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605|回复: 3

区块(单元)动态分析模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5-7 23:11
  •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1-11-17 23: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井组动态分析模板
    一、收集资料
    1、静态资料:油水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单井及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井组压力(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油井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油水井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井间干扰试井资料。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
    1、注采井组连通状况分析;2、注采井组日产液量变化分析;3、井组综合含水变化;4、日产油量变化;5、压力及压力场(静压、流压、生产压差、井组内地层压力的分布状况)变化;6、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7、注采平衡状况分析;8、水淹状况分析(平面上、纵向上、层内水淹状况);9、井组调整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
    1、井组概况
    2、开采历史(简述)
    3、分析内容
    3.1首先总体上阐述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注水井注入能力变化,并分析影响的原因。
    3.2重点单井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参见单井动态分析)
    3.3井组开采效果的分析评价
    3.3.1井组连通状况分析
    ①编制井组注采关系连通图(油层栅状连通图),主要根据测井解释数据成果表、小层平面图等,初步建立注采井组空间三维立体模型。
    ②绘制小层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进一步建立储层模型。
    3.3.2注采平衡状况分析
    ①注水量是否满足配注要求
    地质配注量大于100m3/d,波动幅度±5%;
    地质配注量在50-100m3/d之间,波动幅度±10%;
    地质配注量在30-50m3/d之间,波动幅度±15%;
    地质配注量小于30m3/d,波动幅度±20%;
    注水井配注量及实际注水量满足上述区间的为配注合格,否则不合格。
    ②注水层段是否按照分层注水要求进行注水
    3.3.3能量保持及注水利用状况
    ①注采井组存水率
    地下存水率=(累计注入量-累计产水量)/累计注入量×100%;
    ②注采平衡状况
    注采比:=井组累计注水量/(井组累计产油量×体积换算系数+井组累计产水量);
    ③地层压力平衡状况(包括地层平均压力水平的变化状况、不同油井之间地层压力水平的平衡状况)。
    3.3.4、开采效果评价
    ①水线推进及水淹状况(运用插值法绘制含水等值线图,分析水线推进状况,进一步分析油层水淹状况、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有条件的注意利用小层产吸剖面绘制不同小层的水淹状况图,可以使分析更为准确);
    ②井组内各生产井采液强度、含水状况是否平衡,有无平面上指进现象;
    ③井组内油井纵向上层间动用状况是否平衡,有无单层突进现象;
    ④井组内油井层内水淹状况是否均衡,有无层内分段水淹特征(结合电测曲线及储层沉积相进行分析,采油队可以不分析);
    ⑤注采井组综合评价(采油队主要依据产量、含水、地层压力水平等指标进行判定)
    注水效果好: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上升、含水上升较为缓慢;
    有一定注水效果: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缓慢下降、含水呈上升趋势;
    无注水效果:油井产量、油层压力下降明显、气油比也上升明显;
    注采不合理:油井很快见水且含水上升很快、产量下降快,存在明显的注水优势方向或单层突进现象。
    4、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4.1存在问题
    ①注采对应状况是否正常合理(是否存在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等现象);
    ②注水井工作是否正常(吸水能力变化、分注情况变化等);
    ③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
    ④井组层间动用状况是否均衡(有无单层突进、两个剖面不对应状况);
    ⑤平面上水线推进是否均匀(有无优势水驱方向、采油强度是否均衡);
    ⑥油井有无不正常生产(参见单井分析);
    4.2潜力分析
    ①井网调整的潜力(增加注水、采油井点等,一般不要求班组分析);
    ②注水井分注及动态调配水的潜力;
    ③油井技术措施潜力(卡堵水、酸化、压裂等储层改造);
    ④井组内不同油井生产工作参数的调整潜力;
    ⑤井组日常管理的潜力(加药、热洗等)。
    5下步工作建议
    主要根据分析出的问题集潜力提出切合实际的调整工作建议。


    区块(单元)动态分析模板
    一、收集资料
    1、静态资料:主要区块所处区域位置、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区块(单元)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
    1、开发状况的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等)。
    2、水驱状况及开发效果分析(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水驱指数、存水率、注水量、分注合格率、水质状况、水线推进状况、水驱采收率、含水上升率及含水上升速度、油砂体(砂层组)水淹状况等指标的合理性)。
