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70|回复: 3

空气变馒头:那些秒杀芯片和诺贝尔奖的黑科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09:26
  •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1-10-15 1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品质源于技术 服务源于态度
    这是阿什卡微信公众号第931篇原创文章
    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


    1、淀粉是个什么玩意儿


    人体主要有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主要是建材,构成身体;主要是能量,驱动身体;脂肪主要是物资储备,也当建材。当然三者可以相互转化:


    01-三大营养.jpg


    做馒头的面粉里,这三样都有,其中淀粉最多,占70%+。所以前段时间刷屏的“馒头”,准确地讲,仅指“淀粉”。


    所谓淀粉,就是葡萄糖勾搭在一起,组成的一种多糖。为啥要说“一种”呢?因为多糖的存在形式有很多,比如植物的纤维素、虾兵蟹将们的盔甲,等等。


    我们吃淀粉,目的也是为了把它分解成糖,为我所用。


    糖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混搭的分子,而且H与O的比例总是2:1,所以糖也叫碳水化合物。比如葡萄糖——


    02-葡萄糖.jpg


    瞧,集齐6个碳原子(C)、6个水分子(H2O)的原料,就可以召唤一枚葡萄糖分子。如果这里面的碳原子,是从二氧化碳里拆来的,那就是“空气变馒头”。



    2、馒头自古以来一直是空气变的


    我们吃到的淀粉,主要来自植物。而植物的淀粉,就是靠光合作用,把水分子的H拆下来,抓取二氧化碳,一通神操作,组装成葡萄糖。


    有了葡萄糖,就可以合成淀粉、纤维素,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植物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植物确实是喝西北风长大的,动物们是间接喝西北风长大的。


    空气变馒头,在地球上至少存在30多亿年了。


    虽然这是一门古老的技术,但其中涉及到的科学理论黑科技,在今天的人类看来,依然尖端前沿。比如——


    光化学、光电效应、分子组装技术、微流控技术、能量转换技术、膜技术,等等。有的技术,人类至今望尘莫及。


    下面,我们走马观个花。


    3、远古技术的狂拽炫酷


    这些技术,被集成在巧夺天工的结构之中,其设计之美妙、工艺之精巧,即使是令人类津津乐道的芯片,也会自惭形秽。


    不服的话,我们先看一眼核心部件:叶绿体。


    03.jpg


    叶绿体的尺寸,是微米级,但它里面装了几十个基粒,基粒的直径大概在0.25~0.8微米之间。而每个基粒,又是由几十上百个类囊体组成——


    04.jpg


    你可能说,类囊体虽小,但依然是微米级的,没法和芯片中的纳米级结构比吖。


    05.jpg


    别急,类囊体不是芯片中的元件,而是芯片本身。准确地讲,类囊体的相当于芯片,复杂美妙的精细结构——光系统、电子传递链、水力机械……都集成在类囊体膜上了。


    06.jpg

    △ 以后聊到的结构和工艺流程,都在这张图里了,可点击放大看。


    目前芯片内部结构的制程极限是5纳米,而类囊体膜的厚度只有5~7纳米,它在人类的制程极限这么薄的空间,集成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元件和线路。


    在基本元件里,还有更精细的元件。比如“光系统II”、“光系统I”,里面就集成了一系列光学元件……


    体验了顶级工程美学,接下来该盘点黑科技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09:26
  •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7: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萝卜锅 于 2021-10-15 17:50 编辑


    4、光电效应与光化学


    光系统II有四大功能:①吸收光能、②光生电并输送到指定位置、③拆开水分子、④精确分拣原料。


    这几大功能,如果做成机器人来实现,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它该有多复杂。


    但光系统II只需外天线、内天线、反应中心三个部分就搞定。真正的结构简单,功能强大。


    07.jpg


    先是捕捉和传递光子,流程:外天线→内天线→反应中心。


    光子被捕获后,一路传递到反应中心,能量转化效率超过95%,损失不到5%。效率高到没朋友。人类的光伏技术,实验室最高转化率只有47%,实际应用能达到30%就很牛了。


    到了反应中心,发生光电效应,也就是光生电,拆掉水分子(光化学),并且把零件分发出去——排出氧O、压入氢H+,输走电子e-。


    捕光,是上百个色素分子之间的击鼓传花;拆分,也是上百个分子的协作流水线。这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发生在10-15~10-7秒,也就是皮秒甚至飞秒之间。


    皮秒什么概念?光1秒能绕地球7圈半,但1皮秒只能走0.3毫米。


    那么,H+和e-去哪儿了呢?


