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172|回复: 3

听莫言讲述他的石油情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11-28 09:4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1-1 0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编者按:1990年莫言应邀到东营访问中国石油大学,之后他的文章《最新大陆》收录在该校编辑的文集《地火》中。该文讲述了他参观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的所见所思所悟,还追忆了他1988年去玉门油田讲学的往事。通过阅读该文,我们能对他的石油情缘有所了解。


      应石油大学之邀,我与几位同行乘车南下。出发点是北京,目的地自然是座落在黄河南岸的石油大学。一路上华北大地呈现无边萧索与寂寥,原因是冬季,春节前夕。田野里阴暗处积着一些灰暗的白雪。车近油田时,天色已黑暗,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悠远的旷野上闪烁着,那是照耀着石油的眼睛。

      抽油机让我联想起磕头虫

      我曾于十几年前从这里路过,记得那一片片如霜的碱土和枯黄的蒿草,趁着冬天的间暇驱着猎狗和瘦鹰在黄河造成的这片荒凉的、枯黄颜色的三角洲上追逐野兔的农民们。那时候枯黄的平原里大概就有了那绿色的、或是黄色的、钢铁铸成的、永不疲倦地对着大地磕头的抽油机了吗?应该是有了。抽油机让我联想起一种像葵花籽那般大的黑色小虫,只要用手捏住它的屁股,把拇指的指甲盖放在它的头下,它便有节奏地在你的指甲盖上磕它的头,一直磕出一些浅黄色的液体。当然,抽油机不是可怜虫,但它也真够让人同情了,它默默地、不知疲倦地对着大地磕头,为既吝啬又慷慨、既贫穷又富有、养活了我们又耗干我们最后一滴血汗的大地磕头。 它简直是一种象征了。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象征着石油战线上广大战士们的不屈不挠、任劳任怨?但我又想到了别的,产生了别样的情绪。好像是有人把大地比做了母亲,那联想下去便十分令人不舒服,石油业倒成了很残酷的行业了。石油总是有限的呀,这么抽,抽,抽,总有一天会抽光,抽光了怎么办?这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了。其实,天无绝人之路;其实,天最终还是要绝掉人的路,X天后,地球也要死亡,太阳也不发光,何况人乎?但总不彻底,总担心我们生存在世之日,石油被抽光了怎么办。

      豪情好像总是石油战线多

      在石油大学电教中心里,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大漠的召唤》的电视片,解除了我的忧愁。电视片里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发现了一个储油量相当于两个半大庆油田的油海,足够中国人抽几十年,我辈死去,石油磕头虫还将磕,黑色的血液还会在祖国的脉管里不停地流淌。”

      《大漠的召唤》是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片,听到塔克拉玛干浩瀚沙漠里传出的激动人心的消息后,石油大学立即派出了一个精干的摄制组奔赴大西北,于是,我们在电教室里便欣赏到了那一幅幅豪情千丈的画面。豪情好像总是石油战线上多,艰难困苦好像也总是石油战线上多。石油大学摄制这部电视片的主要目的是要用此片教育在校的6000多名学生,激励他们的斗志,唤起自豪感。

      一位位献身石油的石油大学毕业生从《大漠的召唤》里向我们走来,他们用具有80年代色彩的语言向我们宣讲他们的志向和抱负,他们的人生观和苦乐观,他们是令人敬仰和羡慕的,干石油很光彩,干石油不简单。石油业在飞速发展,石油召唤人才,大漠召唤人才,当一名石油大学的学生是光荣的,因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前程锦绣,这里大有用武之地,而石油大学将为你插上直冲霄汉的翅膀,那么,石油大学首先在黄河三角洲上召唤你。

      对于石油战线,每个中国人都有深刻印象,高扬着的铁人的旗帜上,用金丝线刺绣着铁人的献身精神,那首“头戴铝盔走天涯”的著名歌曲的旋律激动了多少人,至今它还在我们耳边回响。它把成千上万的优秀青年吸引到了这个光辉的战线上。

