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3324|回复: 4

[职业规划] 【随感】人的坚守与突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0-6-4 0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大约是七年前,我回家乡跟中小学同学聚会。

    很多同学会跟我提及一段我已经完全遗忘的往事:初一的时候,代数课上我当着同学的面指出了老师的一个计算错误。超过半数的初中和小学同学认为我从小就跟他们不一样,他们看到我不太正常的行为的时候会延续这种思考脉络,而且坚定认为我后来跟他们走了不太一样的路径也是起源于这件事。也就是人会因为他天生的东西最终形成他的人生轨迹。

    这让我想起自己读史记留侯世家,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传记之一,充满了鬼魅和隐喻的氛围,基本上从正常人的角度都能看到这些记载的荒谬。司马迁记载下这些传说,也许只是在告诉我们他确实搜集到了这些传说,并不说明他相信这些传说。但是好像后人却少了这种分辨力,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他的留侯世家、刺客列传中的故事,好像这些故事还渐渐的生出了人生的道理。道理还繁衍出了更多人生故事和人生轨迹。

    但是我这一部分传奇,更应该感激这位叫曲智长的代数老师,他在课堂上对一个当面批评他错误的同学采取了超乎常人的包容。而那个指出错误的同学则应该好好的冷静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才对。曲老师并未在这一次聚会上参会,所以他也没有被褒扬。本来一个偶发的事情,却好像让很多人——可能除去当事人自己——记忆犹新,甚至还总结出来一些基于这种故事的道理。就像留侯世家一样渐渐的在小学和初中同学里形成一股潮流。听他们胡诌这些,我也很享受,但是并不快乐。因为我注意到了这些当时还是刚刚四十出头的人过早给自己下了定论。

    大多数小学和初中同学,从十七八岁就以各种机缘进入到我们长大的那个采油厂工作,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处境和今后的发展,甚至对自己应该作的总结也都只能在一些小的故事上去寻求答案——也许就像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看大约五十年前的张良吗,很多真正影响到他们决策的因素已经褪去,把一些无谓的传奇绑在他们身上作为命运的标签。就好比说,我很早就已经在阳光石油论坛注册了会员,但是一直到跟小学中学同学聚会的这一年才开设版面要讲一讲自己在过去的经历和可能规避的各种风险。如果我不选择这样作,很多人也不会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会认识很多朋友。但是就在大多数同学希望用一个定论说服自己的时候,我在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刺激自己再多走一步半步。

    作人,越是到了这种时间反复打磨的边际,越能看到自己的渺小和荒谬。我在小学和初中同学之中资质平庸,在高中大多数同学之中更是一个下等生(不是学业,而是综合素质)。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也应该没有什么故事可被记录,甚至还更可能因为自己是一个悲观论者提前自我否决。这些话并非自谦,而是经历了这些年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人生,在面对任何机遇都要更多向着可以能力突破的方向去选。只要坚定去选,资质那些东西就会渐渐的显露出劣势。我曾不止一次提及我大学有个同学叫石庆冬,是一个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都堪称年级倒数的人,但是他却是我们同学中罕有的博士,入职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并一直以一种我们没有的气质生活着。我反复讲石庆冬这个榜样,讲人这一辈子并不会被自身资质限制,反而可能会被自己的选择方向限制。越是到这个时强烈感到他作为榜样给我的启迪。

    很多年前,我一个老板给我推荐《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我曾经很努力向这本书学习过。但是以我当时的心智也很清楚世间的观点总是复杂而多样,团队如果希望更长久的发展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塑造或者筛选成一个模式。再比如说,我的英文听力突破是从Tony Robinson的成功学演讲里练出来的。我很反感于Tony宣传的成功学,但是却很得益于他快速而完全高中生程度的语句表达。

    一个观点,在你明确知道与自己认知有偏差的时候,如果你肯花些时间学习和掌握其核心,对你的助益其实常常远大于你从自己认同的观点中学习。这就是我们在事务(无论是技术性的还是管理性的)上寻求突破时所需要的技巧和胸襟。

