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486|回复: 3

钻井液保护微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0-31 08:4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1-10 14: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钻井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的是将储层与地面建立一个良好的油气联通通道,但在钻开油气储层时,钻井过程本身会打破油气藏原有的平衡状态(包括力学平衡、化学平衡、温度场平衡以及相平衡等),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这不仅不利于发现油气显示,也不利于提高油气井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为此,在钻开生产层时,必须采取防止尤其储层伤害的钻井技术。由于钻井液是接触油气储层的第一种入井工作液,钻井液性能的好坏、尤其是与油气储层的配伍性,直接影响油气井的产能,因此,防止油气储层损害的关键是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可分为物质损害和能量损害两个方面,所谓物质损害是指钻井液中的固相和液相,能量损害是指力的作用和温度的变化。其中能量损害可以看做诱因,物质损害看做直接的损害源。
    钻井液中的固相,如配浆土、钻屑、处理剂不溶物,在钻井正压差驱动下进入储层,堵塞油气流动通道;钻井液中的液相渗入储层孔隙,造成水敏、水锁或润湿反转损害。钻井液的液柱压力、以及钻井液剪切作用,都会影响物质损害。其次,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打破储层原有的平衡,可能引起结垢损害和贾敏损害或多相流效应。最终结果导致油气井产能下降和采收率降低。
    随着水平井的增多,尤其在在打开油气层前50米,将二开钻井液转化为保护油气层的钻井完井液,一般采取具体方法是:
    1)充分利用固控设备,尽量清除钻井液有害固相(钻屑、过量的膨润土等);
    2)需要实施暂堵工艺,封堵地层微裂缝和微孔隙,达到降低滤液侵入和阻止固相损害的目的。
    3)渗入油藏不能引起水锁、气锁效应或贾敏效应损害,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流阻力。
    除了上述的要求外,随着对施工环境的要求,还要所选钻井液的添加助剂要环保。
    结合国内外钻井现场的实际需要,通过组合国内外知名专家,东营盛世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Clever  Active  Particle 聪明活性微粒(粒子),简称CAP,由于产品应用到钻井液具有自动封堵漏失裂缝、自动消除水锁伤害、遇到水膨胀、遇到油收缩,与钻井液中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等自由匹配的聪明特征,我们给其绰号“智慧球”,“聪明球”。
    产品主要成分为AM和淀粉聚合,和生物活性剂复合物,可生物降解,低毒,完全复合现代油田化学特征,为活性微粒保护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6-11 16:17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1-10 16: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遇水膨胀,遇油收缩 是什么机理?聪明球,还有个名字可以叫SMART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0-31 08:4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5: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liyong0120 发表于 2012-1-10 16:36
    遇水膨胀,遇油收缩 是什么机理?聪明球,还有个名字可以叫SMART球

    机理是:1、“聪明”
    自动在裂缝漏失处形成颗粒封堵,遇水膨胀,遇油收缩。在裂缝中自动释放活性分子,消除水锁。与钻井液—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等自由匹配。聪明球能够遇油收缩,完井试油时可以自行返排解堵。
    2、活性
    含有高性能活性成分,其中活性分子为一种中性润湿剂(根据岩性选择的一种特种表面活性剂),将岩石表面转化为中等润湿,润湿角θ为90°,使毛细管阻力接近于0(∵ )可有效消除水锁效应、气锁效应或贾敏效应损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流阻力。
  • TA的每日心情

    2018-1-16 15:39
  • 签到天数: 19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2-24 08: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正接触这种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8 08:43 , Processed in 0.0709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