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289|回复: 8

[职业规划] 我们为什么会停止学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9-11-12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我知道这很大程度上会变成一个哲学问题,所以我尽量避开过于哲学范畴的内容来讨论。

    学习,至少在我们中国人现今的主流理念内,是为了扩充知识。知识的来源其实都是经验或者前人经验的抽象和总结,所以我们向前冲刺,冲到了某个阶段以后就会有很多现成的经验或者“足够用”的经验在帮助我们筛选知识流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学习本身是需要极高的成本的。

    此前,我有很多小学或者中学老师、甚至相当人数的大学老师都在反复强调年青时应该更容易学习,记忆力好、接受快。随着我们在环境内逐步稳定,好像记忆力就开始不如学生时代,接受能力也开始不如学生时代。我知道这是个假象,非常容易揭穿的假象。

    就以我学习英文为例,原来在大学的时代我以第二外语为目标也学习过英文,并且也尝试过阅读类似简爱、小妇人、荆棘鸟之类的小说。并不成功。开始希望从油田出发去一家外企的时代,我开始听赖世雄讲座、看老友记,也没有明显提升。

    真正发生改变的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叫Kathy的华裔女孩儿,她是被老板派到中国进行业务对接的。

    Kathy懂中文,但是很差,当时因为需要交流才力荐我们学习英文。凑巧那个时候有个Gary也过来结合Petrel的软件设计风格研讨,Gary是个意大利裔美国南方人,自然是一句中文不会。本来Gary这个事儿也不需要我去深入勾兑,但是Kathy说要学以志用,那就拿Gary开练。

    当然最初效果并没出现,后来才一点点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就可以交流了,也感觉英文其实并不需要自己这么大的投入就应该可以学会。

    学习的成本高,高就高在你回过头看时会感觉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精力、时间、金钱都是处于过度投放的状态。

    但是,奇怪的事儿就是这一点:如果你规划出最为经济的投入,可能学习的最终效果却会远低于投入比例的感觉。每个在学习上有过突破的人都曾经希望把经验向其它方向拓展,希望用更为经济的方式、更为短促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尤其是那些短时间培训方面我们的功利性更强,精力时间的投放就更希望能够以小博大。应该承认,大多数人都是智力水平平庸之人,经验的总结和转移能力都存在着不够凝练不够精准的问题。所以在学习经验自我推广方面其实并没有真的把握核心命脉,没有上升到一目十行走马观碑那样的成效,更没有黄蓉妈妈那种极致的功用。

    勇于对自己承认这一点的人,很少。这就导致了很少有天资平庸的人能够用一种自己可以接受却代价比其他人稍微少一点的方式来重新学习。

    其实就学习本身而言,并不需要特别的东西,需要一个容器。

    佛教里有过一个故事,居士去访高僧,高僧奉茶。茶杯已满,高僧犹斟茶如空。居士惊叫:“茶已满!”高僧笑了:“居士犹如此杯,中间满满,茶无处容,我纵有千般佛法,与你无去处。”

    事情好像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仔细想想,如若在心里给知识腾一个地方去容纳,却不像倒掉一杯茶那么容易了。因为茶杯边上其实空无一物,我们心中的知识却是互相纠葛很深。新入者固须与旧存者和谐,就是真的需要把旧存者拔除也要断茎切根的大大动些手术。这一番道理对尘俗和离世之人是同等重要的:高僧已经入得方便之门,那么要他放下这些修行去体会人间苦痛也是需要他重做些准备的。

    其中尤其难的地方,并非切断跟前存的关联,而是我们很难分清楚我们现在手中哪些知识、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去切除——这每一分的经验和总结都是我们曾经以极高昂的代价换取,每一个切除都在对曾经的自己做着彻底的自我否定。

    我曾有个女性朋友,遇人不淑、婚姻多舛,她却极难放下自己的心思开启一段新感情。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有不甘”。虽然知道自己的精力、青春、热情都投给了一场失败,但是要把自己收回来却觉得前期投入过大,要直接“剁手”真是比死还难些!

    学习之难,的确是自己太满;这个满里,饱含的确是不甘。想得通这一层,才有机会上个台阶,走上几步看看高处风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15: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特根斯坦传,述及维氏投身罗素门下,
    ‘I am much interested in my German (Wittgenstein)’, he (Russell) wrote to Ottoline, ‘& shall hope to see a lot of him.’ As it turned out, he saw a lot more of him than he had bargained for. For four weeks Wittgenstein plagued Russell – dominating the discussions during the lectures, and following him back to his rooms after them, still arguing his position. Russell reacted to this with a mixture of appreciative interest and impatient exasperation...