      “油孩子”使我浮想联翩

      1988年秋夏之交,我曾去玉门油田为文学青年们讲课,在那里逗留了半个月,期间与那里的老一代与新一代多有接触,那里的人提到王进喜还是感到骄傲,他们响亮地说:王进喜是从我们玉门油田走出去的!玉门油田,这个苍老的油田,还在被从骨头里往外榨油,那些铁的磕头机,还在有气无力地对着祁连山的皑皑白雪,对着布满砾石的荒凉戈壁磕头,每年磕出50万吨原油,可怜大地的精髓。而玉门油田,已成了一座小城市,一代二代三代玉门人,在这里建设着生存着发展着,似乎大地永远不会贫困到一毛不存,他们的井架矗立在祁连山深处,他们在继续寻找。

      石油工人在哪里钻出了油,就把自己的城市建设在哪里,就把自己的子孙繁衍在哪里,就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化成绿叶和鲜花栽种在哪里,这种精神没有理由受到鄙薄,这种精神可以被遗忘但是它永存着,这种精神是支撑文明大厦的支柱。石油战线上千千万万沾满油污的人们也正是鲁迅先生所谓的民族的脊梁。玉门人必然地沉浸在对过去的光荣的回忆里,当然他们在创造现在,但毕竟——由于地球的原因,比不上在祖国最新的大陆上——黄河三角洲上崛起的胜利油田气派大了。在石油人才的摇篮里,我向往着胜利油田。

      玉门的秋与夏交接的时期,阳光白灼,照耀着山顶的积雪,令人目眩,而红褐色的山壁和油漉漉的峡谷又令人心沉。玉门油田老君庙右侧的第一口油井,它是新中国的也是旧中国——它是中国的第一口油井。它是一个铁疙瘩蹲在老君庙右侧的斜坡上,斜坡上生满荆棘、坡底是布满黑色卵石的河谷,流量不大但水流湍急的高山雪水喧哗奔腾。水面漂流着一块块巴掌大小,象沤烂了的胶皮一样的原油,近水处的卵石上沾着一层厚厚的原油——鱼类在这里绝难生存。河谷对面,有一些农民在淘金子。

      据玉门人说,当年,中国石油开采的前驱孙建初率领着骆驼队饱受苦难来到这露出油苗的山谷时,这里荒无人烟,狼和豹在山谷里嘶叫。他们在山谷里竟然发现了一个赤身、遍身黑油油,只有牙齿和眼睛有几点白的男孩。这小精灵腿脚矫健、行踪不定,端得是个精灵。夜晚,孙建初他们在井架旁点燃篝火时,小精灵绕着篝火舞蹈,他黑色的身体泛着釉彩样光芒……这是一幅迷人的图画。我把玉门人讲述的故事当做了神话。 小说家总喜欢在没有象征的地方弄出象征来:这油孩,这油孩难道不是蕴藏在地下的黑色石油的象征?这油孩子使我浮想联翩,我想如果有一部大型的反映石油战线的作品,或长篇小说,或电影话剧,都应该从这个绕着篝火舞蹈的油孩开始。我有时真想把全国的油田跑一遍,写一篇大东西,但终因诸多不便而成为梦想。这件事恐怕还要搞石油的自己动手来干。

      石油大学是黄河母亲臂弯一颗灿烂明珠

      参观了石油大学漂亮的体育馆、硬在平地上挖成的荟萃湖、校史陈列馆、艺术展览馆,感到这所大学的确十分“牛皮”,设施是先进的,道路宽阔,建筑新颖,尽管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但校园内也不乏绿树红花,尤其那座在全国得了大奖的雕塑,更是好气派,令人不能不驻足仰望。石油大学毫不夸张地是黄河母亲臂膊弯里一颗灿烂明珠。 在油田我们碰到了几位石油大学的担任了领导职务的校友。在资料上、电视片里我们看到了石油大学的光荣的校友。或许有一天人类能发现代替石油的能源,但只要有石油,这种代替就难,所以石油大学绝对是前程远大。同样,石油大学的学生们和即将考入这所重点学府的学生们也应该是前程远大。石油大学太有特色了。

