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648|回复: 1

杠精自我鉴别指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09:26
  •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9-4-1 2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品质源于技术 服务源于态度
    这是阿什卡微信公众号的第625篇原创文章
    首发于2019年4月1日

    只要你常跟不同的人讨论问题,就难免遇到杠精,可见杠精不少。但几乎没人承认自己是杠精。为啥呢?

    不是杠精不诚实,而是他根本不知道,原来自己就是传说中的杠精。这多是缺乏逻辑常识造成的。

    辩论中的逻辑谬误很多,有的也很复杂,咱们今天就聊两种最常见、最简单的谬误——避免了这两种逻辑谬误,基本上就可以告别杠精人设,拎清大多数常见问题了。

    在咱国,守株待兔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个宋国农民被国人从古代一直笑到今天,但是你知道吗,我们其实天天都在犯守株待兔式的错误。不信先看两段对话:

    对话一

    甲:吸烟、喝酒有害健康。
    乙:那可不一定,我姥姥吸烟喝酒,活到80岁呢。XX不抽烟不喝酒,活60多岁;XXX不抽烟只喝酒,活70多岁;XXX只抽烟不喝酒,活80多岁;XXX又抽烟又喝酒,活90多岁;XXX吃喝嫖赌全占,活100多岁!(得意脸)

    对话二

    甲:过马路别闯红灯啊,会出事的。
    乙:那可不一定,小明就老闯红灯,也没被撞死啊。

    这种“那可不一定体”,很熟悉吧?

    乙说的话,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是,他的话却不足以反驳甲的观点,因为这个反驳是错的。

    你可能忍不住要说了:我知道这是抬杠,可这跟守株待兔有啥关系?

    因为他们犯了同一个错误:拿小概率事件当规律。总结事物的规律,你拿小概率事件当证据,这叫孤证。

    孤证不立,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原则。

    乙这种辩论方式,在生活中叫“抬杠”。在逻辑上,这叫“弱命题”,弱命题得出的结论不能接受。在科学上,这是违反统计学规律的结论。

    现实世界很复杂,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多数事,我们只能靠统计学来判断发生的概率,并且,只能靠概率大小来判断对错,指导我们做事。

    闯红灯过马路,不一定非死不可,但它增加了事故概率。在十字路口发生的严重交通事故中,超过80%是由一方违章闯红灯造成的。而有人正常走人行道,也会被楼上掉下来的狗砸瘫,有人天天闯红灯也不出事,这种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用小概率事件指导安全,那么,会得出非常荒唐的结论:闯红灯和走人行道一样安全。

    抽烟喝酒,不是一定就短命,但它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就拿吸烟来说吧,抽烟不一定就得肺癌,但抽烟得肺癌的几率是不抽烟者的14~24倍,二者平均寿命相差10年。一直抽烟喝酒还能长寿,那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用小概率事件指导你的选择,也会得出错得离谱的结论:抽不抽喝不喝都一样。

    用孤证(小概率事件)来反驳统计学意义上的规律(大概率判断)是杠精的第一种模式

    01.jpg

    杠精的第二种模式,是有意无意曲解对方的观点。我们看一段对话就明白了:

    哥:跟我去上海吧,上海比咱们这个山村好,机会多。
    弟:上海就什么都好吗?有咱们村空气好吗?
    哥:我没说“上海什么都好”啊,“好”只是个相对概念,我说上海好,并不是在说上海任何方面都比咱们山村好,而是在说,上海相比咱们这个偏远山村,总体上更好。
    弟:好就是好,什么相对不相对。你说上海比山村好,那你能保证1万年以后上海还比这里好吗?
    哥:我不能保证,但我们做对比,一般就是指现在,我们能看得到的这些年。所以我并不是说上海永远会比这个地方好。世界是变化的,这个谁都懂。但我们对比两个地方的优缺点,考虑一万年以后的事,不仅是没意义的,而且会严重干扰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弟:怎么没意义?因为你不能保证一万年以后上海依然会比山村好,所以你说的就不是真理,我不信!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09:26
  •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例子,其实小编几天前发在某个群里的。为什么发这个例子呢?当时,小编发了一篇石油成因的文章,里面有句话说:

    按照有机成因说,石油采一桶少一桶。

    有个群友看到这句话立即反驳,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群友:石油采一桶少一桶谁告诉你的?那是民间说法,科学说:物质不灭。
    小编:有机生成石油,需要漫长的时间,可能是千万、上亿年的时间。所以,采一桶少一桶,是有机生成油藏速度相对人类开采速度而言的。而不是说,以后不管多长时间,都再也无法生成了。
    群友:碳元素在大自然中反复循环,知道不?
    小编:有些语言是相对的,大家理解就好讨论问题。按照现在的储量,人类采光可采储量,只需要上百年时间,相比于上亿年的生成周期,石油就是采一桶少一桶。这时,你再说上亿年以后还能再生成,那就是抬杠了。
    群友:我可没抬杠。你先学习一下,二氧化碳飘到空气中,如何再回到地面,如何进入地下?清楚了这些,你再编,不然就会出现乱编了。
    小编:你先搞清楚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再来讨论吧。我说的采一桶少一桶,就是石油作为人类的资源来讲。我这个命题里的相对概念、时间概念如果你不接受,那么咱俩就没有讨论的共同基础,也就不用讨论了。
    群友:只要存在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就会存在石油的循环。我的话说明白了么?

    于是,我发了“上海与山村”的例子,并退出了讨论。

    02.jpg

    其实这位群友并不是故意抬杠,他很真诚,并且说的每句话都对,只是曲解了小编的观点,从而出于好心想要教小编一些基本知识。但由于概念上的误解,造成了交流上的风马牛不相及。

    谁都知道:如果有机成因说成立,那么,只要有生物循环,将来还会形成石油矿藏。只不过要经历几千万、上亿年。

    我们说石油不可再生,采一桶少一桶,并不是在否定“几千万上亿年以后还会有石油”。

    所以,即使群友的每句话都对,他的反驳也不成立。因为他反驳的不是小编的观点,而是他认为的观点。

    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定义就是“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这个词进一步的解释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的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也就是说,它的定义就含着时间限制和相对概念。如果我们按照字面意思把它绝对化理解,并且不考虑时间,这就曲解了概念。

    讨论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对方的概念是什么,跟你理解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双方讨论的就不是同一件事。

    如果故意曲解对方的概念,捏造一个对方并没有表达的观点来抨击,那么,这在辩论技巧上叫“稻草人策略”,是一种诡辩技巧。这在正规讨论中是要被指出和批评的。

    不过,现实辩论中,稻草人策略有很多是无意的,就是反驳者真的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不知不觉扮演了杠精角色。

    我们今天聊了两种谬误,一个关于概率,一个关于概念。这两种谬误简单又常见,占了抬杠式辩论的大部分。

    除非个性比较极端,对一般人来讲,杠精模式是动态的,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就好像感冒一样。只不过有的人感冒频次过多。

    成为杠精很容易,一不留神你就是。小编也不能幸免。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引以为戒,以免一不小心扮演了杠精角色还不自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END-


    (关注微信号 每期早看到↘)



    --------------版权声明--------------

    阿什卡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4 05:47 , Processed in 0.0816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