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3222|回复: 5

“封存二氧化碳不如植树造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11 07:57
  • 签到天数: 101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6-24 08: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金涌正在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做客广东科协论坛透露:全世界仅中国森林面积在增加

    封存二氧化碳不如植树造林!我国著名化学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日前做客广东科协论坛,作了“低碳经济与生态城市构建”的专题报告。他透露,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森林面积在增加,这是中国值得自豪的事情。

    文图/记者黄蓉芳(资料图片除外)

    工业社会以来

    碳增了100pm

    金涌说,在地球上的生态体系中,植物从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几乎是平衡的,所以地球在最近一万年演化当中,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不变,保持了一个常数,大概是在百万分之二百八十的浓度。但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三百年工业发展,不断地挖掘和使用地层煤矿、石油,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据介绍,在工业社会之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是280Pm,现在已经增加到380~400pm,也就是说有工业社会以来,碳增长了100pm。

    金涌说,2001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是13亿吨,2009年增长了一倍多,去年,我们的能源消费是32.5亿吨。我们的煤炭消耗占世界11%,石油消费占7%多,但GDP占世界6%而已,也就是说,我国消耗能量太多,生产出来的价值却相对偏少。

    我国万元GDP能耗仍可能下降

    金涌说,我国在碳排放方面的情况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表示:地区总CO2总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CO2排放量。减少地区总CO2总排放量只能从降低单位GDP能耗及降低单位能耗CO2排放量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提高单位产值GDP,降低能耗,随着时间的进程,我国的万元GDP能耗下降得很迅速,目前大概是1.1吨左右,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已经降到0.7吨~0.8吨左右,但我们还是有空间减少的,像日本、美国等国,他们万元GDP能耗是0.2吨,比我们少5倍。

    金涌说,在生产方面,我们消耗的能源是不是比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多5倍呢?答案是否定的,从技术上来说,我国只是多排了30%。

    清华试验:回收厨房垃圾再利用

    金涌说,研究发现,全世界所有的矿山都在萎缩,只有一个资源是年年增加,这就是城市垃圾,如果再利用城市废弃物的话,这是非常好的节能途径,而且也可以减少废物排放。

    金涌介绍说,现在清华大学在做城市残余垃圾的利用,他们建了垃圾回收厂,把厨房、饭馆的垃圾回收起来,将固体进行粉碎生产成饲料添加剂,液体部分就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发酵做沼气,然后进行干燥,油跟甘醇反应,使餐桌垃圾充分利用。

    以煤变油:每吨柴油耗四五吨煤

    他分析道,首先是能源品类不同,我们主要是靠煤,煤炭是70%多,美国是30%;而且,中国第三产业只占30%多,发达国家占70%。同时,我们处于重工业阶段,我们大量办重工业,如钢铁工业,去年钢铁产量接近7亿吨,排世界第一,第二是日本,大概生产1.2亿吨左右的钢材,美国是1亿吨,德国8000多万吨,这几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加起来也没有我们多。又如水泥,全世界水泥生产去年产量是28亿吨左右,中国生产了15亿吨,也就是说我们水泥生产是世界的55%,这些都是非常耗能的。

    相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他们的飞机、计算机等等东西能耗很少。

    此外,我们对外输出的东西也是高能耗的,比如电池、铁合金、纺织品等等,都是高能耗的产品,而高科技产品比较少。而外国人向外输出都是高端的科技,譬如卖给我们的心脏支架,很小却卖得很贵,而进口一架飞机,需要出口几亿件衬衣。所以说,我们的出口带走很多能源。

    因此,对中国来说,要减少碳排放,首先要改变产业结构,中国大、中、小企业并存,如宝钢,每生产一吨钢排放二氧化碳达到两吨,而小厂就达到两三吨以上。同时,我们火电的平均水平耗电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大概相差30% ,也就是说,在技术上落后30%,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产业结构。

    其次,应尽量压缩耗能产品,比如,每生产一吨水泥消耗是0.15吨煤,每生产一吨钢是0.78吨煤,假如现在要以煤变油,每一吨柴油消耗4~5吨煤。

    埋三吨二氧化碳才等于减排一吨

    “二氧化碳很难控制住,美国人鼓吹二氧化碳封存,但他们说得多,做得少,因为二氧化碳封存要花大量的钱。”他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是300亿到400亿吨,如果每封存一吨二氧化碳要30~40美元,每年要消耗上千亿美元,也就是说,埋三吨二氧化碳才等于减排一吨。

    他举例说,目前二氧化碳封存做得好的是挪威一家公司,他们往海底注入二氧化碳。但这项技术比较难。据他所知,墨西哥、挪威每天往地里埋100万吨的二氧化碳,这个量是很大的。

