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587|回复: 2

[咨询求助] AVO学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08: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一)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AVO是储层地球物理表征中理论最完善、方法最先进、手段最全面的烃类检测技术,并且对天然气的勘探是极之有效的方法。该技术所揭示的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作为一种现象在80年代早期提出,但全面成功的应用则是在对AVO理论的完善和针对具体应用的可操作性研究后的90年代。迄今为止,国内外不乏在砂岩储层的成功应用实例:如美国在墨西哥湾盆地、粉河盆地和风河盆地等;国内由本项目申请人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完成“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关于AVO 方法研究后,先后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榆林、乌审旗和苏里格庙地区砂岩气层预测,采用三维AVO方法对三塘湖盆地马7井区火成岩裂缝的预测等。目前在苏里格庙已钻遇盒8砂岩的六口战略性探井证实:钻前采用AVO技术预测的结果与钻井的情况完全吻合。
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勘探,目前基本上都是基于构造圈闭进行的。虽然由于其特殊的岩性条件,易于在与构造高点相一致的部位形成一定规模的溶孔、溶洞和与构造有关的裂缝等,但这种现象在构造的其它部位也常常发生。国内外目前的勘探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塔里木盆地在桑南构造的南部断坡上,轮古11井钻遇奥陶系灰岩近二百米的储层段,其中数十米厚的层段有含气显示,而在仅揭示相当层位顶部的轮古12井上发现有非常发育的裂缝,而且高产;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庙气田,虽然目前的主力气层为盒8砂岩,但钻遇下古的井发现奥陶系灰岩含气。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些地区迄今尚未开展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AVO研究,国内外也尚未有类似的成功实例报道,尽管AVO技术对砂岩储层的天然气检测相当成功。碳酸盐岩储层的AVO应用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碳酸盐岩储层含气特征与AVO响应的关系,如对于砂岩气藏是在Castagna进行四种AVO响应类型的划分后,砂岩气藏的AVO响应特征才得以全面认识,从而带来基于AVO技术预测砂岩气藏的全面成功;二是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对AVO响应的影响问题。
AVO的基本原理来自Zoeppritz方程,该方程所描述的是地震波从入射到反射与投射的能量平衡,后来,Shuey将该方程简化为:
  
式中:R(θ)为地震反射系数;θ为地震波入射角;P为AVO截距;G为AVO斜率。
该公式把反射系数简化为地震波入射角正弦值平方的线性关系,条件是入射角小于30度。
式中的P和G反映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流体性质的变化,具体的分析可以从Castagna的AVO砂岩分类和P~G交会模型中看出。P+G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泊松比,当砂岩孔隙含气后,泊松比会明显地下降,由此P+G表现出低值异常。
通常,AVO只是作为气藏检测的方法来应用,但特定点上AVO属性的差异则与岩石的各向异性密切相关,空间上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岩性和物性的不连续引起,而平面上明显的方向性差异则主要由裂缝引起。因为裂缝的存在使得地层不连续,甚至出现反射界面,导致AVO属性参数的方向性差异。因此,结合应力场的研究,采用多方位AVO属性分析表征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是现实可行的。
有关裂缝预测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石油地质和勘探地球物理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但国内目前还通常只注重于表面的研究方面,即采用常规方法从构造应力的角度来预测裂缝,比如采用有限元的数学算法等。然而,沉积产物在盆地内部的三维分布并非连续,由此对裂缝发育的强度控制也因此而异。事实上,这种预测的方法仅仅能够参考使用。然而,科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应从表征事物的现象中提取主要的特征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因此,裂缝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储层地球物理表征方法的研究上。

AVO学习.doc

5.27 MB, 下载次数: 190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收起 理由
admin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11-3 12:43
  • 签到天数: 5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6-21 1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9-15 17:39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6-24 0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努力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14 19:56 , Processed in 0.0700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