    5、电子操控——微流控技术


    先说e-,我们管它叫电子甲吧。它被送进“电路II”,精准快递到“光系统I”。这里用到的是微流控技术。


    人类是1970年代提出这个技术的,简单讲,就是利用微型管道,操控微小的流体。目前,我们可以用它操纵细胞,比如细胞分离、分选、聚焦等等。


    08.jpg


    每个细胞,都是百万亿至十亿亿个原子组成的大家伙。而电子在原子面前,就像乒乓球VS鸟巢体育场。能操纵细胞,人类已经牛得动不动就叉腰了。


    话说电子甲,被送到光系统I干嘛呢?精准抢夺电子乙的位置。电子乙亏了吗?没有。光系统I给了它一个光子的能量,成为“获能电子”,进入“电路I”,执行下一个光荣任务去了。


    可想而知,植物精确操纵电子的微流控技术,是有多变态。


    但更变态的,还在后面。


    6、微型水电站——膜技术、能量转换技术


    电子通过电路II时,它的一部分能量,用来把H+泵入内囊体腔。干嘛呢?给水电站蓄水。


    物质分布,总是倾向于平均。所以,物质总是倾向于从浓度高的一方,流向浓度低的一方。就像水水往低处流一样(势能)。


    电子不断把H+泵入内囊体腔——那么,腔内的H+浓度,就比腔外高。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H+,要往墙外跳——这就相当于水坝蓄水。


    那么H+从哪儿流出腔呢?从指定通道。这里就要用到膜技术。


    膜技术的功能,就是“选择性分离”。最简单的比如滤纸,可以过滤掉杂质。医学透析就是一种比较粗糙的膜技术。


    我们体内的膜技术,那就不知道高端到哪里去了。最简单的,比如细胞膜,允许水、氧、有用的蛋白质进入,同时拒绝无用的蛋白质、病毒等。


    类囊体膜技术也不遑多让,它不仅集成了精细复杂的装置,还能准确分离氧、氢、碳、电子等粒子,让它们各安其位。


    H+的指定通道,在“ATP合成酶”里。这是一种分子级的小发电机。


    09-ATP合成酶1.gif


    H+流过,带动这台小马达,以大概100转/秒的速度,装配电池ATP。在微米级的空间顺畅运转,完美实现了“势能→机械能→化学能”的转换。


    电池有了,原材料呢?



    7、葡萄糖装配——分子组装技术


    该电子乙“获能电子”出场了。集齐两个获能电子,就可以把流出来的H+,安装到快递小哥“NADP+”身上(还原辅酶)。快件就是e-和H+。


    聊到这儿,我们不得不佩服整套工艺设计之巧妙。这套能量转换科技不仅黑,还很鸡贼——电子e-、氢离子H+不仅是动力,还是原料,真是物尽其用,吃干榨尽。


    现在关键来了,核心材料C呢?这就要用到另一项黑科技了。


    分子组装技术:利用原子、分子的作用力,以及运动规律,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和器件。


    目前人类正在积极探索这项新技术,可以制造一些简单的结构,比如这个小马达——


    图片 1.png


    灰色部分可以旋转,驱动这个小车。由于制造分子机器,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非常了不起。但比起生物体,就是蹒跚学步阶段。


    分子自组装技术,只是生物体的基操。DNA、蛋白质等复杂、精细、功能强大的结构,都是分子自组装的杰作。比如刚才那个精细美妙到天际的发电机。


    下面要聊的,就是葡萄糖分子自组装技术——暗反应(没有光子参与)。


    简单讲,就是抓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快递小哥送来的e-和H+,以及电池ATP、中间商“RuBP”等,组装成葡萄糖。整个工艺很复杂,就不细聊了,看图,留意一下C的动向就好——


    图片 2.png


    暗反应的流程,是从3个RuBP与二氧化碳组装开始,制造出产品后,到再生3个RuBP结束,然后重新来过,是个如假包换的“循环”。


    这个循环是卡尔文发现的,所以叫“卡尔文循环”。


    图片 3.png


    每一次循环,输出一个产品G3P,是3碳体。集齐两个G3P,就可以组装一个葡萄糖——6碳体。


    接下来,就是葡萄糖被磷酸化,“淀粉合成酶”等各种酶出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葡萄糖组装成淀粉了。暗反应过程很耗能,最终固定到淀粉中的化学能,大概不超过所吸收光能的2%。


    整个工艺流程也是一言难尽,我们就聊聊装配工——能干的“酶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09:26
  •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8、神奇的酶


    机枪发射子弹后,一排排子弹被拆成了蛋壳、弹头,但机枪本身没什么变化,就连能量也是来自子弹,而不是机枪。


    机枪的结构,就是为拆子弹而生的,换句话说,它是拆子弹的专用工具。


    现在,联系一下化学反应,你会想到什么?对,催化剂——掺和特定的化学反应,但不参与反应,能改变反应效率,自身却不发生变化。


    酶就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只不过,酶的结构精妙绝伦,为专业而生,所以无论是从效率上、种类上,还是从产品复杂度上看,都是无机催化剂望尘莫及的。