    森林面积在增加 中国值得骄傲

    金涌说,其实,二氧化碳埋之前可以直接利用,可以用于采油、食品,也可以养殖,但现在用得太少。那还有没有办法让二氧化碳重新利用呢?我们发现二氧化碳只要有氢气就可以有二氧化碳的反应。因此,二氧化碳是否能再利用,关键看是否有廉价的氢气,只要有廉价的氢气就可以再利用。

    封存二氧化碳,中国也在开始做。其实,埋二氧化碳是一个消极的变化,能不能再利用二氧化碳呢?设想一下,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反应器,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碳反应,进行吸热反应,还有一个反应就是碳和氧气反应,就可以配备起来,不需要往里面加入任何能量,就可以把焦炭和二氧化碳、氧气都转变成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进一步和氢气进行合成。

    金涌认为,封存二氧化碳不如造林。“中国非常自豪,全世界只有中国森林面积在增加,其他国家森林面积在减少,这是中国值得骄傲的地方。”

    电动车百公里能耗为柴油的1/3

    金涌说,美国在奥巴马上台之后,不断提倡电动车。曾经有一个学者做了一个计算,假如在美国种一英亩的玉米,砍下来之后全部发酵,做成酒精给汽车加油,酒精可以支撑汽车跑8000英里,假如种植的东西不是发酵做酒精,而是直接用到发电厂,发出的电能给纯电动汽车充电,则可以跑15000英里。

    把煤变成汽油,煤的能量有多少变成油呢?大概是32%。也就是说,只有32%的能量变成油,剩下70%的全都没有转化,变成没有用的东西。

    而32%的能量灌到汽油剂里面,有多少能量能转化到轮子上呢?大概只有不到10%转换成动能。如果把电动车电机的电能量变成机械工呢?电能最多可以达到80%,最低也在70%以上。

    “电动车百公里能耗为柴油的1/3,”他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反对把煤变成油开汽车,更主张把煤变成电开电动车的原因。”

    精彩对话

    “我国建筑

    能耗太高”

    听众:中国现在存在大拆大建的问题,耗费了大量的建筑材料,房子如何做到能耗更少?

    金涌:在建筑本身的节能方面,中国可能比较浮躁,目前盖的房子可能不好,计划不太好,所以,有很多房子寿命很短,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房子如何做到能耗更少?德国人是使用两层玻璃窗,还使用隔热墙体。还有,国外的墙体是工厂做的,不是砖头水泥的。比如,美国盖高楼,要先焊大钢架,然后再建,这样很节能。

    听众:碳排放的指标会不会成为一种虚拟的商品?

    金涌:碳排放作为商品是一个好办法,从经济学来讲,我们现有的经济学从来不把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纳入进去,认为水和空气是无限供给的,而现在水被污染了,如果碳排放商品化,纳入经济领域,进入市场经济,让经济市场无形的手调配,这是可行的,也是一个趋势。因此碳交易的问题也不是可以回避的问题。

    现在没有给中国一个硬性的指标,我们只承诺万元GDP降低能耗,上一个五年减少20%,下一个十年降低40%,2020年比现在要减少40%~45%,我们承诺是这样的。

    数据

    中国建筑能耗占



    总能耗或达35%

    金涌还认为,中国人建房速度非常快,现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0.7%,但按照这样速度发展下去,能耗可能要达到35%以上。住房能耗占30%多,交通占30%,工业占30%,建筑能耗可能会超过交通和工业能耗。

    他建议,目前我国要考虑如何降低房子的能耗。他举例道,现在盖房子总是追求低成本,带来了安全隐患。“中央电视台放鞭炮就把大楼点着了,结果没有办法救。”金涌建议,建筑材料中不妨加入一些阻燃材料,比如三聚氰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墙壁涂料、隔音材料,“虽然贵一点,但绝对安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11 07:57
  • 签到天数: 101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8: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光从CO2封存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认同这个院士的。
    但是CO2驱和封存同时作用,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5-8 14:29
  • 签到天数: 13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6-24 10: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sandy03 发表于 2013-6-24 08:10
    其实,光从CO2封存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认同这个院士的。
    但是CO2驱和封存同时作用,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 ...

    环境尤其是地下水方面的影响不可知呀。现在中国所有的研究机构都说好,没有一个说不好的,这是不正常的。我比较反感处于商业利益而忽视后代利益的做法。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留给后代去解决。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11-3 15:43
  • 签到天数: 79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6-24 1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事物就该多一些不同观点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5-9-24 08:56
  • 签到天数: 59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7-20 14:10:03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17 2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hame88 发表于 2013-6-24 10:23
    环境尤其是地下水方面的影响不可知呀。现在中国所有的研究机构都说好,没有一个说不好的,这是不正常的。 ...

    比地下水埋深深多了,影响不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30 08:11 , Processed in 0.0845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