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知乎,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知识;知乎,帮你发现更大的世界,让你了解更多的知识,知乎,聚集了高质量的问题,让你解答更多网友的问题,从而体现个人知识的渊博,在知乎你的威望就越高,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体现,看看知乎有哪些好玩的知识:
马冬晗话题、yy主播工资话题、line pop话题、instagram怎么读话题
问:海豚浏览器有宣传说的那么好吗?
答:由于我们自己的应用也基本面向海外市场,海豚在海外市场挺火,我们也想多学习点如何把一款应用做火,所以也做了些学习功课。但是最近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觉得移动互联网领域“虚火”太多,实实在在做事的太少。前不久有美国的业内朋友来中国开会,和她聊到中美互联网的很多事情,在聊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她竟然说虽然她曾听过海豚,但是在美国并没有什么人用这个浏览器,从她的美国站点访问源来看,海豚浏览器的访问流量也基本上为零。这让我很惊讶,这和海豚在国内的宣传完全不一样啊。我马上打电话给某工厂的朋友,他们在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做的风生水起,在美国移动互联网也有不少建树,电话那边的哥们告诉我:海豚在美国的数据肯定有问题,但是具体再问为什么,他们就不肯多说了。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海外营销造势三大招:一、背景国际化不国际化,一定得看起来像是国际化海豚自称公司总部在美国硅谷,国际化团队,域名联系地址确实在美国加州,但是看知乎上和一些报道披露,海豚其实是一家湖北武汉的公司,产品研发全部在国内。在拿到融资前,海豚把自己的团队伪装成了一家硅谷企业。后来才在美国当地招兵买马,募一些海外极客粉丝帮助自己做海外推广。 二、数据真真假假不重要,一定得能包装看起来牛 海豚浏览器对外称在全球特别主要在美国拥有突破1000万的智能终端用户,而据ComScore今年11月份的数据来看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为8740万,其中Android系统占44.8%,老美使用手机浏览器的用户为42.9%,照这样计算海豚可占北美市场26.6%(即使如果一半,也有13.3%)的手机浏览器份额。 但真实的情况又如何?据StatCounter 2010-2011年的北美市场手机浏览器份额,Android自带38.7%排第一,iPhone Safari占32.6%排第二,排在第九的IE浏览器不到1%的份额,海豚显然在other浏览器份额,就算占1%的市场份额,和自己宣称的相差甚远。 再看下官方应用市场排名: 海豚在App store的iPhone版软件介绍中声称,上线第一周就在全球64个国家的苹果商店App Store排名第一。那时至今日,海豚排名如何呢?简单查了下,发现在美国的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 ,海豚的排名分别是80和11(工具分类),而在中国的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海豚的排名分别是227和33(通信分类),离第一名差距甚远。 这些数据都是可以通过appannie等工具来查。 不可否认在国外,海豚的Webzine(海豚阅读)让很多Geek们眼前一亮,比传统的RSS阅读体验好很多。类似Lifehacker这样的科技博客比较喜欢海豚,Webzine大部分的订阅内容也来源于这些科技媒体, 海豚也擅于与这些媒体维护良好的关系。各类科技媒体的评奖,海豚成为座上宾也不足为怪,到底有多大含金量,最终还得看市场来验证,反正我一直觉得创新不是来源于IT评论家。 三、功能用不用无所谓,一定得让自己觉得与众不同 海豚浏览器最主要的宣传卖点就是智能牌,实际上就是手势和插件了。 