    就拿ATP合成酶来讲吧,我们体内消耗的能量电池ATP,这玩意存货不多,基本是现用现造,每个细胞,每分钟可以组装1000万个ATP,你没看错,1000万个/分钟,一个成年人,体内每天组装的ATP,可以相当于自身体重。


    再比如DNA复制,成千上万个聚合酶分工合作,形成完整生产线——这边读模板DNA,那边打印新DNA,效率令人瞠目结舌——相当于每秒读取、打印3万字,比机枪快多了。欣赏一下慢动作:


    10-DNA复制.gif


    聊到这儿,人工合成淀粉这事儿,就好理解了。


    9、这次刷屏的中国科学家做了什么?


    简单讲就是:优选、集成了一条淀粉合成的新路线,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其中的每个反应,都是现成的。比如:淀粉合成酶,把葡萄糖聚合成淀粉;CO2在电氢还原作用下生成甲醇(CH₃OH)等。那是不是说,这个新路线没什么创造性呢?当然不能这样说。乔布斯做出第一台苹果智能手机,里面的电子元件都是别人现成的发明,但把它们集成为智能手机,就是了不起的创造。


    前面介绍的植物合成淀粉工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要60多步代谢过程,形成淀粉的“光能→化学能”转化率为2%。


    而中国科学家绕过了植物抓取二氧化碳进行加工的门槛,从甲醇出发,充分发挥酶的作用,只用了11步核心反应,分四个大模块:


    11-步骤.jpeg

    这图怎么看?大致是:每组箭头为一步,箭尾是原料,箭身是添料和酶(椭圆圈里的),箭尖是产品,也是下一步的原料。


    合成淀粉的整个过程,生产效率大概是传统农作物的8.5倍。增了产、提了效,这就是优选、集成的功劳。


    优选、集成,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拿我们熟悉的石油勘探开发整个流程来说吧,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种工具软件帮助实现,这些软件功能既有特色,也有交叉,又各有优缺点,而且有的可以兼容,有的不能兼容……如果各环节都是自行其是,现用现抓,无疑会付出巨大的时间、经济、试错、修正成本。怎么办呢?要专业团队来优选、集成。


    阿什卡就是这样的专业团队,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国际油气软件的优选集成、推广应用,形成了从勘探到开发全流程的软件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降本、增产、提效”的作用,已是久经考验,有目共睹。


    就像这个中国团队所做的那样:在世界科学家积累的、浩如烟海的研究数据中,选择可用的技术路线,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反复拼搭、实验,最终整合出这一条11步的路线,并且,还改造了三种酶,从而达到目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09:26
  •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7: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0、离实用有多远?


    这条技术路线证明了:我们可以在非生物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做到实用化,至少可以解决人类未来的两个大问题:


    一是碳排放问题。用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加工成淀粉。


    二是星际旅行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离开植物,利用人体代谢出来的碳,解决食物问题,实现宇宙飞船、外星上的碳循环。


    但目前的技术路线,离实用还差得远,更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植物从空气中抓取二氧化碳,加工成淀粉,全程是自动的。而人工合成淀粉,绕开了这一步。二氧化碳不能从空气中抓取,只能制备二氧化碳、氢,提供高温高压等反应环境,合成甲醇,作为起步原料。这样,不能解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不能解决碳排放超标、宇宙飞船中的碳循环问题。


    并且,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提取制备是问题,就连储备也是问题(感兴趣看看本期封面文章,就可以深刻体会)。


    其次,植物玩儿光合作用,抓取和利用太阳能,其物理和生化反应的全套高精尖设备,都是免费的、绿色环保的。而人工项目中的能量,虽然也是利用太阳能,但是,我们要先消耗资源,去采矿、制造太阳能板、设备等等,并且无法回避损折、维护、更新的刚需, hold不住星际旅行、外星移民级别的时间长度。这和植物的全套自动免费、循环利用无法相提并论。


    再次,有的科学家认为,如果从甲醇出发,直接用甲醇培养酵母等微生物,作为食物,营养更全面,技术路线更短,成本更低,各方面都比造糖更值得考虑。


    所以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目前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远远谈不上实用化,


    但无论如何,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实现,是迈出了突破性的一小步,为这项技术走向实用的那一大步,开了门,奠了基,提供了人造生物大分子的无限遐想,意义非凡。


    12.jpg

    -END-

    相关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9 21:42 , Processed in 0.0771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