      “最新大陆”应该出石油同时出文化

      在油田的最后一天,我们像入学的新生一样,到“前线”去受教育。汽车驰出正在大兴土木的东营市,便进入以黄色为基调的茫茫原野。据陪同的同志说,几年前,我们的汽车奔驰着的宽阔马路还是渤海的灰浊水面,果然是沧海桑田。车上,有一位老同志念念不忘“孤东一棵树”,他说那是海滩上唯一的一棵树,归航的渔民以此为标志,如此咸的土地上竟独独活着一棵树,活活又是一个象征。但十分遗憾,被萎缩的渤海远远地抛在陆地上的这棵树竟因被过分的爱护给折磨死了,可见爱有时等于虐杀!这棵树的故事那位老同志一定会讲的,我再写就是捣乱。

      这地方现在就叫“一棵树”了。中国的版图上又有了一个小点点,旁边标着“一棵树”。在一个采油大队里,有一位天津籍的精明强干的年轻党委书记对我们说起几年前孤东会战时的一些快板,如“过了大红门,就是孤东人”等,那“大红门”大概是当时为造声势搭起的彩门吧?现在也成了地名了。这很不简单,大有开天辟地的味道,一切神圣的要命的东西,起初大约都很简单。我们在玉门时听说,孙健初他们选择第一口油井的地点时,让为他们拉骆驼的汉子摘下草帽随手一抛——风吹草帽飞舞旋转,草帽落下的地方,就是下钻的地方。玉门油田肯定也有这种“一棵树”、“大红门”之类的地,也就可以说石油工人是开天辟地的人吧。

      那位书记带我们到长达74公里的拦海大坝上兜了一圈风。海上长城。国家气象。可惜我辨不清方位,这大坝让我糊涂。后来,在被槐树包围的精巧的、崭新的仙河镇里,在油矿党委的会客室里,我看到了一幅卫星拍摄的大照片时,心里才豁然开朗。

      这黄色的最新的大陆正以每年数公里的速度往渤海里生长着,从照片上看,黄河入海口犹如一团黄色的烟雾,而黄河新造出的土地,给我们的感觉竟像庄稼新抽出的枝芽一样娇嫩,而油田的主要采油区就坐落在这娇嫩的土地上。这里有一条闻名世界的大河,一条性格鲜明无法模仿的大河,大河入大海,最新的大陆日益生长着,荒凉与繁华并存,繁华镶嵌在荒凉上;艰苦与奉献共生,奉献是艰苦的果实。 有大河、有荒原,有浩渺洪水、有战天斗地的人,大河又是文化的摇篮,这里应该在出石油的同时出文化。这文化是大河石油海洋文化,是最新大陆的文化。文化应该在这里出大家。 (石油商报记者 田甜)

      相关报道:

      当事人谈莫言访石油大学往事

      林世洪退休前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办主任。1990年初作家莫言跟团赴山东去中国石油大学参观、讲学的活动是由他负责接待的。在近日的电话采访中,他向记者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

      1990年,石油大学组织了几次邀请著名作家来校讲学的活动。莫言参加的那次活动是由我国著名编辑家章仲锷先生带领的作家团,团里除了莫言,还有雷加、高桦、王朔等作家。他们参观了石油大学校区,随后参加了校方组织的座谈会,会上每个作家都发表了演讲,还回答了听众提问,听众里很多都是青年学生。作家团之后还参观了胜利油田。

      当年的莫言还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名气,他给我的印象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没有什么言语,话不多,当别人问到他,他才发表观点。

      最近听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看到他的近照,感觉他除了稍微胖了点,模样和当年没太大变化,祝贺他获奖。


    来源: 10月31日《石油商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2 21:45
  • 签到天数: 41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1-3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莫言能来大庆哈哈~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19 21:17
  • 签到天数: 5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11-20 14: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言这片文章的文风真让人舒服,平凡之中描写着石油人的伟大。一点也没有现在的一些作家文化家,把自己当个文人一样的拽文……
  • TA的每日心情

    2017-3-30 04:22
  • 签到天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2-6 00:42:50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祖国献石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12-28 20:11 , Processed in 0.0530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