    Monk, Ray. Ludwig Wittgenstein (Kindle Locations 865-869). Random House UK.
    我注意到西方的导师是与我们的导师多么的不同,他们欣喜于学生在自己所擅长并有十足把握的领域质疑自己,甚至于偏心于这样的学生,希望他们可以走出一条不同的路。事实也如此,维氏虽是学习数学逻辑起家却开宗立派成了新的逻辑学和哲学的奠基人,也是罗素发现的诸多天才之一。

    我们的尊师重道里尊师的成分太高,师的脸面比道的导向更为重要,这可能从根本上导致了学术——即便是儒术本身——上都很难再有更为合适的创见和提升。

    我们的文化里,老师的杯子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需要先声明一下:我并不认同这种划分方式,但是认为作者的思考有借鉴意义。

    我先说不同意的地方。这是一个老话题,mindset,思维定式。作者用一种Growth Mindset去批评其余的时候,似乎也在犯她自己所批评的Fixed Mindset。而我特别不能满意的地方在于:概念两分,一好一坏。我感觉大约是中国有周易的时代,先民思想会趋于这么单一,不管你如何把好与坏去杂混和“唯物辩证法”、“量变到质变”一下都没有解决自己的Mindset里只有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这种单线条思考古今中外很多,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落到政策上我们就叫“一刀切”,是我们特别需要小心的一种思维定式陷阱。

    但是抛开这个层面,我们去考察她推荐的方向,感觉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fixedvsgrowth-670x821.jpg


    我们中很多人并非真正的停止学习,而是不断向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向在添砖加瓦。这有时候的确是让我们难于再做更加复杂事务的关键,也就像这个作者所总结的那样。

    我相信这将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所以需要仔细整理以后再分几个章节来讨论。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9-11-23 10:17 编辑

    我想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远见。

    远见在英文翻译时,一般被解为foresight或者vision,但是这跟中文语境中的远见其实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我这里强调的是strategy,或者说strategic vision。

    vision本身太过泛泛,而且其实不能作为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管理者的定标支柱,——虽然很多民企在这样做,——很容易在过热之后疾速降温。我们说的strategy就是要有步骤、有计划的预估到风险空间和发展空间。

    给大家看一个典型的strategic vision

    I don’t think anyone in any industry is preparing for an easy time. The pace of change, whether it’s the geopolitics, technology, consumer expectations or the political changes here and elsewhere, is incredible. The best companies are those that prepare for the adversity. You don’t know where it’s going to come from, but you have to invest through the cycle and take a long term view of our business. Ours is a vital business that’s going to be around for a very long time. You don’t plan for things to come out exactly as you anticipate because that’s never the case. It’s a very humbling business.

    If ultimately combined demand for oil and gas declines, we will see that decline coming a long way out. If we’re oversupplied, we’ll adjust our investment and natural declines will take place. If there are advancements in the technology that allow for more rapid turn over in the energy mix, we’ll adjust to that as well. I’m confident oil and gas will be around for a long time. We can do our business in a more efficient fashion and get attuned to the things that are a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like venting and flaring. Ultimately, I think of our business as a critical one for mankind. Light heat mobility, mechanized agriculture, so quite literally the clothes we wear, the food we eat, requires affordable energy.

    https://www.houstonchronicle.com ... around-14849656.php


    单纯的vision,我们也有很好的例证:


    “就像我正在努力学习英文技能一样,新物种 FF91的超级计算平台也在不断学习并迭代以实现自主适应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在位于洛杉矶的’未来主义者测试实验室‘中,我们正在见证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诞生。”

    https://news.mydrivers.com/1/622/622502.htm


    用激情或者更远的认识去看待目前的进展,是我们现在浮躁社会的公共习惯和公共文化之基,这就会带来几件事情:一个就是革命式激情,希望用最正确的思想把异己铲除;一个就是高成本创新,希望让未来给现在埋单;一个就是循环式和抽疯式决策,远景目标像乌托邦,眼前操作像土匪帮。

    我说的不仅仅是国人,美国有个大火的Elon Mask。其运行轨迹其实跟共享单车并无实质性不同,惟一的差别在于他的饼更远一些,他的投资人比我们的投资人更有耐心一些。类似的产品,我考察过石墨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产业。这些最终会冲击整个人类的工业结构是必然的,但是短期内不管是什么人在尝试,应该说技术本身在商业上盈利的可能性是没有的。目前利用这些概念在做金融,是这一类行业的主流。说直白点,绝对多数是想要浑水摸鱼,跟老祖宗传下来的“金评彩挂,全凭说话”的味道更为接近,而离技术发展前沿未必足够近。有没有在其中持续在做的公司?有。像Google、IBM、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等都在不同的领域有些进展。类似的公司总量应该不大,更多的公司则只是抄袭为主、噱头为主的状态,新瓶装老酒、羊头卖狗肉。套用我大学刚刚毕业的一个段子:“这一类公司,全拉出去毙了,肯定有冤死的;隔一个毙一个,大部分还是漏网的。”

