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758|回复: 0

肩挑重担不觉沉——河南油田春光稠油开发纪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3-12 13:43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12-16 17: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12月4日,春光油田稠油日产量达303.9吨,突破300吨。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遍河南油田的东西部,温暖和鼓舞着每一个关注油田发展人的心。
      站在这历史性的节点,我们回首来路,可以让我们在兴奋中查找差距,在自豪中弥补不足,在欢欣中总结经验,在欣喜中奋力前行。毕竟,迈过日产300吨的节点,稠油日产超400吨指日可待,超500吨、甚至600吨就在不远的将来。上台阶的喜悦,让每一个新勘中心人双肩挑起油田发展的重担也不觉得沉。
      重任在肩
      2011年,来自油田的60多名领导、专家、专业技术人员齐聚乌鲁木齐市,为宝浪、春光油田“把脉会诊”。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樊中海指出:“2011年西部勘探开发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前景,但在稠油开采、三工河压裂等技术还没突破,影响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储量解放。”他分别对春光和宝浪油田的开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关于春光油田,是目前河南油田主要增储上产新阵地,是实现上产最直接、资源基础、技术准备最完善的区块,要本着先评价、后产能,先稀油、后稠油的原则做好运行安排;要把热采技术,包括井筒技术、地面技术进行优化完善,降低成本;抓好试油试采工作,做到运行严密、到位,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怎样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希望?怎样承担起河南油田发展的重任,为进入勘探开发后期的老油田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怎样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河南油田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每一个新勘中心人在思考,大家的肩头都觉得沉甸甸的!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催人奋进。2011年,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春10区块被发现。该单元自下而上发育石炭系、白垩系、新近系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第四系西域组,在白垩系和新近系沙湾组都见到了较好油气显示,储层物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储层,油藏类型为断层+岩性油藏,原油黏度较高,属于超稠油,油藏埋藏深度800-1000米。
      摸索前行
      找到了油,并不等于能拿到产量,把它从地层中“引”出来,放到我们的储油罐,才能算是我们的产量。然而,这个过程又是那样地充满艰辛,横卧在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便是如何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新勘人积极向胜利油田学习管理经验,立即开辟物资采购绿色通道,保证了物资及时到位,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了油井井口电加热带、油井管道电加热器和电加热棒的安装。
      2011年10月14日,春光油田简易注汽站投运,首次对春10、春2-5井进行热力试采。科研人员不停地试验、引进、研发,再试验、再引进、再研发,2012年7月16日,第一口水平热采井春10区块春10-1H井热采热试取得了成功,揭开了稠油热采的新篇章。
      于是,新勘人便开始了对稠油开发不停地探索之旅。他们优化注采参数,配套隔热、注氮、降黏等工艺技术,稠油开发取得了较好的试采开发效果。
      为了尽快动用春10井区的稠油储量,在分公司的支持下, 2012年8月25日,春10井区转油注汽站项目开工,11.5吨锅炉于12月4日点炉运行,站内拌热及供暖系统投运。同年12月13日,23吨锅炉开始调试,12月14日,水处理系统试运正常,12月16日模拟点炉成功。2012年12月31日,春光油田春10区块注汽站23吨锅炉点炉注汽,在职工们一阵欢呼中,喷出了熊熊火焰。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春10区块稠油井实现了注汽生产。
      攻坚克难
      发展的道路总是那样崎岖不平。2012年,已经实现稠油井注汽生产的春10区块,突然迎来强降雪,气温降至零下43摄氏度,短短13个小时积雪最厚达61厘米,突破1953年历史极值,被当地气象部门称为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此时,随着各路施工队伍回东部休整,厂家的离去,锅炉伴热系统、燃油系统、燃烧器故障频繁出现。蒸汽喷到十几米的高空后,遇冷成雨落在抢修人员的身上,又迅速结冰。当时,负责注汽工作的队长方子房,带着员工唐建、王保峰穿着外边是冰,里面是汗水的衣服,不停抢修。看着这边堵上,那边又漏,累得近乎虚脱的他们,那时真想哭。但,哭,有用吗?管线漏气稍微消停,锅炉又发生了刺漏,面对喷溅满地的燃料油,他们用手捧、用衣兜,人也在维修中变成了活动着的“油塑”。连续奋战了30多个小时,凭着一份责任,凭着一种精神,他们硬是维持了锅炉的正常运转。
      为使系统不冻堵、不瘫痪,注汽队的员工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上班时把凳子放在换热器旁边,不敢离开半步,发现故障,全力以赴,尽快排除。在寒冷的冬季,在稠油生产的初始,曾创下了夜排故障20余次的历史记录,保证了系统伴热、油井掺稀生产的正常。
      由于设计缺陷和燃油泵选型错误,方子房带领注汽工人对燃油泵历经8个月的加密巡回检查,由1小时一检查,改为20分钟一检查,整整8个月,每天清洗过滤器,每天担心燃料油刺漏。后来,通过和厂家技术人员交流,在燃油主干线和副线上各装一过滤器,目数由80目增加到120目,取消炉前过滤器的主力过滤作用;同时,在8月下旬,对燃油泵实现了变频控制,使燃油系统问题得到大大改善,缓解了锅炉连续运行的压力。
      当时,燃气锅炉使用的燃烧器属于意大利产品,配套油嘴索尼产品,此燃烧器在我油田第一家使用,技术尚不成熟,核心部件——油嘴,价格昂贵,且易磨损,订货周期长,一旦损坏,势必停工待料,延误生产。方子房带领技术骨干针对油嘴最易损坏的部件顶油螺钉,上班期间对锅炉观火孔加密观察,观察火焰形状,避免火焰直接烧到炉管,并联系机加工公司,提供损坏样品、材质,画图加工。从铁到钢,从铝到铅再到铜,他带领注汽队的人不停地更换材质,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锅炉生产的材质,自己加工出了替代“洋品”的油嘴,仅此一项,已为公司节约配件购置费51.9万元。
      注汽队的几项技术革新不仅实现直接经济效益417万元,还延长了清滤网的周期,由过去的2天一次,变为现在的40天一次,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将锅炉月度运行时率提高了3.63个百分点,吨汽耗油从70千克降至60千克,年节电5万千瓦时,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
      咬定青山不放松,拼搏奋进不停步。新勘中心人在稠油开发的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并以开拓者的情怀和极端负责的热忱,引领着春光油田稠油勘探开发战线的后来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8 17:13 , Processed in 0.0949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