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SSCA 于 2017-12-2 13:55 编辑
啪。这样的大新闻,只有质量更大的恒星才搞得出来。
更大的星星造成铁后,还会引力坍缩,铁原子核解体。对内高压,以20%光速向中心急坠,聚成中子星;对外撒钱,抛出电子、中微子、冲击波。温度1千亿K。当冲击波冲出恒星表面那一刻,就是超新星爆发,表面物质抛洒殆尽,只留下中子星这个黯淡的核心。
这个大新闻里,新成员钙、硅、硫、镁、氖、钴、镍等元素相伴而生。
有些白矮星不甘寂寞,它也要上头条。但条件是,身边有伴星可以抢掠。
当白矮星抢夺质量,让自己达到2.8643×1030千克时,便是它的毁灭之日——坍缩再次发生,接着是超新星大爆发,白矮星灰飞烟灭,大量的铁、镍、铬、钴抛洒成一片瑰丽的云霾。
不是说好了铁最稳定,怎么还可以变成其它元素呢?这里有故事。
超新星大爆发,海量的中子急速四逸,有的一头撞进铁原子核。铁原子核于是结结实实地胖起来。
但此时,它仍然是坚定不移的铁。
然而,中子并不是一个稳重的粒子。独处时,只需15分钟,它就会扔出1个电子、1个反中微子(偶尔还会多扔出一个光子),变成1个质子。
幸运的是,和质子在一起时,中子会保持和谐稳定很久。
不幸的是,胖铁过剩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它会很快衰变成质子。而原子的性质,是由质子数来决定的。于是,以坚贞闻名的铁,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嬗变,成了更重的其他元素,比如锶、钡。镁逢镓节钡锶氢。
原料如此丰富,是不是可以创造新世界了?且慢,你看,大哥的青龙都刺好了,金链还没有着落,怎么可以开工?
炼金,需要更加刺激的剧情。有请中子星登台!
中子星,是中子简并态,呃,也就是中子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克服泡利不相容原理,紧紧并在一起的高能状态,密度极大,1立方厘米可以重达10亿吨。
当两个中子星撞在一起时,会发生大爆炸,一部分中子被一坨坨抛洒到宇宙空间,摆脱了星体束缚中子们开始嬗变成质子。银、金、铂,还有铅、铋,甚至铀等等重元素就这样飘飞在无垠的宇宙中。
这些元素新贵,混迹于老派元素云雾团,继续上演吸积、旋舞的古老戏码。
时间之矢射了92亿年。也就是到了距今45.7亿年前。宇宙里发生了一件小事,也是我们人类天大的事。
在宇宙超级蛛网中,一根细细的蛛丝里,有个小小角落,叫室女座超星系团。它只有100多个星系群,舞动着约2000个星系。在外围,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斑点,叫做银河系。
银河系很普通,直径只有12万光年,恒星只有2000亿颗,它们和弥漫的云雾、细小的行星一起,围绕小小的银核,旋曳成4根弱弱弯弯的臂。
在猎户臂末梢里侧的一个角落,有颗普通的恒星,叫做太阳。
在一片超新星爆发后的古老遗迹中,太阳刚刚诞生。它的直径只有139.2万千米,质量是1.9891×1030千克。
太阳身旁,还有一点点残渣,聚成颗粒细小的星星,绕转在它周围。构成一个小小的系统:太阳系。
从中心向外数,这些行星分别叫做: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当然还有冥王星等矮行星,以及其他低端的小天体。比如彗星、小行星等等。
这个小小的系统,太阳质量占了99.86%,其余0.14%的残渣,构成了其他所有成员。
木星的质量最大,占了八大行星总质量的71%。
其余,土星最大,占了七大行星总质量的74%。
也就是说,土木两星,占了八大行星总质量的92.5%。
在剩下的7.5%质量中,海王星又独霸51%。
好吧,地球质量在八大行星里排名第5,只占总质量的2.24‰。相当于在一大筐葡萄里抢到1粒。
然而,这粒宇宙微尘,是我们的绝对主角。
△ 图1-4 八兄弟对比 呃…背景是太阳
当然,这是太阳系后来的样子。
那时,太阳系这个小小的系统,还不太稳定:行星轨道杂乱,并且总是有彗星、小行星、各种碎块乱入乱撞。
初生的地球痛并快乐着,享受着一点点长大的快感。然而——
啪。45.26亿年前,一颗行星撞了过来。
这是太阳系的小事故,地球的大故事。
敬请关注下集《地球故事》:冥古传说。
相关科普:
-END-
(关注微信号 每期早看到↘)
--------------版权声明--------------
阿什卡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