    背景文化如此,人罕能与之真正对抗,——像介子推、阮籍、嵇康、陶渊明、H. D. Thoreau的人毕竟太少,——我们也不能强求。

    但是落地到具体的操作,我们却应该有些基本的判断,至少可以在公司运行之中窥见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底线保留情况。

    举我自己为例,从新疆广汇转到洲际油气,当时是觉得洲际是一群人把自己的资产全部投向油气行业。在新疆广汇还只有很少很少的资源用于上游的时代(那个时候广汇实业市值千亿余,用于油气行业的可能就几十亿),洲际携再入A股的雄心而来,以一百七十亿投身中亚油气行业。还招募了中国各大油田的各阶层主管官员坐镇,加上中国正在拉近跟中亚、俄罗斯的外交之契机。当时虽然班子框架已经形成,但是各具体职能人员的职责还未厘清,所以我才觉得自己正可以此效命,也是全力以赴。

    我第一次意识到公司的管理——应该说是战略方向——有了严重问题,是当时参与“南哈项目(后来以苏克公司的名义部分并入洲际,人员完全由洲际提供和供养)”的一个研究报告评审,出资人参会时强调“大勘探、大战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并不比孙广信更明白石油。

    其实民营石油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管理层的战略目标并不与老板一致:他们总是希望依附于老板的资金来换取自己的单位年度指标的货币转换最大化。他们迎合老板们的各种胡思乱想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他们缺乏油藏管理和油田管理的经验,而是他们意识到私营老板们对于投入的缺乏理性的同时对于业绩考核缺乏全面和长远构思之后作出的底线以下的决策。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现在绝大多数私营油企的常态:老板没头苍蝇一样乱定目标,管理层忙着只是跟老板要钱,油田规划、油田长期保值、油田利润统统都管他娘。

    这样的乱象之中,做什么才是自己?

    我第一次看到公司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无法长期服务,——最初进入公司的一点私心,希望稳定的为一个长远发展的公司效力——当我需要用底线去跟整个管理层去抗衡的时候,自己只有滚蛋。但是,说实话我很感激这样一个缺乏长远规划的公司给我的启迪,我在洲际是呆了两年半,一直呆到他们想让我背锅为止。除了给我很多向不同领域涉猎和逐步重新成长的机会以外,它也帮助我理解了“文-戈”时期人性卑劣的根源。当人的利益或者生存受到威胁,当大多数人以为挤走别人就足以自保的时候,各种暗藏的心机都神经质一般爆发,在我心中犹如烛照。我这个人简单、直白,但是并不是说我看不懂事实,我只是觉得那些事实都无法扭转他们在底层自相残杀的命运罢了。

    它更锻炼了我的耐心,在我屡屡要辞职的时候能够重新把自己调整过来,用个人影响力来直接推动一些信息透明化、沟通简洁化的工作。在那样强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在主管领导反复如同精神分裂一般的折磨之下,我竟然执行了部分自己事业性的规划,赢得了相当部分同事的认同。这将是我职业生涯里难得的一次容忍,此前和此后我都不曾有过这样的耐性。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4: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亚马逊放弃中国以后,我们好像全民族都进入了一种网购战场大胜洋人的精神愉悦之中。

    亚马逊自然有它在中国运行的问题,但是我们也需要理解我们的网购模型,尤其是盈利模式上是有可能不如传统行业那么平稳和健壮的,因为很多网络公司还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期。所以我们暂时还无法确认亚马逊离开中国是我们的胜利还是敌人(如果我们喜欢这样敌我分析的话)在盈利面前的一种战略撤退。

    我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基于我此前的一些有限的经验。

    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国外,中国生产的电泵的生命周期短、检泵频率高、价钱便宜都是出名的。很多中国公司就发展这种“价格优势”,造就了中国品牌的“野蛮竞争”文化,这并不帮助中国整体上提升利润,而是让更多同质产品直接拼杀到大家一起在微利中挣扎。甚至我还遇到过国营公司为了保留某个区域分公司而恶意用亏本低价换取合同的案件。说它是案件,是这家公司后来还因此受到政府的不当竞争处罚。