    另外一个常常看到的情况,不是对于资质与成就相关性的评估问题,而是丧失阵地的问题。前者,我觉得是尽量拓宽选择权的上沿儿,后者我觉得就是堵住自己选择权的下沿儿。

    我是一个渺小、平庸的人,只是我比大多数本与我一样平庸的同学更傻一点,坚持一些我觉得必需存在的底线。

    这些底线,最大的帮助,就是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不会让我自己把自己看低。

    今年是我离开国营体制的第十八年。我粗略算过,十八年里有七年都在做Petrel,五年在做油田管理,从接触地质建模就从未选择放弃统计学这种思考。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经历过多达十一家公司(包括一些有明确入职意向的,但是不算自己拿到offer的)。照一般HR看来这都是一个不好的经历,也会得出我容易跳槽的结论。但是我这一辈子坚持的就是在这些公司中希望保持自己专业和职业底线不被利益动摇。我只会选择底线,哪怕因此暂时失业。所以我现在仍然相信自己是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的人,很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也比很多同行更尊敬和忠诚于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有这样的底气,我相信自己可以在最底线的位置跟所有的客户和雇主讨论价值发展空间——你可以不喜欢我的结论或者风格,但是你可以信任我的专业自尊和专业良知。我永远可以坦诚告诉你我理解的东西和我不会的东西,因为我需要用这些来换取客户和雇主发自内心的信任。

    在我看起来,一个医生只为一个医院的利益而做事,不算忠诚;无论站在哪一个医院里,一个医生的最低标准也是寻找:

    医神阿波罗,阿斯克勒庇俄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宣誓,愿以自身能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世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弟兄,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子,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此项之指导,虽然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做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吾侪虽不是救人之要,却也可以算是守土有责:你对于掌握的数据,有责任说清你对数据中信息和噪音比重的理解;也有责任说清在你构建的模式下哪些数据符合这个规律、哪些数据不符合这个规律;在商业利益面前,尤其是在所谓群体利益面前,我们最需要的是站在我们原专业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任由利益来左右。

    我相信妥协是谈判的机巧,但是为利益而出让底线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你就需要更低的一个底线去说服自己可以坚持站立。这也是我一再跟年青同行们说的:不要在专业上作假!如果是被你的主管领导逼迫,也要做一套自己可以相信的版本提交或者补交。惟其如此,我们才可以在选择中不至于一再压低自己的选择;也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在脱离了物质需求压迫以后不至于茫然无措。

    不总结了,毕竟不是小学写作文,还需要扣一下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1 08:16
  • 签到天数: 81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0-6-30 2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真正影响到他们决策的因素已经褪去,把一些无谓的传奇绑在他们身上作为命运的标签。”很认同这一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10 09: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7-9 11: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我比大多数本与我一样平庸的同学更傻一点,坚持一些我觉得必需存在的底线。
    这些底线,最大的帮助,就是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不会让我自己把自己看低。“

    跳了一次槽,才开始真正思考该给自己一个怎样的职业定位。懵懵懂懂之际,看了郝师傅的这句话,也许应该做的,反而是先去思考自己的底线应该划在哪里。

    谢谢郝师傅,发人深省,向您学习,并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4: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逛Linkedin,才注意到两件事:

    1、我父亲去世36周年。
    2、我大学毕业26周年。

    但是并不是要作个人的纪念,而是谈一件可能与历史解读有些类似的事情。

    记得还是刚刚入大学的时候,我的日文老师韩贞镐(hao)先生(せんせい,请读如sensei,其实鲁迅写藤野先生之时也必不是按xiansheng来读先生二字的)曾经提醒:你们人生三件大事都将在最近五年左右完成,而第一件已经定格:考学。

    先生所云人生三件大事:考学、就业、结婚,其实俱都是发生在年青人身上,其影响之深远甚至越是身处其中的人越是不解。

    先生是1932年生人,尤长父亲五岁。我认识先生当年他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者,头发灰白,精神矍铄。记得第一次讲课他就用很不讲理的方式给我们说,不要按照拼音和此前别的老师的发音去读假名,模仿他的发音就是正确的。先生这一点与父亲类似,有着某种他那个时代人的霸道和果决。

