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整个原子呈“电中性”,也就是电子和质子数正好相等、完美执行了一夫一妻制,原子是否就不躁动了呢?
不是的,因为电子、原子核都在不停地运动。
想象一下:在狂风中,一只飘摆不定的蜂窝,那是运动中的原子核,围着蜂窝飞舞的蜜蜂,就是电子云,大家都在壮怀激烈地做不可描述的运动,所以,你没法要求蜜蜂以蜂窝为球心,飞出一个完美的球形。
原子核、电子云的运动比蜜蜂家激烈多了,所以电子云不是这边密一些,就是那里稀一些。前面说了,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所以,电子云密的方向,电性就显负,反方向就显正,简单的讲,这就有了正负极,是不是很眼熟?是的,整个原子就像一枚小磁铁。
这个正负极,虽然瞬瞬间都变幻莫测,但当两个原子相遇时,这个瞬间偶极就会让它俩搞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好好的原子会黏在一起变成分子,分子也会有极性,这样就可以合成更大的分子……
当然,原子们搞在一起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合作双赢资源共享追求外层8个电子的土豪稳定生活等等。
不同的理由,就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什么范德华力、氢键、卤键等等,但不管什么鬼,大家用的都是同一种力:电磁力。电磁力的本质,是粒子之间交换光子,从而产生的相互作用。
电磁力是个好东西,有吸有斥,张弛有度。
不管是原子核VS电子,还是原子VS原子,都是用吸力搞在一起,用斥力和运动保持距离。
说了这么多,只为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化学反应,表面上看,是原子们的各种拆装组合,实际上呢,就是电磁力的各种转换。
前面说了,能量是守恒的,必须等量交换,一手钱一手货,这笔交易,在外界看来,就是吸收能量、释放能量。举个粒子:
电子和原子核本来好好地搞在一起,要想拆开它们,就得拿能量来换,比方说塞给电子一枚高晓凤,哦不,一枚光子,电子搂着光子就兴奋起来、速度加快,快到能摆脱电磁力,飞到城市的另一边。这个反应在吃瓜群众看来,就是原子在吸收能量。
相反,一枚电子闯进原子核的势力范围,被原子核勾引,想要在一起,电子就得减速、扔掉一部分能量,这样才能被电磁力吸引住。这个反应在吃瓜群众看来,就是原子在释放能量。
当然,实际的物理、化学反应要复杂得多,吸收、释放能量的原因和方式也很多,篇幅关系,不能全聊,但有一个字必须聊好:热。
所谓热,其实就是热运动,说文言文:就是原子、分子们不停地乱动。
千万不要小瞧了小伙伴们的乱动,这个速度是很快的:
在室温下,如果把一个空气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捋成一个方向,它每秒钟可以跑400米,比普通手枪子弹还快一点哦。
乱动越剧烈,就越“热”,反之当然就越“冷”。
在人类已知的宇宙里,没有哪个原子是不做热运动的。
而我们知道,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不管正电负电,带电物体一运动,就会立即产生磁场,奇妙的是,运动的磁场又会立即产生电场,这样瞬间循环开,飞速传出去,就是传说中的电磁波(详见《波动传奇》)。
电磁波的速度都是一样,每秒29.9792458万公里,但能量不一样,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
波长380~780纳米的电磁波,人类可以看见,我们管它叫做“光”。
波长比光短的,我们管它叫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
波长比光长的,我们管它叫红外线、微波、射电波等等。
原子乱动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就是扔出能量,冷静下来。
反之,电磁波射过来,原子也可以接收,得到能量,兴奋起来。
既然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就越大,那么,是不是说,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就越容易让物体变热呢?
