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682|回复: 2

南海北部陆坡 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特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8-25 1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然气水合物 于 2017-8-25 10:50 编辑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笼型水合物,由气体分子与水分子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海洋陆坡和陆地永久冻土区,其生成与聚集、饱和度大小等特性与其赋存的沉积物的性质,如沉积物的组成及其孔隙的大小等密切相关。
天然气水合物产状主要有三种类型:
(1) 粗颗粒内的孔隙填充型,通常有较高的饱和度(>50%);
(2) 细颗粒内的孔隙填充型,饱和度较低;
(3) 颗粒取代型水合物,如在细粒沉积物中呈脉状或结核状,有不同的饱和度。
我国南海北部陆坡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各具特色,2007年神狐海域钻探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是典型的分散型(孔隙填充型)水合物,肉眼不可见,水合物储层砂的平均含量仅为1.4%~4.24%,水合物饱和度却高达20%~48%,这除了与气源供应和构造发育有关外,还与南海沉积物中含丰富的有孔虫壳体有关。
2013年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块状、脉状、结核状分散状等多种产状类型,并且有埋藏浅、多层次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其钻探结果及其成藏要素的初步研究表明,控制该区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因素十分复杂,同时存在着分散型渗漏型水合物。

1. 样品概况
在实验室内,含水合物的沉积物岩心样品都保存在液氮(-196℃)中,在进行样品处理与分析过程中需在液氮保护下操作。
南海神狐海域的两个钻孔(注:钻孔号省略)位于大陆坡崎岖海底的脊部,水深1200m左右,钻获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岩心样品编号分别为HY-2和HY-3,水合物肉眼不可见,是典型的分散型水合物。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样品HY-15在沉积物中有多块肉眼可见的豆粒大的块状水合物,埋深71.13m;HY-19样品属于肉眼不可见的分散型水合物,埋深200.94m。将分散型水合物样品HY-2、HY-3和HY-19各取一小块,分别放入水中,发现HY-2和HY-19样品气泡很少,而HY-3样品释放出剧烈气泡,说明HY-3样品水合物饱和度较高。本文重点对HY-3样品和HY-15块状样品进行了综合测试,图1为其在液氮中保存的照片。
图1 保存在液氮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
(左图为HY-3样品,右图为HY-15样品)

2. 含水合物沉积物特性

沉积物粒度
沉积物的特性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在其孔隙内的生成与分布,其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起主要作用。海洋水合物主要有两种赋存形态:孔隙填充型(分散状水合物)和颗粒取代型(块状水合物),这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的粒度。
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分析结果表明,在SH-7钻孔(HY-3样品)的沉积物中,黏土(<4μm)占0.4%&#65380;粉砂(4~63μm)占23.5%&#65380;细沙(63~250μm)占32.2%&#65380;中沙(250~500μm)占29.3%&#65380;粗砂(500~2000μm)占14.8%,基本属于泥质细粉砂&#65377;
通常,水合物容易在粗颗粒的沉积物孔隙内生成,然而在神狐海域SH-7钻孔如此细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具有令人惊奇的高饱和度(20%~48%),这主要是由于该区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微化石有孔虫,其丰度与水合物饱和度呈线性关系&#65377;这些钙质微化石和有孔虫尽管单体很小,但其直径大于63μm,而且其内部的孔腔非常有利于水合物的生长和聚集&#65377;
图2 南海神狐海域HY-3沉积物样品内部二维截面图
珠江口盆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沉积物的粒度在0.5~20μm,中值粒度(Φ50)为11.615μm&#65377;小于63μm(粉砂)的沉积物颗粒高达94%,而细沙&#65380;中沙和粗砂仅占6%,说明了该区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颗粒非常细&#65377;
XRD测试其矿物组成的结果表明,碳酸盐矿物占54.4%,其中主要成分是文石(46.6%);黏土矿物约占22%,其主要成分是伊利石(20.59%);其他的如石英占17.2%,长石约占6.3%&#65377;
与神狐海域含水合物沉积物相比,南海珠江口盆地含水合物沉积物颗粒更细,且没有神狐海域沉积物的富含大于63μm的钙质微化石与有孔虫,因此不难理解,该区水合物不是形成分散状而是块状&#65377;