    他所说“三大事”,在我后来看来都是可以商量的,但是我感觉是理解到了先生的本意才要修订他的提醒。在先生生活的时代,这三件事足以改变人生是肯定的,因为这三件事在他这个世代的人看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可逆性。第一个考学,在他那个世代的人来说,入读大学是凤毛麟角,而且只要读了大学就等于拿到公职。第二个就业,他那个世代的人很少辞去公职,也很少人能够在公职体系内完成远迁调动。第三个结婚,他那个世代的人很少离婚,离婚所造成的麻烦在当时甚至可以说远远大于其它社会阻力。所以我们抽出先生表达的核心来看他的“三大事”就更为紧要些。

    第一件大事,是受教育的机会。第二件大事,是择业的机会。第三件大事,是择偶的机会。这真的可以说是年青人的三次关键性机会,尤其是他尚且不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的时候。

    教育。我大学时代并没有好好的读专业,而是化了十足的气力在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很多书现在如果再让我重读我都未必有耐心读下去,举个例子洪迈《容斋随笔》(别相信百度百科的介绍,那是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抄来的。这是古代笔记的代表,但是不是什么笔记小说,它本质上是《管锥篇》一类,旁征博引外加炫耀读书多的文人酸腐。)——这种接受或者寻找教育机会真是很难重演。即便是当时走着弯路,现在回看也很敬佩自己当年有走完那一段弯路的勇气,人会随着自己越来越有阅历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勇气去接受跟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

    择业。我这一辈子最终还是在O&G行业,这跟第一次择业和以后的每一次择业都有关系。一般来说,在行业上升期内,择业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会可能更为盲从,但是肯定也存在着一些人在追逐别的行业的上升而以为主动实则被动的择业顺潮而动。因为我进入O&G行业正好在这个行业的一个低谷期,之后择业则赶上过至少三次大幅油价波动。所以深感行业起伏实际上对于从业人员的发展远没有内因更大,很多讨厌这个行业而离开的人其实并未真的看到这个行业的冬天,而这个行业的冬天里似乎大多数也仍然按照既定策略在生活。真正因为生活倒逼被迫离开行业的人并不多,更多离开的人是打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行业。而且,这种换行者的核心,他们哪个行业也不喜欢,他们只是希望用工作换到生活基础——这是我们社会工作者中的绝大多数。

    择偶。我不举自己为例,因为我的婚姻并没有多少波折。我有同学,大学毕业就跟女友结婚,妻子家境很好反而给他带来了侧向压力,让他不自觉选择了婚姻外的情感依托,最终导致再婚。这种情况很多刚刚要大学毕业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人都容易遇到。与上文说的择业类似,这世上大多数人也同样并不认同婚姻中的爱情持续,他们只是希望用婚姻捆绑一些利益来度过他们被不断左右的人生。也同样因为没有核心爱恋和价值取向作为定锚,这些人在婚姻的稳定中一如他们在职业的稳定中困苦和煎熬,而有些慰籍本身又有危机随同,他们希望尝试着体味到生命意义的冲动就可能带来他们的预定故事土崩瓦解。

    三件大事如此之大,我希望能够像当年韩贞镐先生一样给大家提醒的时候反而是要说:受教育的机会、择业的机会、择偶的机会,都是伴随我们终生的大事,每一次选择和每一次被选择中都暗含着对我们人生的改变,我们可以一直接受教育、一直寻求择业、一直寻求配偶和自己的良性互动,我戏称之为“经营人生三基石”:终生学习、终生选择、终生与配偶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引一众百姓要围观考题,要议论前程。

    有个微信号“思想恒温”就在质疑“时代变迁,北大推许读书竟然还回到了高官厚禄的勾引”,胪列蔡元培各次讲话要旨均是“向往学问研究、向往真理自由”。这要是在年青时,我也会相信“更高的理想带动人类向上”,也会因此给这类公众号点赞或者增加关注。现在却更希望大家都能给你我这样的庸俗之人一定的生存尊严。

