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群众监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需要在群众监督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各项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形成于党领导新民主主义斗争的革命实践,坚持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执政实践,是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重要内容。随着党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转变为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群众监督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日益成为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对保持和发展党群亲人般的血肉联系有着重要意义。 将群众监督纳入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内容之中,是在党的八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其中突出地强调了加强群众监督的重要性,是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亮点。 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角度出发,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会议上关于群众路线问题阐述了哪些以往没有涉及的思想呢? 第一,强调党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邓小平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 第二,要求全党同志在执政条件下必须摆正党和人民群众的位置。邓小平用“工具”论表达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他指出,要深刻认识到,党决不能把人民当作自己的工具,恰恰相反,党才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第三,指出决不能“滥用党的威信”。邓小平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第四,论述必须加强群众对党的监督。邓小平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这些思想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将群众监督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重大的发展。 党的执政实践表明,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实际,二是权力腐败。前者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后者的主要表现是以权谋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追逐个人利益。两者都严重违背党的宗旨和损害人民利益,是党脱离人民群众危险的导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转型使党群关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经济体制的转型、分配机制的导向、利益差异的格局,以及财富构成的变化,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形成新的挑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惕,抓紧加以解决。”党中央将这些表现党群关系紧张的问题尖锐地揭示出来是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 目前,就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言,关键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从机制上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笔者认为,加强群众监督对于执政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十分重要。党的八大会议上邓小平强调的思想应大力宣传,并要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在全党树立起来。在执政实践中,不是党要不要坚持群众路线,而是群众要求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这个意义上,党是否坚持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得好不好,首先要接受群众的评判,群众监督不可或缺。 如果说,革命战争环境下党的群众路线侧重于单向性的党内机制构建有其必然性的话,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则应加强构建群众监督的外部机制来形成党群双向性的良性沟通。由此而言,群众监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需要在群众监督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作者齐卫平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www.chinakosun.com www.bussman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