    华为逐渐开始从幕后向台前转型,大家好像都很景仰它的狼性文化和战略眼光。

    我不能反对大家的景仰,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华为作为一家公司来说同样其实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低谷,——任何一个公司没有经历完整的经济退行周期都还不算是经受了低谷,——它最多也就是在自己的最盈利板块遭遇了其实自己已经有所准备的伏击,这伏击虽然比较伤害严重,但是其实还没到整个通讯领域的衰败或者更大的经济大萧条的程度,它还有现金流,它就还有喘息和自救的空间。

    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公司,其实是经历过几次石油行业的低谷的,只不过它是国营机构,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没有真正的生死存亡压力,也没有战胜这种风险的成就感。这些东西制约了我们总结中石油、中石化在面对困境中远比华为更睿智和更沉稳的步骤。

    华为的困境,还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为整个通讯业并未利润颠覆。所以它的准备自家cpu也好、自家os也好、自家market也好都是基于这个基础进行假设的。如果行业整体进入下行怎么办?也许华为也有规划,但是我们暂时看不到。或者说华为有足够的定理求取了通讯行业仍会发展的趋势预判。但是,华为其实在预判上是有问题的。我们只要对比阿里系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中国人口总数退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保险压力增加这些问题都在压制中国整体消费水平,对比来说印度市场势必是下一个二十年到三十年的短期红利区域。通讯产品也好,日常消费品也好,势必要顺应这个趋势去流转——最底线限度,我们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保压力两项就足以让未来十年的消费水平逐步下行,而印度的年轻化正在促使他们的消费上行。向印度投资,向多元发展也许是它们这些公司在今后生存的一个远景规划。华为目前的商业策略则显得急功近利,完全没有在商言商的底气。它的目标过于本土化,它的策略也许站在“中国视角”是成立的,但是作为一家全球经济体中的一部分则显现出过强布局不均衡性。这在跟阿里系的对比来看是尤为明显的。

    中石油、中石化的方式则是预存风险成本。跟私营公司不同,很多国营机构的优势就是没有现金流压力,他们在贷款和投资方向上的选择更有空间,这让他们会在低谷时期加大室内研究投入,因为室内研究的成本其实相对较低,对于降低成本的作业也有更多技术建议。这些建议可以部分在低成本下运行,也有些需要更高投入的则可以放入智囊池子,留着以后作为替补方案备选。

    我个人感觉,每个人都应该跟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管理我们自己的人生。收入高峰时期,我们需要的是放大自己的价值,争取在最少投入上换到最大的收益,等到我们处于收入低谷——极可能同时伴随着行业低谷——就需要仔细思考,多方储备,要把自己原来的流动资金换成未来发展方向的知识储备。如有可能,则需要找一些低收入但是能换到这种经验的职位去锻炼。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0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我很少参加的非工作原因QQ群里有技术人员(FracMan中国区技术支持)发的培训照片,很让我感动。

    很少的人,和很热的小房间,笔记本的一角儿已经挡住了投影的某个部分。这是我当初在ESSCA时代曾经经常会遇到的情形。看所有听众尽量欠身去跟随演讲者的表达点的那种聚精会神,你就会知道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向在了什么地方。

    这些我们的同行们会多久持续着这种饥渴?

    这个问题有时候甚至比目前的饥渴状态更重要,因为目前大家都在努力学习,而也许十年、十五年以后就很少人仍然能够以这样不舒服的状态继续这种努力。——郭德纲有一句经常批评他的同行的说法:还没学会他就红了,你再让他学他不认头了。我们这个行业虽然未必红,但是有很多人是学了三年、五年就“自以为自己学会了、学懂了、学通了”,再让他学,他真的觉得“没啥可学”。

    类似的,就像我现在所在的油田,人在一个油田呆了五年十年,就开始“疲了”:觉得自己已经摸到了油藏的规律,油井信息、水井信息都如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楚。有人提出不同的思路,他还没看别人说了什么就先开始“不不不不”的一溜儿否定,并且用各种自己掌握的数据或者故事去点评别人思考的不成熟。

    我初到洲际的项目“KoZhan(克山)”,当时的哈萨克同事也难免都是这样的感觉,你提及任何一口井他们都能如数家珍一样告诉你他们当时在现场看到的井喷或者卡钻,电话怎么在半夜打过来等等等等。我必须耐心挺住让他们把故事讲完,然后把数据铺在桌面上一点一点去对比,我知道的不多,但是却可以一步一步的去夯实我所知的。他们在项目十几年,其实认识上反而不一定有我那么点自信。

    我曾经反复思考过为何,根本原因在哪里。表象来说,好像是和尚倒茶的故事又一处延续,但是我发现当我的数据开始追上其他同事的时候我仍然希望听见不同的见解。我可以不同意他的分析,但是不必因为自己掌握的东西去否决别人的分析。这不是自己的茶杯可以清空,而是自己有一个总可以容纳不同见解的茶杯。

    大多数人,面对不同意见:一则会怒,二则会怕,三则会笑。而这三种表演,都是针对别人的,放在自己这里就是保护自己观点(即原来的认知)的完整性。人只要是认定自己的认知充分而且完整,那么就会出现各种态度去对抗,也就开始丧失了补充和学习的能力。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何其难也。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14: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会停止学习?

