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生命以繁衍、存在为目的。生命过程,就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不断做出反应的过程。
有些刺激,性命悠关,你反应恰当,才有机会活下去,才有机会生娃。比如被针扎会疼会躲;肚子空了会饿会吃;嗅到异性气味会被吸引,等等。
这都是巴甫洛夫说的“非条件反射”,它的本质就是神经元联网。天生就有,被硬件化、固化,成为本能。
遇见一头巨蜥,本能让你远远躲开,而不是凑过去确认它真会咬人再离开。
对生命来讲,本能最重要,也最好用。因为硬件化,不经学习就会用,使用效率也就最高。而在自然界,效率就是生命。
把本领本能化,最舒爽。但是,世界太复杂,生命形式越高级,活动就越复杂,应对的环境也越复杂。所以,对高级生命来讲,指望娘胎打包附赠所有本领,那是不可能的。
好在,生命为我们预留了学习空间。
前面讲了,所谓学习,是建立新联系的过程。那么,“建立新联系”的本质又是啥呢?
上世纪中期,加拿大的赫布指出,所谓学习,落实到生理层面,同样是建立神经细胞的新联系——或是更新连接,或是更新连接强度。
赫布定律逐渐被证实:如果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它们之间的连接就可能变强,信号传递效率就可能更高。
铃声、狗粮总是同时刺激二哈,那么,在二哈大脑中,听铃声的细胞群A,与流哈喇子的细胞群B,就总是同时被激发。于是,AB就会建立连接、加强连接。强到一定程度,刺激A,就会激发B。
4 是的,学习的本质,就是更新神经细胞的连接,记忆如此,认知亦然。
这个连接越强,记忆就越牢固,你对这个认知也就越确定。最高境界就是认知硬件化、本能化。
你以为自己会“思考”,所以可以摆脱硬件控制?谈何容易!
思考的过程,只是利用现有神经网络结构传递信息。而神经电信号传递,遵循最省原则——连接越强,“电阻”越小,信号越容易滑过去。
一感冒,你就烧香祛邪。几天后,感冒就好了。这成为你的记忆。屡试不爽后,记忆更加深刻,根据你观测的事实,你会得到一个认知:烧香治感冒,灵着呢。
当别人指出,事实上,烧香其实不能治感冒。你会反感,是生理反感。因为,这与你大脑神经网络的硬件不兼容。你对这个认知越确定,反感就越强烈。你的认知之车顺畅地驶在熟悉的路上,突然被别进一条陌生胡同,怎不手忙脚乱、怒发冲冠。
如果你不冷静下来,识别一下:是否这个胡同才是真相之路?那么,你就会想方设法退出胡同,回到老路。并且,你一定会找到合适的理由:我祖祖辈辈烧香治感冒,还能有错?我烧好了,我二大爷的街坊也烧好了,还能有错?你非要否定它,什么目的?!
瞧,有事实,有论证,你会对自己的雄辩感到满意,于是进一步确认了这个认知。
5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考前突击背单词。因为这是强行建立大量新连接。
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是背完单词后,发现汉字注释印串了行。因为这需要扯断旧连接,再建新连接。
外界刺激不断,每个人都在被动或主动地更新认知。但由于认知有舒适区、恐惧区之分,所以更新方式选择也有不同:
挖井式:在舒适区不断挖坑,不断确认原有认知,越陷越深,最终坐井观天。
挖井式的最高境界,就是疑邻盗斧的升级版:就算在谷堆里找回了斧子,你也会认为这是邻居放回来的,为了麻痹你,将来好把你的镰刀锄头耙子一锅端。
达到这个境界,你掌握多少事实也没用,你会想方设法动用它们来为你挖坑,挖的越深,你越舒适,越有成就感。实在不能助你挖坑的知识和事实,你不信。你就是阴谋论产品的消费者、推销员和加工厂。
攀岩式:不断离开舒适区,向恐惧区攀登。随着视野拓宽,原有认知被颠覆、被刷新。旧连接常常被扯断,新认知还没完全硬件化就被刷新。这很不舒服。但接近真相的渴望战胜了恐惧。
攀岩式没有最高境界,因为认知更新、拓展没有边界。
进一步确认容易,但改变和拓展很难,因为要改的是神经网络结构。
所以,确认原有认知的冲动,你、我、他,Any one,人人都有,程度不同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你试图说服别人转变观念,结果却往往进一步巩固了他原有观念的原因。
6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简称“达克效应”。它揭示了一种认知偏差:认知能力越差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认知越自信。
网上流传甚广的是上面这张图。它大致没错,但经过了玄学式加工。比如把“不知道自己知道”作为大师级最高境界。这让很多真不知道的人误以为自己“顿悟”到了最高境界。
实际上,认知最高境界并不存在。并且事实是,大师很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所以,我们还是看下面这张:
由图可见,获得初始认知阶段,人的自信迅速上升,很快到达顶峰,成就感、自信心爆棚。
这是最舒适的区域。所以,当新观念与原始认知相冲突,人会从潜意识就开始抗拒。
很多人抗拒成功了,认知硬件化,留在这个顶峰,爽到飞起。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其后看到的所有事实,获得的所有新知,都可以拿来为其保持在这个顶峰而服务。
部分人怀疑原始认知,试着接受新观念。当旧连接撕裂、三观崩塌时,随着认知的辞旧迎新,自信迅速滑落。心里越来越没底,挫败感、恐惧感如影随形,如蛆附骨。
一些人开始主动接受新知识,随着新三观的建立和更新,自信重拾,缓慢上升。但永远不会达到当初那个顶峰。
吊诡的是,每个人看到“达克效应”图,都以为自己在右边某处,而与自己观点对立的人在左侧山峰。
这正是达克效应的真实映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