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知乎,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知识;知乎,帮你发现更大的世界,让你了解更多的知识,知乎,聚集了高质量的问题,让你解答更多网友的问题,从而体现个人知识的渊博,在知乎你的威望就越高,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体现,看看知乎有哪些好玩的知识:
唐沐 小米话题、23andme话题、ipad mini pdf话题、lamy 百乐话题

问:如何治疗和菜头在《碎片化生存》里提到的「力倦神疲」?
答:一、微博与注意力和菜头并没有危言耸听。人制造工具,工具也在塑造人。今天很多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得益于对信息的碎片化处理(具体见陈琪的模型),这种手法使得信息可以被非常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俘获大量的用户,从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但是这些产品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对人的深层和长期的影响。当年电视机在西方世界普及时,引起过教育界广泛的忧虑。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担心,电视作为一种使人完全被动接受信息的媒介,会影响人们尤其是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有不少研究证实了长期观看电视对于智力发育的负面影响。网络游戏的风靡是另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网游重度成瘾的青少年,其正常的大脑功能可能会损害。不因为什么,只因为大脑是可塑性最强的器官。微博类产品在另一个方面对人的认知能力提出挑战。人天生具有专注的能力,小学生可能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达半小时,成年人则专注两小时一般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持续专注的能力与他的智力水平、学业和工作成就也有很高的关联。相反,如果一个人如果必须在多件事情中转换注意,则往往一件事情都做不好,而且因为付出过多的转换成本(switch cost)而精疲力竭。微博是很多无关信息的混杂,使得人总是不得不从一个主题跳跃到另一个主题,虽然各种新鲜的事情能带来兴奋感,但当短暂的兴奋过去后,会发现其实根本记不住什么东西。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古老的伴侣。人类已经习惯了这种连续和线性的知识获取方式。前后信息的相互关联性,使得大脑能够比较方便地构建知识系统,存储记忆。碎片化的信息,使——“关联性”——这一大脑最熟悉和喜欢的东西消失了,自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然,不能就此否定微博。尤其在中国的环境下,微博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作为个体来讲,警惕微博的负面作用是必要的。应该学会自律,学会控制上网时间(并非完全拒绝),学会重新捧起书本,以一颗平和之心冷静、耐心地去学习。二、信息的半衰期然后我想谈谈微博信息的价值。我在新浪微博上关注了三、四百个人。但是,我发现时间线上95%的信息对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微博这个貌似非常高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实际上非常低效。为什么没有价值呢?除了前面讲的关联性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息的半衰期太短。信息的半衰期用来衡量信息的价值和效用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信息,通常半衰期就一两天,这就意味着今天令你非常亢奋的信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就可能屁都不是。于是乎,循环往复,你每天生活在会立即失效的信息里,就像记忆力只有24小时的失忆患者,重复着一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所以,各位沉迷在网络世界中的骚年和肿年,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去获取那些半衰期更长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只有这类信息才会让你的生活和工作长久地受益。向下面的人生告别吧:

三、解决之道诚然,面对这样一种信息困境,你可以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比如注销账号、剪断网线、更严格的时间管理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治表不治里的方法。微博以及其他互联网产品的万花筒式的吸引力一直存在,你无法视而不见,无法拒斥,任何简单切断的举动都是暂时的,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你越是抗争,说明你越重视它,乃至畏惧它。终极的方法,是找到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这个东西对你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其他东西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比如你发现一门稀罕且有趣的学问,帮你解开少年时的谜团,于是你愈发深入进去想探个究竟;比如你欣赏一位杰出的天才,为他的经历和成就着迷,于是你想到遍历一切与他有关的信息,甚至想为他写一本传记;比如你迷上了涂鸦,迷上了码字,你想创造一些或是美好或是有趣的东西,和朋友们分享;比如你树立了一个改变世界的理想,并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向梦想逼近……这些能让微博失色的东西,通常具有两个特质:纯粹和永恒。
热门问答:
问:新浪微博越来越 “重” ,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有哪些?为什么?
答:新浪微博的“重”,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新浪微博自己的需要。营收是新浪微博下个阶段的重点,即围绕新浪微博建立完美商业模式。Twitter模式的轻,难以承载重大的商业企图,这从Twitter与Facebook 10倍的估值差距就能看出来。新浪微博最希望的是,借Twitter的鸡窝,孵Facebook的鹅蛋。但问题是,这两种模式是完全不兼容的。Twitter因其轻便,而获得了用户,用户因其轻便,而沉溺其中,而信息因其受关注度,而获得传播。一旦Twitter的timeline中充斥大量与用户兴趣无关的商业信息,一旦大量复杂的操作(如游戏)在Twitter上铺陈开来,则Twitter原有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新浪侥幸抓到一只母鸡,却总是希望它下的是鹅蛋,这就是新浪微博变重的内在原因。随着新浪微博变重,随着新浪微博营收压力的增加,核心用户的流失是可以预见的。
全新的知乎 iPhone 客户端 2.0 版本, 让您可以直接注册知乎账号, 加入这个奇妙的社区, 并且在手机上, 以更酷的方式, 随时随地, 享受交流和发现知识的乐趣。通过知乎 iPhone 端, 您能够查看每日热门问答, 获取最酷的知识, 参与最神奇的问答讨论,更多神奇的问答请点击:
Summly、黄一孟、域名投资、天使投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