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萝卜锅 于 2018-4-3 16:28 编辑
品质源于技术 服务源于态度 这是阿什卡微信公众号的第499篇原创文章 首发于2018年4月1日 ▽
中美贸易战的雷声刚响,雨点还没落,媒体却已各种起承转合,狂欢着对读者神经的撩拨。
然而,有谁注意到,所谓贸易战,只是火山口泛起的轻烟,而地下涌动的岩浆,才是值得关注的主角。
这岩浆,就是各自手里的牌。双方都有牌,才有得玩儿。每一张牌,都要精心打造,才够分量。所以,在贸易战背后,每张牌 的“比学赶超”才算真正的比赛。比方说能源。
美国页岩油气革命,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它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缓解了人类能源危机,降低了世界能源成本。
中国的石油进口达到67.4%,天然气进口达到39%,并且还在增加。而页岩油气革命,让中国省了不少钱,借了不少力(还燃起了天然气自给的希望,毕竟页岩气最大储量在中国)。可以说是件大好事。
但是,这件好事,并非“你一卖,我一买”那样简单。我们单说天然气,感受一下细节打磨之艰巨。
天然气是气体,同样的热值,体积要比煤、石油大800、1000多倍。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采出来搁哪儿、搁啥运出去、运回来搁那儿…
采出来直接输走,就需要长长的管道;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就得上专门的液化设施;要储存,就要专门的储气库…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常规,但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亿的投资,一般小国、穷国还真玩儿不了。
页岩油气革命以来,这个问题在中美之间解决得很顺畅。那边,美国成了天然气生产、出口大国,页岩油气商们、投资商们的钱,哗哗地流向天然气“采、运、储、销”设施:大型运输管道,大型液化基地、港口,LNG运输船快速配套;这边,中国也从港口、管道、LNG基地等各方面建设了配套的接收设施。解决供需问题的同时,还新增了整个产业链及周边的投资机会、几百万就业岗位等等,拉动了两国的经济增长,也增强了两国抵御风险的能力。买天然气,我们没在一棵树上吊死,北边俄罗斯、西边的土库曼斯坦等国,都有我们接过来的管线。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价格公道,童叟无欺。简直就是建设和谐地球的典范。然而,咱国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尴尬地闹起了气荒。相信北方某些地区的朋友还对“暖气不暖”心有余悸。这是为啥呢?
原来,是“储”的问题。
在北方,或者在重工业区,大家一定见过那高高的煤堆,有首歌唱得好:“一条煤堆高又宽,风吹煤灰撒满脸,我家就在边上住…”煤堆又脏又丑,还占地方,为啥不现用现买呢?原因主要有二:用量突然增加时,现买来不及;便宜时多买点囤起来,有利于降低成本。
天然气也是一样,便宜时,要多买,多囤。不仅省钱,还能救急。哦,我们的工程师管救急叫调峰。满足调峰需要后,还有剩余,那就是战略储备。
但是,囤气,可比囤煤难千万倍。囤煤,只要找个地方堆起来,风吹雨打都不怕。环保不罚、乡亲不拿,就万事大吉。囤气呢?同样热值,占空间要比煤多800倍。同样是生活,我1套房就够,你得买800套房,否则活不了。还800套房贷,是不是生无可恋?何况,囤煤有块地就OK,弄辆破车,雇俩民工,就能解决运输问题。但天然气不行。要用专业的气罐来装,并且材质精良,工艺考究,还要配套专业的管道、车船和人才。可以说是大规模储存界的LV了。成本太高。
那么,把天然气液化,储存液化天然气(LNG)行不行呢?当然行。那就要专业的液化设施、专业的高压罐。要想储存效果好,还要专业的低温设施,以及保温高压罐…就是一个字,贵。可以说是大规模储存界的爱马仕了。
那么,有没有价格便宜量又足,还不占地方的储存方式呢?还真有——地下储气库。
这个地下储气库,并不是在地下挖个大坑,然后把储气罐焊进去。而是把天然气打回地下岩层,存起来。
这位同学说了:天然气那么难采,好不容易采出来,又打回地下。然后再开采出来用。费事不说,跑冒滴漏要损失多少啊。这事儿听起来怎么有点二呀。
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并不二。把天然气打入地下后,再弄回地面,并不像直接开采天然气那么难。因为,开采天然气,最难搞的是“打通经脉”,想办法让天然气聚集到管道,老老实实顺着管道输出地面。
而把天然气打入地下,本身就打通了任督二脉,从哪进就从哪出,不愁通道。难点在于:怎么保证天然气打入地下后,它不顺着某些未知的裂缝流窜到别的地方去,不然鸡飞蛋打一场空。如果不小心从哪里窜出地面,还会污染大气,那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所以,必须找那些有空腔、密封好、打得进、放得出的岩层构造,这就鸡鱼熊掌兼得了。这么好的构造去哪里找呢?这是一道送命题。 地下构造虽有大致规律,但细节上相当随机,并且随机得相当任性。而地下的情况,谁也看不见、摸不着,复杂得很。所以,想找到、建成一个优质、大型、位置合适的地下储气库,比做一个名女人还难。
难度这么大,地下储气库是不是起步很晚,建设很少呢?并不。
这方面欧美起步比较早,天没亮就出发了。100多年前,加拿大就开始搞地下储气库。到如今,全球共有715座地下储气库,主要分布在欧美:
储气库数 共715座,其中:北美67% 欧洲20% 独联体6%
工作气量 3930亿方,其中:北美37% 欧洲28% 独联体30%
欧美储气库的工作气量,基本跟得上需求。
啥叫工作气量呢?往储气库打气,有一部分是用来垫底的,以维持储气库的压力下限。这部分打进去,就是扔到地下不能采出来用了。垫底部分打进去后,接着打气,一直打到压力上限,这部分可以拿出来用的气量,就是工作气量。
如果要维持能源安全,需要多少工作气量呢?一般来讲,达到对外依存度的一半,是比较合理的。
比如咱国对外依存度是40%,那么工作气量应该是20%比较合适。
咱国目前已经建成地下储气库25座,调峰能力108亿方。这是多少呢?工作气量只有3%。离满足需求差大半个欧洲。 所以,2017年12月—2018年1月,咱国煤改气遭遇恶劣天气,用气量大增;美国遭遇极寒供气下滑。这一下子就闹了气荒,多地限气、停气,气价暴涨。其实,这不是咱们第一次闹气荒了,1998年11月,因为冬夏供气峰谷差太大,超过了陕京管线能力,造成北京气荒;2009年11月,由于冰雪灾害,用气量突增,全国多地气荒,多家企业和气站关停。
冰凉的暖气片让小伙伴们深切地体会到:储气库建设很重要、很紧迫。所以发改委要求,“天然气销售企业应当到2020年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
这么重要又紧迫的事,为啥不抓紧办好呢?因为这涉及到四个基本问题:
首先,你得有这种构造。
其次,这种构造要在合适的位置(你要给北京储气,但构造在三沙市就太远)。
第三,你得有找到这种构造的技术。
第四,你得有建库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