设定的目标。而这个过程,不仅仅孤独,而且几乎与“狂飙突进”年代一样封闭。真的,你想象一下,比如说王选在他二十几岁研究激光照排技术的时候能有多少人真的理解他的目标将何等远大,又能有几个同类可以给他参照?所以,他就在这样的状态中继续着自我的更高、更强的构建。这个过程中他随着自己的成绩的确立而产生了自己的人生模式“比其他同类更正确”的总结。很多人是在力排众议、力压群雄的抵抗中成就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他们的人生轨迹让他们不能不把这些归结到自己的超然于众生来保护其实也跟我们同样脆弱的自我。

    有人会觉得赞美导致了人的膨胀,我以前也相信这样的事情,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互相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但是随着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我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人接受赞美也是一个选择性的过程,就如同人接受批评乃至批判一样。人都是生活于自己现实生活圈子中的动物。据说人类很少能保持同时跟50个朋友比较紧密的联系。换言之,人类的大脑所能接受的圈子其实也就50个左右,剩下的联系更多都是基于非生理需要。其实现实社会中很多人的来往人群都超过这个界限,那么在这个界限以外的部分就存在一个筛选了。从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来说,人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肯定也搜寻着自己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虽然未必能够成为朋友(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肯定不能够成为朋友)但是却很容易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是对的,我的人生总结是对的。

    所以,我相信很多管理者、创业者、技术引领者,那些比我们更出色的前行者,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更加强烈,虽然他们的影响力更大,他们能得到的赞美更多,但是能成为他们的人生参照的人则反而更少。他们中间就会有些人也就在这样的强化中变化到一种更封闭的状态而如同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情形。

    人对于赞成自己的人的潜在心理渴望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了,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反复给大家讲那么多故事,说穿了都是一个事儿:别人跟你一样渴望赞美。那么,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够完全避免,你就更能够理解这个弱点的宝贵:它让强者更软弱,它让弱者更健康。中国人有句俗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你有些赞美(如同鞋子)跟随着你,你就没有办法真正从心理上跟没有赞美相随的人抗衡。好比说,一个伟大的理论家,他的理论推出以后他面对一片赞誉也不能让他不慌张,因为很多人都能够意识到其实所有的理论都是“人的认识”——即便是最唯物主义的思考也不是归入“物质”的,而是归入“意识”的。牛顿那么伟大还是被后来的科学家发现了本质性的思考局限,证明了全部牛顿力学只能是一个更大系统中的极端特例。而后来的理论家们当然无不以攻破前人的限制而自驱,形成了真正的“光脚的”围剿“穿鞋的”的局面,如果你是一个“穿鞋的”,你会怎么做?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就利用自己的“鞋子”来踩在别人的“光脚”上!

    你看,其实膨胀就是这么简单的心理过程。反复强化的自我加上一点点危机感就足以造成毁灭性的效果。

    你说避免吗?如果你能看到这儿,我想你已经有了自己如何避免的思考了。不是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2 08:06
  • 签到天数: 15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6 06:38:42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9 08:03 , Processed in 0.0590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