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734|回复: 2

油气藏渗流理论及应用技术学术方向简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26 1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油气藏渗流理论及应用技术学术方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组成部份之一,也是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该学术方向的特点是以油气渗流实验研究为手段,以数学力学为工具,采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油气藏科学开发的渗流力学理论,在理论研究取得突破的基础上,研究油气田开发中的系列重要关键技术——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油气井试井分析技术、油气藏动态分析技术。该方向长期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了油气田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已形成了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体系列配套技术,长期以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油气渗流机理实验研究、复杂油气藏渗流力学基础理论、油气藏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油气井试井分析理论与方法、油气藏工程理论与动态分析方法、油气藏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

研究梯队:李 允  张烈辉  李晓平  刘启国  李治平  杨兆中  陈 军  冯国庆等20余人。

机构分布:油气藏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室重点4楼)。

科研任务: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及重大工程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纵向课题14项。这些课题覆盖了本学术方向的全部研究方向。

科研获奖(12项):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

专著论文:五年来发表专著教材9部、论文200余篇,61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人才培养:已培养博士生30名,硕士生40名,在读研究生50名,举办培训班10期。

成果应用情况: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已与20余个油气田开展科研合作,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



1、研究方向:油气藏流体相态、特殊气藏开发、注气提高采收率、油气藏经营管理、多孔介质双重有效应力等。

2、研究梯队:李士伦、杜志敏、孙良田、郭平、李传亮、贾春生、孙雷、刘建仪、陈小凡、郭肖、李闽、欧成华等20余人。

3、机构分布:包括油气藏工程实验室、油气藏经营管理实验室

4、科研任务(近5年近60项,其中纵向24项):

  (1) 973项目1项:复杂驱动体系物理模拟及相似理论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高含硫裂缝性气藏流体相变与气液固耦合综合模型研究;

  (3)国家十五攻关3项: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水、油气相渗实验研究;轮古碳酸盐油气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凝析气藏储层渗流物理特征研究;

  (4)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8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其它部省级项目9项;与油田企业协作项目36项;

5、科研获奖(1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6、近五年来发表论著:专著教材10部,论文255篇

发表专著教材11部;发表国内外论文255篇,国外刊物发表并被SCI收录13篇,石油学报论文10篇,SPE国际会议论文12篇,国内其它刊物发表220篇,被EI收录105篇;获新型实用专利2项。

7、人才培养:培养毕业博士生24名,硕士生28名,在读博士生42名,硕士研究生60名,举办气田开发培训班8期。

8、近五年来成果应用情况: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已为27个油气田开展项目合作60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27 14: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7 2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真厉害,佩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28 07:53 , Processed in 0.0742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