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ESSCA 于 2013-5-23 08:55 编辑
推荐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 推荐语: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面世,到法约尔管理职能理论,到管理理论的丛林,再到集大成者的孔茨,管理学界的大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解,诠释着管理的内涵和作用。管理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管理?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虽说不是什么管理理论大师,但作者来自于实践的真知灼见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在李荣融主任执掌国资委的七年中,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本文显然是李主任结合7年来国企改革管理的经验得出的管理之道。回答了管理最核心的两个问题:第一、管理是什么?第二、如何管理?
管理是什么?李主任开篇名义,管理是超级生产力,管理是将生产力的三个物质要素(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再加上一个非物质的技术要素加以组合,可以使生产力水平级数倍增的力量,是配置资源,使之产出最大化的有利工具。
如何有效管理?李主任认为,管理者的重点在于“理的清”。即制度建设,一切照章做事。基础工作的第一项是要先订立标准,其次是严格执行,责任要严格落实。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的只是“违规”和“特例”,管的越少,企业越成功。所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
本文通篇没有太专业的术语,却于平淡中道出管理的精髓,相信读后能给我们的企业家带来更多的新感悟。
李荣融:我的管理心得
离任以后,就喜欢为培养我们的企业家做一点贡献,毕竟我的一生都走在这条路上。我现在给大学讲课的题目就是怎么搞好企业。清华EMBA有20门课,我问过同学,学完了以后有什么体会?他说没学之前还知道怎么干,学完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干了。我说本来你工具箱里没什么东西,就一把老虎钳,碰到什么拿老虎钳出来对付一下还能对付。现在工具箱一打开,里面有20把工具了,所以选工具就是第一位的事儿了,所以我就讲“如何搞好企业”的课程。
我的观点,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搞好企业的规律是一样的,大家都必须遵循规律,离开了规律一样垮台。拿安然公司来说,安然倒台以后,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就问我自己,安然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了现代企业制度还垮了,什么原因?到2008年的雷曼公司垮台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所以我是比较早地提出搞好企业与企业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当时社会上都有一个观点说国营企业是搞不好的,为什么?因为你是国有性质的。我说这个话不完全对,这个话我是最早在中央党校提出的。
什么性质的企业就一定能好?我说没有这样的企业,当时我正好有一份美国的论文,他说我们私有企业能够过三代的不超过5%,而这三代的5%中间,做饭馆的、开小旅馆的居多,真正搞成大企业的很少。
我一生是为国有企业工作得比较多,我退下来以后,也想能为私有企业工作,因为我在经贸委的时候也是比较早地提出,政策必须面向各种所有制,所以我管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我的政策都面向各种所有制,因为只有竞争才能出高水平,你排斥哪个都不对。
管理是超级生产力
《管理学》不是我的主课,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管理教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在厂里面学习首钢的经济责任制,那是我第一次规范地学习培训管理,我工作当中要用,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因为这是第一次接受管理相关的教育。
我感觉搞管理的人比工程技术难,难在什么地方?它必须结合自己。搞一个产品,比如投影仪,我现在做不了,做不了可以引进、买图纸,你只要按他的图纸、按他的工艺一定能做出来。但是管理不行,管理要照搬的话没有成功的,你说全面质量管理,那是什么年代的?应该是有效的,但是照搬过来也不行。到现在人家就不可理解了,中国这么发达了还出三鹿奶粉,吃什么都担心质量的问题。就那么难吗?
