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4-5 22:43 |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前身是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1956年,由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的半数师生和重庆大学部分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设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该专业为成都地质学院创建时开设的五年制专业。 经全体教职工五十年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和历届校友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于1980年获准为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建设成为国内油气地质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以该重点学科为依托,于1990年与西南石油学院共同建成“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3年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勘查系遂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1994年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新建了石油工程专业(油藏工程方向),该专业分别于1996、1998年建成油气藏开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国家教委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与相关专业合并为“资源勘查工程”二级学科,相应的博士、硕士授权点与相关学科合并为“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硕士授权点。2001年经教育部重新审定,“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再次获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2年1月石油系更名为能源学院,主办有“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藏开发工程”两个硕士、博士授权点及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地质工程”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方向和“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学科工程硕士授权点。2005年经批准新增设“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硕士、博士授权点。 能源学院现设有“石油地质系”、“石油工程系”和“石油地质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石油地质系的本科专业培养方向为“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勘查)”;石油工程系的本科专业培养方向为“石油工程”。 本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11人(含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20人,讲师6人,助教3人。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1人获霍英东教学奖,1人为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2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一批年青的博(硕)士学位获得者已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要骨干,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近十年来,我院根据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的有关精神,全面探索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外语、计算机、经济分析、科技管理方面的教学和实践环节;编写教材20部, 其中2部获部、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了基础地质与石油地质、石油地质与石油物探、石油勘探与石油开发相互渗透的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1次、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三等奖4次、多次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近两年来,通过专业调整,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培养有创新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创全国名牌学院和名牌专业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国际合作,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深入探索。 八十年代以来,我院承担国家“六、五”~“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横向协作项目210余项, 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 出版专著3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文章100余篇。1992年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建成“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使我院在储层地质、复杂油气藏形成理论与勘探评价技术、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及油气聚集规律、排水找气、裂缝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分析、盆山耦合关系、油藏(储层)地球化学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 部分达到国际水平, 学院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石油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官方网站】http://www.energy.cdut.edu.cn/news/
[ 本帖最后由 一城风絮 于 2009-2-20 23: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