并不是。
最容易让原子做热运动的,是红外线。因为它的频率最容易引起原子共振,大家一起做运动。所以,越接近红外线频率的电磁波,加热的效率就越高。
能量很高的紫外线、X射线呢?它们可以打飞电子、破坏分子结构什么的,但很难引起原子热运动。
所以,我们用红外线、微波加热,却不用紫外线、X光加热。
搞清楚了光、热的关系,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氧化大业了。
我们这里只谈狭义氧化,也就是和氧气化合的反应。
一场氧化反应,总体上是吸能还是放能呢?这要看具体情况。
同样的原子,不同的分子组合,它们需要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比如氢气分子、氧气分子,它们在反应前,保持现状的能量就比较高,但如果它们起反应,变成水分子呢?水分子这种结构很稳定,需要的能量低,所以,氢、氧化合成水,总体上就是放热。
而氮气和氧气化合呢,就正好相反。因为形成一氧化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拆开氧分子、氮分子所释放的能量。也就是说,你想拆开氧分子、氮分子,让氧原子和氮原子结合,必须倒搭点能量进去才做得到。所以,氮氧化合,总体上是吸热。
柴也好,煤炭、油气也罢,它们的主要原料是碳、氢之类。这些原子,很容易和氧结合。并且,都是释放能量。所以,我们拿它们当主要能源,而不是烧氮气。
前面说过,小伙伴们需要运动,才能搞在一起。运动太孱弱,搞不到一起去,运动太暴烈,也没法结合。
所以,氧化反应之前,需要输入恰当的能量,让一部分原子先运动起来,最终带动大家共同运动,这就是“点火”。
当一部分小伙伴们的运动剧烈到一定程度,氧、碳、氢这些分子,就会产生反应,改装成水呀、二氧化碳之类的分子,产生大量的电磁波,一小部分可以被我们看见,这就是光,多数我们看不见,比如红外线、微波之类,这是舞蹈的旋律,其它小伙伴感受到这个旋律,就会共振起舞、激起电磁波——这叫热辐射;同时,它们的狂舞,还会撞动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狂舞,这叫热传导;狂舞、轻舞的小伙伴来回乱窜混合,这叫热对流。
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可以让几个小伙伴的氧化反应,迅速引发亿万个小伙伴的氧化反应,这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就叫燃烧。
而所谓火焰,其实是正在发生剧烈反应的高温气体、等离子体之类,这些高温气体比周围的空气轻,所以上升,下面呢,就不断补充新产生的气化燃料和空气,继续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火,总是摇曳上升的样子。至于火苗各部分颜色不一样,那是由于各部分的供氧量不一样、反应剧烈程度不一样的原因。
所以火本身并不是某种具体的东西,而是物质气化、氧化过程中的一种发光发热的状态。所以,古人把火作为一种具体的事物,甚至与水、金等元素并列,那只是人类小时候对自然的一种直觉认识罢了。
说到这儿,就很容易理解火的能量转化过程了:
让燃料产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通过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转化到我们的目标上,达到不可描述的目的——
·让食物中的分子剧烈运动起来,剧烈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扯断食物的分子键,破坏细胞、蛋白质等东西的结构,这样吃起来、消化起来就省力多了,如果破坏太过,让食物碳化了,那就是烧糊了。
·让金属分子运动剧烈起来,就可以破坏它的分子结构,让它从坚硬的固体变成柔软的液体,任我取用。
·燃烧猛烈到一定程度,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释放大量能量,迅速膨胀,那就是爆炸。
·原子的运动越激烈,它们的碰撞就越猛烈,彼此之间的距离就越大,这样就会形成向外的压力。我们把这种必须释放的压力,成功地转化成了自己可以控制的动能、机械能等能量,比如发电机、蒸汽机、内燃机、火箭、炸弹等等。
这就是人类常用的火,一种化学能的来源,它属于原子运动、电磁力能量转化的一种。这种转化的效率不是很高,搞不好还背负污染环境的骂名。
好在能量转化的姿势不止这一种。其他种种,我们以后再聊。
相关科普文章:
(关注微信号 每期早看到↘)
--------------版权声明--------------
阿什卡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