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课题组以牡蛎壳为材料研制成功新型海珍礁,对于刺参的增养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应用推广前景。
该新型海珍礁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城阳永升物资有限公司和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发,利用牡蛎壳较大的表面积,为微藻和大型藻类提供的良好的附着基;牡蛎壳所具有的特有空间结构,为刺参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更多的附着空间和遮蔽场所。采用多个以牡蛎壳为材料的海珍礁单体组合放置,便于形成上升流,利于营养盐的输送,使礁体表面及附近可以富集更多的营养物,为藻类和刺参提供营养及饵料,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方便管理和收获。胶州湾和荣成湾中试证实,该海珍礁具有造价低廉、聚参效果明显、刺参回捕率高、易于操作和收获、不易淤积等特点。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城阳永升物资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在胶州湾近岸600亩的海域上共投放牡蛎壳海珍礁2万余吨。2008年11月按照1.5-2.5g/头投放参苗,2009年4月18日平均体重56g ,总体平均密度达17.8头/平方米,养殖刺参移动的距离礁体最远距离为80cm,刺参聚参效果明显,回捕率高。鉴于近年来取得的良好成效,预期牡蛎壳海珍礁的投放海域将扩大至2000亩,投放的牡蛎壳海珍礁近两年内也将达到6.7万吨。
借鉴胶州湾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研发的成功经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新型牡蛎壳海珍礁制作配套设备,便于更加高效、快捷的生产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自2009年7月开始,双方科研人员在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荣成湾的海带养殖海域投放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300余吨,计划将投放6万吨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