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中原油田沙一下油藏运用二氧化碳水气交替驱技术完成6个段塞注入,累计注入二氧化碳6万吨,累计增油1.04万吨,采收率提高7个百分点 □ 孙清华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废气富含二氧化碳。 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这些废气无法回收利用,只能排放到大气中。 昔日排空上天,今朝入地变宝 “前些年,晚饭后和老伴散步,看着炼油厂烟道总是浓烟滚滚,别提多不舒服了。这几年,他们上了回收新设备,浓烟看不见了,心里舒畅了。”家住中原油田第七社区向阳小区的居民许文光说。 许文光说的大烟道,就是化工总厂的炼油烟道。 “不能让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一定要把它们封存起来。”中原油田科研人员暗暗下定决心。 经过研究攻关,科研人员发现炼油废气里富含的二氧化碳可以利用。 “随着油田储量品位的不断降低,深层、低渗透油藏占比越来越高,我们的注水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二氧化碳驱成本低、效益好,前景广阔,所以我们在二氧化碳上做文章。”中原油田首席专家呼舜兴介绍。 在国外,液态二氧化碳因极易溶于地下原油而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实践证明,液态二氧化碳应用于油田开发,有着良好的驱油效果。每用1吨液态二氧化碳驱油剂,可驱出3吨原油。大港油田、吉林油田已开始采用液态二氧化碳驱油工艺。 2002年,中原油田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建成年产能力达2万吨的液态二氧化碳生产装置,利用炼油废气生产液态二氧化碳,迈出了节能减排的第一步。 “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可谓一箭双雕。”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气驱项目室主任杜利介绍,利用二氧化碳驱油,不但可以封存二氧化碳,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产能。与此同时,应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也为石油化工总厂回收的二氧化碳找到了出路。 昔日从炼油烟道中排出的炼油尾气——二氧化碳,经化工总厂回收处理,变成适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高效驱油剂。 封存6万吨二氧化碳,增油1.04万吨 4月3日,濮1—67井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所长程东风正带着科研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测试,收集数据。 目前,中原油田进入高含水采油期,二次采油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三次采油技术正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 2006年,中国石化重点科研项目——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落户中原油田。据了解,该油田濮城水驱废弃油藏已连续14年综合含水达98%以上,水驱开发已经失去经济价值。 沙一下油藏属中高渗一类油藏,石油地质储量1135万吨。该油藏主力小层沙一下一段第2层砂组和第3层砂组均为全区分布,地质储量为1048万吨,占沙一下油藏储量的92.3%。 科研人员在沙一下油藏进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试验。他们把炼油厂烟道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用做油田三次采油的驱油剂,为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开辟了新渠道。 经过几年的现场试验,濮1—1井组收到良好的增油效果。该井对应油井濮1—67井,日产油由措施前的0.6吨增至15.9吨。目前,沙一下油藏运用二氧化碳水气交替驱技术完成6个段塞注入,累计注入二氧化碳6万吨,累计增油1.04万吨,采收率提高7个百分点。 “该工艺在整个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推广后,采收率均提高7个百分点,预计增油50万吨。”杜利说。 该油田“水驱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集团公司专家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试验效果显著,在高温高盐油藏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在单井试验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区块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随着试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对液态二氧化碳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生产装置规模已无法满足需要。目前,化工总厂已完成年产10万吨液态二氧化碳扩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完成后,将形成每年12万吨液态二氧化碳生产能力,可全部回收利用炼厂炼油尾气。 撬装式回注装置,二次回收注入地下 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随着油气溢出又有40%返回地面。 又一难题摆在了科研人员面前。一定想办法把返回的二氧化碳再次封存地下,达到驱油目的。 经过多次试验,科研人员想出一条妙计。他们在井口安装一个装置,将产出气体进行分离回收,再次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进行封存。 于是,濮1-309井井场多出一个回收装置。 “这个装置能将套管产出气全部回收。然后,我们再对回收气进行分离、除湿、增压,将返出的二氧化碳重新注入地下进行封存。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采油二厂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吕栓柱介绍。 “濮1-309井一天就回注了8000多立方米的气体。”吕栓柱兴奋地说。 就这样,40%返回地面的气体又被封存到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