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962|回复: 0

节能减排优化 中国市场方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9 10:5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1-6 16: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说起节能减排产业,众所周知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大多数人可能对致力于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的优化控制技术还很陌生。
      事实上,优化控制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皇冠。在发达国家,优化控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中国,它却刚刚起步。
      “其实优化无处不在。”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北京和隆优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现军如是说。
      初识优化控制
      “优化其实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所追求的一种最佳状态。”谈起优化,于现军打开了话匣子。
      优化控制,是指在已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寻求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性能取得最大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条件下,通过优化控制系统,可以使产值、利润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在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情况下,优化能使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变得更少。
      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位列七大新兴产业之首。正因如此,在传统的高耗能行业里,优化控制越来越引起国家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在2006年1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石化、冶金、电力等行业优化控制领域3年内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10至1∶30。
      “大规模基础建设解决的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问题,而优化则解决的是从有到精、从大到强的问题。”于现军说。
      虽然采用优化技术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投入小、效果好,但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行业。而在发达国家,这项技术已经有4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市场成熟,而且产业化程度很高。
      本土技术崭露头角
      到目前为止,不少企业引进了国外的优化控制技术,却往往花了大钱效果还不好。
      据记者了解,国外优化控制技术的“水土不服”和我国国情以及行业自身的特点有关。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国内生产企业现场测控条件差、生产管理水平不高、操作人员水平较低是普遍存在的通病。
      “去年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想和我们合作推广一款针对中国的优化系统。经过深度交流,我们发现这套技术与中国国情还有相当大距离。”于现军表示,“这为中国自主的优化控制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西方的优化技术理念是基于严格的生产现场条件,通过精确测量实现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优化。而在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连一些基本的仪表都未安装。
      以锅炉优化为例,一套生产锅炉大约100万元。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单单一套热值分析仪就需要200万元。
      因此,如果要使用国外的优化技术,就必然需要花大量资金安装测量设备,改造现场。然而,由于现场操作工人水平较低,即使通过精细改造,也未必能达到良好效果。
      “和国外优化技术理念不同,和隆公司几乎完全采用软件来实现。”于现军说,“举个例子,虽然生产企业没有流量计仪表测量进风量,但我们能通过测量风机的电流来确定一个值。这样,国外技术通过仪表精确测量的值,我们都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我们获取的值虽然不精确,但趋势是正确的,通过获得的趋势变化,我们再用软件模拟极大值和极小值,实现优化。”
      记者了解到,国内优化控制企业还拥有其他优势。首先,成本优势明显。和隆公司一套“热风炉燃烧优化控制技术”的售价仅是日本技术的几十分之一。另外,国内企业的本地化服务更具优势。
      不过,国内目前真正从事优化技术研发的公司并不多。即使有些大的软件公司在做,也不是主营业务。
      “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是开发优化技术的主体,尤其是具备某一行业专长的企业,将会很有发展前途。” 于现军说。
      赢得市场需练内功
      和隆优化从6年前成立伊始就坚持一个原则:零首付,即他们的优化技术所产生的节能效益如果不能让用户在一年内收回投资,将无条件承担全部风险。
      6年过去,和隆共形成30多项在国内外领先且实用的优化节能产品,几乎都实现了产品转化。
      “在优化技术上是需要硬碰硬的,要赢得市场,就要苦练内功。”一路走来,于现军很感慨。
      从小企业变大变强,于现军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据他介绍,和隆公司的研发现场从来不在实验室,而是在生产现场,面向需求搞研发。他们的经验是,更贴近实际,能更好地实现标准化和产品化。
      我国的优化控制技术起步晚,企业规模小。面对市场需求,如何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人才。”于现军体会很深。
      事实上,优化是一个复合业务领域,从业者必须精通工艺、设备、现代控制理论、运筹学、计算机、测控仪表甚至管理等多领域专业知识,成为通才。“我们与国外有差距的地方,恰恰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合作。”
      于现军还认为,优化控制企业还需要沉下心来搞研发,而不应目光短浅。
      记者了解到,国家出台节能奖励政策,有些公司和客户串通,靠提供虚假节能数据来骗取国家财政奖励。
      “这给整个优化控制行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于现军说。
      据记者了解,由于优化控制技术更加侧重于软件且成本较低,应用企业和优化技术专利提供商的盈利空间较大,也引起了投资界的兴趣。
      截至目前,已有七八家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与和隆公司展开接触,进展顺利。
      “我国在优化领域的努力方向应首先坚持小而专、小而多,虽然短期内还无法出现像Honeywell、Aspen等世界著名优化品牌,但很可能出现一大批专注于解决某一个过程优化控制问题的优化小巨人。”于现军信心满满。www.rlyo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12-26 22:45 , Processed in 0.0700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