涂鸦手势广告片很酷,但是实际操作的确是个鸡肋,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每次进行手势操作都需要进入一个单独的手势窗口去操作,手势本来就是要快速方便的操作,也许等于键盘的快捷键吧,但是海豚的手势完全违背了基础的用户体验设计原理,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明白为什么要弄一个专门的手势窗口。我个人基本不使用手势,平常就那么几个网站,首页收藏就可以搞定,没必要增加记忆成本化,随便去论坛搜一下这个功能也能看到多少人真正使用这个手势。
然后看了下其插件,在Xyologic上发现海豚浏览器一共有67个插件,其中排名前三的插件下载次数才分别为25000、9290和7280次,如果海豚所描述的用户数量是真的话,也就是即使下载量最大的几个插件,也只有0.1%的用户在使用这些插件而已,这就是最核心的功能的使用频度? 另外Xyologic还能看到某应用在各个国家的市场下载量,在中国市场前100好像没看到海豚的身影。 有些话其实不想说,但是希望为这阵移动“疯”潮泼泼凉水。海豚的宣传,让我联想到国内某家家具企业,将国内生成的家具,在保税区走走场拿来骗国人的伎俩。但是家具是收费的,海豚是免费的,海豚到底想骗谁呢?我想,估计还是为了骗取投资人钱吧,因为海豚肯定还没有做到盈利。骗VC的钱和我们用户没有关系,我也无所谓,但是我期望海豚公司不要将我们国内用户当做傻子,做一个表面光鲜,实际上没有真正产品内涵和用户的产品,也不要误导我们这些做移动应用的开发者同行,移动互联网虽然路途艰险,但是起码的底线我们得坚守。
热门问答:
问:Path 如果在初次发布时就包含目前的所有功能(笑脸与评论),是不是更好?
答:我仍然认为,Path是个过于自恋的产品,形式大于意义,观念大于需求。在哪一版添加表情功能,都不能改变我的这个判断。无论是满足需求,还是创造需求,产品必须围绕需求进行。Path的核心理念是,与真正认识你的人分享有意义的时刻。但这是个真需求吗?春节在青岛,我和妹妹一起在海边拍了些照片,有些不涉及隐私的,我可以直接上传到Flickr或者Instagram,与任何人分享,有些涉及妹妹本人的,我会彩信给她或者email给她。Path的位置在哪里?我们的社会关系是多层级的、复杂的,家人、亲戚、密友、普通朋友、同学、同事、业务伙伴、陌生人等等等等,一个单一的网站,永远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不同的隐私需要。如果我把妹妹的照片,发布到一个网站,并且只允许她一个人访问,这纯属吃饱了撑的,email给她是最直接、最简洁的解决方案。就像在太空舱中,相比所有的为失重状态专门研发的高科技的圆珠笔,铅笔更成熟、更直接、更有效。Path将好友间的照片分享,分解为People、Places和Things三个核心要素,进一步强化了我对这个产品自恋的判断。熟人间的分享,是个整体,而不是三个要素。密友间还用得着标出谁在照片上吗?用得着说这是在哪儿吗?题外话,我认为分享跟隐私,不兼容。照片的分享,真正涉及隐私的很少很少,如果涉及隐私,并且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不良后果,就不要分享。同学聚会,真的只能分享给同学吗?可能确实有少量特定的分享需求,但那是个井口大小的市场,永远不可能有整个天空那么大。Path充其量,不过是一把专为剪大拇指指甲而设计的指甲钳,给它8.5M美金的VC,大约梦想每个购买普通指甲钳的消费者,都会再买一把大拇指指甲钳,梦而已。Path无论加不加表情,加不加评论,都是个乏味的产品。除非有一天,它彻底抛弃自造的观念,改走Instagram之路,不过不好意思,用户已经有了Instagram,还需要一个Path吗?
全新的知乎 iPhone 客户端 2.0 版本, 让您可以直接注册知乎账号, 加入这个奇妙的社区, 并且在手机上, 以更酷的方式, 随时随地, 享受交流和发现知识的乐趣。通过知乎 iPhone 端, 您能够查看每日热门问答, 获取最酷的知识, 参与最神奇的问答讨论,更多神奇的问答请点击:
关于下厨房的话题、关于酒店达人的话题、关于唱吧的话题、关于印象笔记的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