    如果你看看人类这个群落,很容易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生活原本就是无目的性的,也就是某些激进知识分子所谓浑浑噩噩。这是与受教育程度不相干的事情,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也同样大多数人并不认同职业梦想而更在意现实利益。我们民族的确曾经非常高调记念伯夷、叔齐、介子推(某种程度来说,确实需要批评现代人数典忘祖,很多年青一代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这类名字),完全就是因为这些人是“贤人不仕”的典范。

    但是,这种人在我们长达两千五百年可印证的历史记载(我采信司马光系统梳理的那个起点)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证明了他们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多数。但是我们却极难因此就将整个民族的历史简单抹黑了事。我是说,禄蠹并不一定导致我们民族发生灭顶之灾——虽然很多新中国的红学家试图这样引诱我去归流思索,而贾宝玉也正是这样批评的,——对于权势的向往、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人类社会组成部分(而且,正像我反复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里最有文化的那些人也正是因为总是要标榜君子之德而不愿意坦承自己的利益需求才导致了这个民族的精神领袖也常常是虚伪无常的骗子(请思考一下朱熹这个例子),反而没有我们看透的那些禄蠹们更见真性情些。

    况且,禄蠹的比例如此之高,朝廷如果不选这一批禄蠹去充任官员,也势必是选择了另一批禄蠹去充任官员。远了不说,至少是唐宋以降,我们完全把民族的基本运行都交给了禄蠹,反倒是“有理想的政治家”王安石、张居正都差点把老百姓折腾死。我不是说这两次变法的策略有问题,也相信这两位大政治家的设计都是要利国利民,但是他们都疏忽了他们的变法需要交给一批跟他们救国救民抱负不太一样的禄蠹去实施,而他们的变法最终也是因为实施中的困境而夭折。司马光、苏辙这一班所谓保守派难道不是饱学之士吗?难道他们的见识就真的比王安石、张居正短浅吗?他们是更加透彻的看清了实操层面的一些东西,是知道现实世界不按设计运行的常态而已。孔夫子也曾说:人至清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又所谓:天下汹汹,皆为利往。所以,王安石、张居正他们的失败其实早在他们设计之初也就可以预判而知。

    那么,我是说“有理想不重要”吗?不是。如果我们对照比我们民族稍微晚一点,但是起步却比我们高一些的“法国大革命”,我们就会看到跟王安石、张居正类似的一些理想主义者们也在做一些事情,他们甚至政见和宗教信仰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中间的每一个都被后来的历史证明了他们思想多么深刻和多么值得人类化更大的气力去保留:孟德斯鸠、伏尔泰、让-雅克-卢梭、德尼-狄德罗,这些人作为鼓动执行者无不最后走向了失败,但是他们的思想光辉却映照至今。我们甚至在他们互相攻喧之中仍然能够看到道德落幕之后的精神闪光,我们甚至在不能佩服他们的道德情操之后仍为他们的睿智和远见所折服。这就像,如果我们可以降低一点民族自傲感,去更晚一些时代看看鲁迅、胡适、陈独秀、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作为和贡献,在他们近乎刀兵相见的激烈交锋里看见的却是我们民族最后的一脉文明之星光。王小波在他们这些大师走后很多年才开始慨叹“沉默的大多数”(附带说一句,我写那些小说里的主人公名字设定起源于此),而我在王小波走后很多年才开始慨叹“无道德的官员是大多数”,其实都是这一脉星光的延续。

    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了用高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也习惯了用低执行标准去要求官府。我们的挣扎更多都是在这个剪刀差里。要正别人,不如先正自己:我们要用无道德的执行标准去看官府和别人,然后才能更容易代入,也知道求财求贤都是个人的欲望所追求的方向,但是真正需要衡量的却是做事做出的东西。放弃掉诛心之论才能让我们真正走向理性,也真正能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去看众生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18 23:48 , Processed in 0.0718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