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936年,四川油矿勘探处成立,购买德国旋转式钻机4部。
1937年开钻,1938年钻达1400米,发现天然气。这是我国使用旋转式钻机完成的第一口天然气井。先是采用德国鱼尾钻头开孔,后改用美国牙轮钻头,加快了进尺。
这期间,新疆委托苏联勘探石油,从1938年到1942年,钻成油井23口。最深油井达1453米,应用了现代化重油泥浆、井口装置。1943年,苏联撤回技术人员和设备,独山子油矿开发就此停顿。
△ 苏联专家在独山子油矿
1938年,酒泉盆地,我国地质学家孙健初,与严爽等一行工程技术人员,骑着骆驼,顶雪踏冰,通过观察天然冒出的油苗、沥青,欣喜地判定,老君庙地区具有油气开采价值。然而,没有钻机,怎么办?
1939年,中共中央决定从延长石油调拨钻机,驰援老君庙。这两台钻机是延长油田建矿时留下的德制顿钻式、钻深200米左右的浅钻机。
1939年3月,石油河边上,老君庙一号井钻到88米处时,抵达第一层油层。这口井从地质勘探、钻井、完井,全套技术人员都是中国人。
△ 一号井
玉门油田由此萌芽。到1949年,玉门油田打井47口,产油52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5%。玉门油田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强的能源支撑。
1941年,钻出高产的八号井,发生剧烈井喷,无法控制,所以喷了1年多,最高峰时,每天要喷4000多吨,奔流成河,附近村民只好搬到山岗上避难。
4
钻探,是与不可预知的地下变化打交道,各种奇葩事故只有想不到,没有遇不到。
在处理各种事故的战斗中,我国钻探技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1946年后,水泥固井、高比重泥浆配制、井下打捞等技术已经慢慢掌握。
从延长石油厂用机械化顿钻打井算起,截至1949年,全国共钻出168口油井,钻探总进尺71000米,开发了延长、独山子、玉门三处油田,最大井深1500米以内,900米进尺至少要半年时间。
解放后,新政府接收各类钻机14台,其中旧政府从美国进口的金刚石钻机9台半(其中一台缺附件),日本钻机5台。
1950年春,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开班,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钻探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各类短期钻探训练班也陆续开办。四月,李四光回国,九月成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
△ 李四光
同年,将一家私营机械厂改建为地质机械厂,加工进口设备的零配件、钻探管材等,同时筹建张家口探矿机械厂。
1951年,中国和苏联在新疆合办了中苏石油公司,迅速恢复了独山子油矿,钻探步子越迈越大。同年,苏联专家莫谢耶夫,携大批苏联钻探设备、器材到玉门,共建社会主义新油田。
1952年,我国又陆续从苏联进口了大批KAM型手把钻机和3ИΦ型油压钻机,使用合金-铁砂钻进。
这时钻探技术整体更加成熟,9个月可完成3200米进尺。1951~1957年这7年间,钻井进尺等于过去十一年总进尺的20倍,在老君庙周围,开发出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三个新油田。
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是建国初期石油技术和人才的苗圃:率先使用了涡轮钻井、放射性测井等多种新技术,向各地输送人才三十多万人。我国石油工人的代表、铁人王进喜,就来自玉门。
5
1954年,中苏石油公司的权益全部归中方所有。中苏石油勘探合作转向了克拉玛依。从1955年起,克拉玛依的探井陆续喷油,克拉玛依油田由此萌芽。
△ 苏联专家在克拉玛依
这个时期,我国聘请了苏联的机械、探矿工程、泥浆、钻探等各方面的专家,来华指导和培训,使我国钻探水平迅速提高。
在钻进工艺方面,因地制宜,按岩性选用不同形状的硬合金片,镶制不同型式的钻头,提高了效率。大力推广一次投砂法、铁砂钢粒混合钻进法,并对钢砂钻头的材质、水口等方面不断改进,取得了显著效果。
1953年,我国第一部《地质岩心钻探操作规程》颁发。
1949~1958年间,全国石油钻探累计进尺500万米以上。仅1956年,就钻成了八口3000米的深井。
在此期间,青海、柴达木、四川、大庆、扶余、辽河、华北等地,相继发现油气田。
当然,也钻出了多处地热。五十年代,北京小汤山温泉打出了20多口井,水温50℃以上,主要用于温泉疗养。
△ 小汤山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