管理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不管你念多少书,我认为要抓住本,围绕这个去展开,我相信你的工作一定会有效的。
很重要的是什么?关键是要“悟”,光干只能在一个水平上,只有悟才能提高,所以我上了EMBA的课,叫我推荐书,我没书,我只推荐两本书,就学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实践论》给我信心。那《矛盾论》解决什么问题?有的人换岗不到三个月就能理得清清楚楚,有的人搞了三年都搞不清楚,我觉得这个就是因为《矛盾论》没学好,实际上抽象来看就是这点儿事儿,你要把它捋清楚。
现代化管理方法,我认为最常用的只有两个方法,作为领导来说一个就是鱼刺图、一个是直方图,鱼刺图把原因分析清楚,直方图把主要矛盾找出来,你解决就方便了。所以管理不是说说而已,咱们在企业的都是要解决问题的。
我理解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个人本事不同,你配置我配置不一样,有的企业把指标一比就比出来了,谁配置得好,所以说目的是在资源配置效率上下工夫,当然对效率这两个字理解不能偏,也应该是全面的。
我不知道现在管理学上讲生产力有没有发展,我讲的生产力还是三要素: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这是三个物质要素。还有两个是非物质要素:技术、管理。技术要附加在这三个物质要素身上的,所以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生产力统统体现在三个物质要素上。我的观点是管理是超级生产力,而我们中国现在最缺的恰恰是管理。管理是把三个物质要素加上一个非物质的技术要素加以组合,我们往往要求1+1大于2,实际上有的时候1+1可以大于10,这就是管理的本事。
资源配置配什么?三个物质要素加一个非物质要素,这就是我们的管理的功能,所以我把它评价为管理是超级生产力,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它是在组合当中产生的效率,你只要有进步,我一定把你配置得更高,不管你技术进步到哪儿,在你最远端、最高端我组合你,这就是管理的重点。所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它的功能很重要是体现在组合上。
管理工作不是说管得越多越好,我理解的管理只管两件事儿:违规和例外。咱们无论在哪个岗位,如果你感觉自己管得越来越多了,你要提醒自己出毛病了。管得越多,从资源配置效率上来讲一定是打折扣的,你管得越多,折扣打得越大,所以我理解管的最高水平是少管、不管。而更多的精力要花在理上,管理的理我理解为梳理,要把它理顺、理清楚,最后出规章、出制度、出办法、出理论,如果人的大量精力花在管上面,你一定把很多时间荒废掉了,你真正理是理得很少的,你不可能会提高。
在我们企业当中这样的事情也很多,包括我们政府的管理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就像我们十字路口红绿灯一样,原来没有左拐弯灯,车一拥挤有的人闯了一个黄灯过去了,但是左拐弯拐了以后前面堵住了,另外一个方向绿灯开了也过不去,就搅麻花搅在一起了,没办法,找交警,交警把它疏通解决了,你不能因为交警把它疏通了,反而提出来红绿灯不用了,就交警站在这里吧,这是本末倒置。
所以我工作一般一个月就要把这个月的时间捋一遍的,目的是什么?你时间要用在自己工作上,不要被别人用掉了。像我这样的领导,很多会议都会邀请我,但我是有规矩的,包括各省市的活动,什么是主任参加、什么是局长参加、什么是处长参加,你都参加来得及吗?时间都被他用掉了,你能做好自己的事吗?如果我那样做的话,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所以你们一样,把自己的工作时间捋一遍,查找一下是你管的时间用得多了还是理的时间用得多了。这个行为很有好处,因为一般当了主要领导以后,谁来帮你做这个事情?没有人会、也没有人敢,所以你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如果真正围绕这个转,我相信你这个企业一定是有希望的。
无论哪个岗位,管理者的精力应该集中在梳理上,老总有老总的梳理办法,下层有下层的梳理办法,不是完全一样的,特别是重要的决策,你必须亲自调研,你不调研光听汇报绝对要犯错误,我可以这样说。办法就是我说的,你要把梳理的时间腾出来,你不能老被这些事务缠着。
以前亚洲金融危机朱镕基担任总理,1998年,计委班子成立他第一次见面给我们训话,就说我不是万能的,你计委的工作重要的是预测、预警。工作了两年我添了两个字“预案”,就是要预测、预警、提出预案,总理就好当了。
朱镕基总理怎么办?他把事务性工作批给副总理们去干,他就腾出时间干自己的事儿,否则哪儿有税制改革,税制改革他跑了13个省了。重大决策你不能例外,你必须亲自调查。所以日常的工作慢慢要养成这个习惯,把管的时间压缩到最小。人家来考察我之后发现我这个部门不得了,国资委管的企业不得了,我1000多万职工,当时196个企业,后边还有两大摊。
一个是工业部的老干部全到我这边来了,经贸委说我管,分了以后我说这应该到计委,因为我的职能全划给计委了,行业职能去了他们也应该去,人家死也不要。总理说好听话给我,他说老同志都说你管得好,舍不得离开你,我说我都理好了。说实在话,开始的时候很难,因为九个工业部的收入水平是不一样的,一个月差1000多块钱,因为有的部不大老同志又不多、收入又高。9个部交给我后,慢慢都梳理好了,管的制度都有了,我这个人是先把规章制度理出来,就是捋完了以后按这个做。
还有一大摊构造行业协会,全国300个行业协会在国资委,我的时间怎么用?我就是这样用,要经常提醒自己。所以我的批件也不过夜的,我的东西也多,理出来放旁边星期六加班,几乎每个星期六都加班的,因为没人来打搅,看的效率很高。所以领导在管理上你的重点是理,理完了就是别人管,你只要监管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