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疯狂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以后,腐朽的西方闹起了工业革命,机器润滑的需求猛增,人民日益疯长的夜生活及润滑需要与动植物日益疲软的供应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一矛盾,成了发家致富、名利双收的捷径。
1852年,加拿大地质学家亚伯拉罕·格斯纳博士,发明了从煤炭中炼制煤油的工艺,煤油提炼厂纷纷雄起,照明成本大幅下降,入夜之后,万家灯火更加持久。
煤油虽好,但煤中取油,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依然不低。谁能寻到更好的油源,谁就是比格斯纳博士更靓的仔。
实际上,更好的油源,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它会从出其不意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冒出来,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流成小河,汇成小湖。你知道这就是石油,石油流到地面,轻质油很快就会挥发,剩下沥青。
只要是有石油冒出来,被当地人发现,就会被拿来烧火、点灯,当成药材等等,所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祖先老早就开始采集、使用石油”的记载。甚至有的民族打的水井、盐井,偶尔也会冒出一些石油。然而,这都是偶得之物,不会形成产业。
所以说,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宝贝,不管什么东西,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被合适的人发现,才可能成为宝贝。
比如石油,从一个名叫泰特斯维尔的小山村冒出来,就可以点燃一场能源革命。
185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一个名叫乔治·比尔斯的青年,在探亲途中,路过这个小山村,发现小村味道不一般。原来,村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水面,长年漂浮着一层黑色的石油,气味呛鼻。本地正黄旗虽不知这玩意是啥,但知道周围别的村都没有,就俺们村有,肯定不一般,于是把石油视为“神油”,有病治病,没病烧火。
比尔斯突发奇想:这玩意儿烧起来如此风骚,用来照明会不会艳压群芳呢?于是他决定,拿着石油样品,找人投资合作。
所有人都认为比尔斯疯了,你连PPT都没有,单凭一瓶黑乎乎的黏液,就去找人来砸钱,哪个疯子会上当?
然而,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疯子太多的缘故,比尔斯真的找到几个合资合作伙伴,决定冒险干一票。
这伙临时组建的投资团队虽小,却并不是乌合之众。他们的第一笔钱,花在了科研上——找到耶鲁大学的西利曼教授,对石油进行化学分析,了解它当燃料究竟有多大前途和钱途。
1855年4月16日,一份划时代的实验报告被提交到团队手中。放眼看去,西利曼教授的报告可以说是一份喜报:
石油蒸馏产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石油可加热到各种程度,进行蒸馏,分离成几种组分,每种组分都含有碳和氢,其中一种,就是高质量的、可用于照明发光的油。
从报告可以看出:很适合照明、很方便提炼。说明大方向八成是对的。
下一步,就是关键了,怎么搞到这些油。像村民一样守在溪面上捞肯定不行,一是村民不让,二是让也不够。但要是挖洞直取的话,山上全是石头,谈何容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56年,在名来利往的纽约街道上,比尔斯正在信步思考人生,忽然百老汇大道的巨幅广告映入眼帘,广告主似乎要把花出去的每一分广告费,都转化成文案,倾吐给观众,十分啰嗦:
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钻井工艺,用来取水。现在,钻井取水的技术已经甩传统技术N条街了,我公司的井架,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工具,比中国的还先进……
比尔斯一看,钻井取水可以,钻井取油为什么不可以?赶紧找到合伙人,一商量,感觉蒸汽机打井,有搞头,值得一试。
那么问题来了,谁去落实这个疯狂的想法呢?这样的人才也不好找,毕竟,没人干过这种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