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16-1-19 10:42 |
---|
签到天数: 87 天 [LV.6]常住居民II
|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Leon Thomsen着 朱成宏译
在过去的15年里,对勘探和开发中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归因于地震资料质量心脏处理和解释质量的不断提高。今天,地震各向异性问题已不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术议题,而常常被看作为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不予以考虑,就会严重地妨碍我们对资料的有效利用。不奢望以下简述能包括一切,因为任何这样的企图都注定是不全面的,但它确实反映了当今业内人士所见到的重要新进展,本人将从发展历史直接预测未来趋势。
简要回顾
以往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到,速度随方向的变化不仅相对于极角(即与垂直轴的夹角),而且相对于方位角。这意味着横波各向异性尤其引人注意(也复杂),同时在宽方位3D P波观测处理和解释中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有时,最简单的思想是最有用的。在这里最简单、最有用的思想之一是对长期为人们所知的速度随角度变化公式的改写,以直观上更易理解的速度和无量纲各向异性代替基本的“弹性模量”。这一选择照样适用于精确方程的描述,而且,在弱各向异性的极限情况下,简化为我们都能直观理解的特别简单的表达式。
这项工作后来得到了拓展(Alkhalifa和Tsvankin,1995),另外,仅仅稍作近似就可以用单一的各向异性实现P波资料全部时间域处理。Rueger(1997)把它应用于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的定量分析,Tsvankin(1997)又将它推广到了正交对称系(例如交叉的层状岩层),这就为我们分析P波方位各向异性提供了一套语言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Grechka和Tsvankin(1998)提出了一种甚至更简单、更通用的P波分析方法。他们指出,与深受推崇的时距公式双曲线近似相同,P波速度和振的方位变化形式上是一椭圆。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简单的事实数十年前竟没有人注意到。
利用确定横波极化主方向的健方法(Alford,1986;Thomsen,1988),使2C*2C横波勘探数据中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成为可能,它将早期的遥测地震工作与勘探地震联系了起来。用于转换波的类似方法是Garotta和Granger(1988)建立的,虽然当时这一认识的重要性并未引起重视。
在四分量海底地震(4C OBS)测量中发现这种条件下的转换波质量较陆上高得多之后,转换波承当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使人们认识到(Thomsen,1999),极化各向异性在4C OBS数据中容易识别,而在P波数据中,极化各向异性伪装成各向同性,速度的变化掩饰为深度的误差,常常需要钻井去发现。另外,由于S波各向异性通常较P波各向异性强得多,因此,在转换波的勘探设计以及处理和分析中都要考虑到此点。
许多年来(参见Crampin,1990),有关思想得到了发展,即,生产过程中对变化应力场最敏感的油气藏特征是由薄、平、裂隙状孔隙空间部分引起的方位各向异性。这种假说除了看上去似乎有逆理以外,很难在野外资料中检验时变的各向异性。2000年SEG年会上的一个研讨会“RC5:油藏表征:多分量方法和裂隙检测”,展示了着重于新墨西哥州的Vacuum油田注入CO2项目的几项研究成果,显示了在野外证明这一假说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谨慎地展望
这些进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其它许多进展还在进行着,但是显然可以预测在未来十年内,以下情况将自然产生:
(1) “常规”采集技术持续改进,将出现崭新的采集方案。这两种趋势都需要认识到地下地层中固有的各向异性,以完全挖掘其潜力。
(2) P波深度偏移将进一步考虑极化各向异性的影响,用老的简便方法和新的聪明方法估算所需要的各向异性。
(3) 最先进的P波偏移算法,特别是那些应用宽方位角数据集的算法,将同样考虑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各向异性由数据集自身确定。用方位各向同性的假设处理这些数据会失望的,这也推动了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
(4) 在勘探问题需要用横波解决时,转换波测量将替代横波震源测量。既然我们已在学习处理和解释这些资料,那么其花费上的优势(与横波震源勘探相比)将强化这种改变。然而,我们将要学习如何在同时考虑极角和方位角各向异性影响的条件下,处理和解释这些勘探结果。
(5) 局部地震各向异性将得到应用,象速度和反射振幅一样,作为一种方法,从岩性、流体和应力方面描述地下岩石特征,将出现新的、富有成效的方法。
(6) 时变方位各向异性将被常规地、稳健地应用,以帮助指导油藏管理人员最佳地开采油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