沉积物样品内部形貌
我们对南海含水合物的沉积物样品在-1℃&#65380;7MPa的条件下进行了X-CT观测,确保了在测试过程中水合物不会分解&#65377;
图2为神狐海域沉积物HY-3样品的CT二维截面图,可以看出,样品较为均质,在实验条件下几乎看不到颗粒存在(空间分辨率为16μm),但明显可见颗粒较大的微体古生物壳体(50~400见颗),经统计其体积百分含量高达25.2%&#65377;
研究表明,有孔虫等微体古生物壳体的存在对于增大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壳体具有多孔状,渗透性好,充当沉积物中的粗砂成分)具有较明显的作用&#65377;与此相类似,韩国Ulleung盆地某钻孔水合物储层砂含量仅为0.5%~2.2%,水合物饱和度却高达34.7%~43.0%,与沉积物中富含多孔微结构硅藻密切相关&#65377;
图3为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沉积物样品HY-15的CT二维截面图,图中未见微体古生物壳体的存在,与块状水合物接触的沉积物中含粗砂颗粒,除了大粒的粗砂外,沉积物十分细腻,分辨不出其颗粒与孔隙,因此,HY-15样品水合物不可能在沉积物孔隙内生成,只能生成块状水合物&#65377;
图3 珠江口盆地含块状水合物HY-15沉积物样品内部二维截面图

3. 水合物形貌与微观分布特征

水合物形貌特征
采用低温扫描电镜(SEM)对HY-3和HY-15样品进行了表面形貌特征观测&#65377;水合物样品在取样&#65380;转移过程中易分解,在液氮中保存会结冰,所以实验观测过程中需要将冰和水合物加以区别&#65377;水合物在SEM电子束作用下极易升华导致表面形貌发生改变,因此利用SEM观察样品升温过程,可以判别沉积物中的水合物&#65377;
图4a为低温下HY-3样品SEM图,可以看出含水合沉积物表面孔隙较少,相对致密&#65380;光滑,无法分辨水合物和沉积物&#65377;图4b为经升温过程30min左右(-40℃)后样品表面的SEM图,可以看出沉积物孔隙增加&#65380;表面粗糙,这是水合物分解后露出沉积物本身形貌的原因,说明占据沉积物孔隙或微体古生物孔洞之间的物质为水合物&#65377;
图4 HY-3水合物样品分解前后表面相貌变化
能谱(EDS)分析结果显示,水合物分解前样品中C&#65380;O的质量百分比较高,表现水合物谱图特征(图4a);水合物分解后,EDS谱图显示沉积物谱图特征Si&#65380;Ca含量较高,表现沉积物谱图特征(图4b)&#65377;
图5显示了胶结在沉积物中的块状水合物表面形貌图,水合物与沉积物边缘清晰&#65377;水合物表面比沉积物表面光滑并存在大量独立的气泡状大孔隙,约占体积百分比5%~15%,这些孔通常为圆形,尺寸范围直径大约几μm至几十μm&#65377;
图5 HY-15水合物样品表面形貌
将水合物放大至1500倍,水合表面较光滑,放大2500倍时可以看出随观察时间延长及电子束作用下,水合物挥发表面会出现纳米级多孔状,而冰则保持稳定表面不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65377;

水合物微观分布特征
利用X-CT对南海神狐海域HY-3样品进行观测,图6为HY-3沉积物样品中水合物分布特征&#65377;图中黑线框内是不同大小的微生物壳体,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微体古生物壳体中有自由气体,水合物多为结核状分布其中&#65377;

因此,这些古生物壳体不仅充当了沉积物的粗砂组分,并且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孔结构而增大了沉积孔隙空间,从而为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和便利的储集空间&#65377;X-CT观测的结果表明,神狐海域水合物饱和度与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壳体百分含量正相关&#65377;

图6 神狐海域HY-3沉积物样品中水合物分布特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天然气水合物

QQ截图20170825105134.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0: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
刘昌岭,孟庆国,李承峰,孙建业,贺行良,杨胜雄,梁金强.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及其赋存沉积物特征[J]. 地学前缘,2017,24(04):4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17 11:2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8-25 11: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8 05:21 , Processed in 0.0714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