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2-6 10:48 |
---|
签到天数: 242 天 [LV.8]以坛为家I
|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临近午饭时间,大致浏览一下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及附件资料,由于本人是油气藏工程专业,简单就气藏工程单项组写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总体而言,第二届的原始资料相对于第一届资料类别基本一致,即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测试数据(流体PVT,相对渗透率曲线,储层敏感性实验以及其他一些钻井和储层保护方面的实验内容),生产动态资料(压裂、试气试采、生产动态数据及系统试井资料)和储层静态资料(沉积相、砂体厚度、物性平面图及测井数据等)。
针对这些资料,我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明确气藏开发与油藏开发的本质区别,即相对于油藏注水开发而言,气藏一般都是衰竭式弹性开发,因此,相对油藏来说,气藏相对简单,即布井寻找砂体发育、物性好的“甜点”布井,而不用考虑能量补充方式及注入介质;第二点,给的测井数据里,M1,M2,M3井仅有测井的原始系列,没有二次解释的单井物性参数(即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而M4~M10都进行了二次解释,有相应的孔渗饱参数,因此,是否需要考虑对M1,M2,M3三口井进行二次解释,就需要看时间和技术是否允许;第三点,储层静态地质图件给的比较齐全,但是全是清一色的图片格式,因此,在正式利用其建模之前,必须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个基本是只能算工作量问题,技术含量并不高。
肚子饿的咕咕叫,有时间继续发布自己的对石工大赛赛体的分析和技术思路,欢迎围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