    这就像问:我们为什么会作恶?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勇气发问,如同古人所谓披肝沥胆的一种执拗,去挖掘其中真正自我,才可能在不变的世道轮回中寻到自己一个空间。

    懂得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最近我也被一个北大高材PUA的消息吓了一跳,虽然没有成文,却一直如鲠在喉。看看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类畅销书最为刻薄的地方——跟《厚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它可以作正反两用,全凭熟悉其道的人真正心意所至。PUA本不恶,不妨看看Will Smith的喜剧《Hitch》(https://www.imdb.com/title/tt0386588/),行恶者自有其恶而已。

    甚至会突然想起,高中时代,我曾经杜撰过一句名言:行动很纯洁,都是思想玷污了它。

    此刻,尤其需要让诸位去思考的就是我们民族到底做了什么,我们的高材生们才会把恶喧嚣到如此高度而不知自省?难道仅仅是一个人的恶吗?难道不是有些“不要问谁是加西亚、不要问怎么找到加西亚,只要完成送信给加西亚”的荒谬在其中持续发酵、持续泛滥吗?

    在我国古代,信奉“盗亦有道”,现下不看古书的人很少明白其中的含义了。我就举一个例子:小偷不偷伤命钱。那个年代,没有人在医馆和药店里“做生意”。

    类似的,衣装布匹的铺子为了抵御小偷做了一项行规:“不收贱货”。有个相声段子里提及偷布匹的小偷可以借着午休人少、伙计打盹的空隙把他们自家的布摔在他们的案上低声“要不,便宜”就会被伙计高声撵走。其实说的就是这种背景,现在人几乎很难理解伙计的行为了。但是,只有这样不收贱货的铁规被整个行业同时执行,换来的才是赃物难销,整个衣装布匹行业才可以笼络更多客人放心购物。

    过去打把势卖艺的,都是站在街上演出,为何他们能生存下去?靠客人赏,如果占便宜的人太多,这种商业自然也就衰退了。那么是什么在督促客人看到他们愿意叫好的演出就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付费?而时下却有很多人数十年用了微软的便宜软件、读了某些出版物而不肯付账,还可以振振有词的说“爱国版”。我相信这不是良心的问题,而是我们民族在从贫困挣脱的途中跑得比灵魂更快,——人已经胜任了付出,灵魂依旧贫穷到赤裸,——让我们曾经自傲的“比西方文明更有战略眼光”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没有远见的残次决策和残次成品。

    只不过,这一次我们需要面对的成品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继承人们的集体性挑战,作为父母辈、作为祖父母辈的一代不能仅仅是谴责就可以交代完自己的责任,——至少,这些成品是无法销毁和正在继续繁衍的。我们整个民族都需要反思,我们为何不断培养着吃我们血肉的狼崽子?这绝不是狼崽子们的错,而是把他们培养成为那种嗜血动物的我们需要背负的。

    我想举一个小例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大例子——挪威曾经比瑞典贫困一些,一直到他们发现了北海的石油,他们的政府明确意识到他们正在挖掘的资产中有些部分本是他们子孙的所有,他们就觉得自己有义务在石油时代为子孙寻找更多别的发展方向,他们成立各种基金来确保石油收益不会被当代人消耗掉。这就是远见,这就是现实的“盗亦有道”,这就是不培养嗜血怪物的文化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15 15:18
  • 签到天数: 7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0-1-13 17: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Joseph 哥,我想问2个小问题,问题1:请问克里金插值,不需要尊重变差函数吗?那是不是代表如果选用克里金不需要调变差函数呢?
    问题2,请问图片中显示图像:模糊的,基于像素的;相同的变化无处不在什么意思呢?谢谢。
    图片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0: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情怀 发表于 2020-1-13 17:55
    Joseph 哥,我想问2个小问题,问题1:请问克里金插值,不需要尊重变差函数吗?那是不是代表如果选用克里金 ...

    请单独发帖,便于更多人查找类似问题。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3 23:50 , Processed in 0.0693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