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337|回复: 0

农民大学生减少曝露了怎样的社会痼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4 18: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农民大学生减少曝露了怎样的社会痼疾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1月23日《广州日报》)
    总理的这番话让人心酸,更让人反思农民大学生减少曝露了怎样的社会痼疾。虽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但中国依然存留着农业社会的影子,13亿人口中依然有7亿农业人口。但现实是,现在农民大学生的比例却不足10%,比总理上大学的时代大幅跌了70%。这些个数字化的比对,残酷地说明中国高等教育严重失衡,也可以说大多数的农民子弟与大学无缘。
    这不仅加深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也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更导致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如果这种景况持续下去,那10亿农民和其子弟似乎永远是蹩居社会底层的草根,而6亿城市人则更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和谐、平等而是对立两极。所以,农民工大学生减少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大事。
    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投入低、教学环境差,大学招生倾向等。但除了这些,还有更深层次的矛盾难以解决。一是大学学费太高,一个学生本科阶段读下来,全部费用加起来最低也要5万元。而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在2008年是4140元,这就意味着一个三口之间的农村家庭拿出4-5年的全部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二是看不到前途。在计划经济和国家包分配时代,上大学就意味着吃商品粮、捧金饭碗,这样的大学诱惑早已成了历史。现实是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了业去面临着一职难求的尴尬。三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使中国变成了全球的“制造基地”。这本是让国人骄傲的事,但那些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工厂也大量需要低端的劳动者。于是产生了打工潮,每年外流的农民工将近2亿。上完初中就去南方当“打工仔”、“打工妹”,已经成为农村少年惯性的选择。
    这种看似自愿的弃学大工现象斩断了农村孩子继续学习深造的教育链,上大学的自然就少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中国社会最难解最悲戚的地方。所谓难解,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单单是激活中国人的市场意识和催生一大批的工厂,也是法治启蒙和一场提高公民素养的社会革命。然而遗憾的是,市场经济提振了我们的硬实力,但是在体现社会公平的软实力方面却带来了新的问题。所谓悲戚,是广大的农民工撑起了“中国制造”,而这其中就有为数不少的弃学打工者。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蕴藉了太多农民工的汗水甚至是血泪。而这样的市场代价是昂贵的,也是值得反思的。那些放弃高等教育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们,他们在为中国市场创造出可观利润的同时,却使中国教育的人才储备大大降低。此消彼长,反照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社会生态。不可否认,在广大农村,上学无用论正在弥漫散射,看看那在春运中焦渴的眼眸和疲惫的背影,就可知晓社会化的急功近利和物质性的短视会衍生多少社会难题。
    正如低端的“中国制造”要升华为“中国创造”,中国教育也要深刻反思和改革。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各种政策设计,一方面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大学学费,让农民养得起大学生。此外,就是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让大学生学有所用,让农民看到培养大学生的希望和愿景。更重要的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稳定农村师资力量,才能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保证教学相长,形成稳固有序的继续教育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20 15:59 , Processed in 0.0653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