    3、注采平衡及压力平衡状况(单元总体平衡状况、纵向上分小层注采平衡状况、平面上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等)。
    4、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注采系统的调整、层系的调整、油水井工作制度的调整、储层改造、油水井措施等)。
    三、分析步骤
    1、概况
    主要阐述储量探明及动用状况、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状况、油井数、开井数、日产液、日产油、含水、采油速度、注水井开井数、注水量、注采比等。
    2、开发指标的分析评价
    主要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注水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含水上升率等开发指标与计划部署之间的差别。
    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
    3、主要动态变化及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
    3.1首先总体上阐述近期区块(单元)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压力等变化态势,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3.2分析重点井组动态变化,简要阐述分析变化的原因(具体参见井组及单井动态分析)。
    3.3开发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3.3.1水驱状况(注水单元):
    ①水驱控制程度,定义为油井中与注水井连通层的厚度与射开的总厚度的比值(厚度指有效厚度,如无有效厚度可用砂层厚度作为参考)。
    ②水驱动用程度,定义为测试的油水井所有吸水、产液层厚度与总测试厚度比值(厚度指有效厚度,如无有效厚度可用砂层厚度作为参考)。
    ③水驱指数(或存水率)
    其中:地下存水率=(累计注入量-累计产水量)/累计注入量×100%
    ④注水量、分注合格率、水质状况等
    其中: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井流压-注水井静压)
    3.3.2注采平衡及压力平衡状况(注采单元)
    ①单元总体注采平衡状况
    ②纵向上分小层注采平衡状况
    ③平面上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等
    3.3.3水淹状况
    水线推进及水淹状况(运用插值法绘制含水等值线图,分析水线推进状况,进一步分析油层水淹状况、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有条件的注意利用小层产吸剖面绘制不同小层的水淹状况图,可以使分析更为准确);
    3.3.4水驱效果
    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图版法、含水上升与理论曲线对比等方法评价分析区块(单元)水驱开发状况
    ①水驱采收率(主要运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分析采收率状况,使用时要求油藏综合含水高于50%);
    ②含水~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与图版进行对比来进一步分析水驱状况);
    ③含水上升率及含水上升速度
    其中,含水上升率=(阶段末含水-阶段初期含水)/阶段的采出程度;
    ④运用相渗曲线及分流量曲线分析含水上升的合理性(方法:利用分流量曲线回规出理论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再与区块实际含水上升运行曲线对比,进而分析含水上升是否合理)。
    3.3.5稳产或递减状况。
    4、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分析的关键是储层非均质性、开发方式的不均衡性,核心是寻找剩余油富集区,为指导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4.1存在问题
    ①注采井网的适应性问题(井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
    ②储量的动用状况(结合两个剖面进行具体分析);
    ③注水的合理性(注采是否平衡、注入水是否有效利用、有无平面指进或单层突进等);
    ④开发效果是否变差(含水上升是否异常、采油速度是否合理、压力水平保持是否合理等);
    ⑤井筒、地面集输、处理、回注系统等。
    4.2潜力分析
    ①注采系统的调整效果的潜力(如转注、分注、调配水等);
    ②层系的调整潜力;
    ③油水井工作制度调整的潜力;
    ④油水井措施(储层改造、补孔调层、酸化提液、卡水、分注等)潜力等。
    5、下步工作建议
    主要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及潜力提出切合实际的调整工作建议。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17 10:07
  • 签到天数: 8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11-18 0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这太抽像了:o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5-10 14:28
  • 签到天数: 252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7-12 1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9-6 11: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9-5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具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3 11:47 , Processed in 0.0633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