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太多愿意当“人生导师”的人喜欢用“职场寓言”来说自己的总结,以前看到过“余世维”,后来也看到过“林正刚”、“张思宏”等等。
“职场寓言”的最大优势就是特别符合作者的观点,也特别有典型意义。但是就像越来越多的读者或者听众都指出的,过于指向性的人造案例并不能帮助他们去应对更加复杂很多的现实。
所以,我还是说基本的事实,避免编故事。最近听说油气行业越发的难就业了,有朋友甚至为找不到一条合适的门路进国企去做文员而痛心不已;也有朋友确实是连着几个月处于失业的状态。但是有个以前的同事却一直在换工作,甚至说从一个楼的某层辞职走了一年就在这个楼的另一层入职了。可能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有同事问了问更多情况,说是一直在找一个理想的位置,试了几个地方才确定了这里。
都是在油气行业里,肯定都处于同样的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什么有人就有运气而另一些人就没有呢?
不是运气,真的不是。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感觉有两点直观差异:第一、结交圈子;第二、适用的入门技术。就说我这位同事,他工作的时候利用很多时间跟他遇到的或者听说的私企老板们搭上关系,他是一个特别有语言优势的人,他非常注意在各种场合让老板们注意到这个敲门砖。我想,这跟我求职的情况有类似,一方面在专业里不断结交能帮助自己拓展人脉的人,另一方面让朋友们注意到我作为建模专家这一突出点。
进入国企,我不是很了解其决策过程,但是总是要给帮助你入职决策者带来直接的好处才能促进这个过程。在这个“短视时代”,顺手帮人肯定没有顺手发财的概率高。如果在计划入职前没有铺垫过足够多、足够多相关人脉,没有显示出自己的入职给他们带来比较清晰的好处,则临时抱佛脚的成功率自然会低很多了。对比一下,看看我的同事,他不停脚步的在攒人脉,因为他非常理解他换工作随时可能用到这些,而且也知道怎么用自己的基本技能打动那些决策者。
我也并非简单褒奖这位频繁换工作的同事。
这样频率用敲门砖去培养人脉也直接导致了他一直无法展示自己更深层次的职业能力,也培养了他比其他同事更容易因为情绪而离职的思维惯性。他更容易找到工作固然是他注意寻找的机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不断阻碍着他向自己期望的高度迈进。
我们必须理解:这就是一个人群社会,各种人都有他的能力和角色设定,你不认同的能力或者角色并不是否定其存在的理由。
二百年前有一位我们民族的思想家,我们并不熟悉,但是他有句诗句不小心留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时候,我们会听从了语文老师扯淡,以为这是革命的号角。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位思想家的意思,我们的历史一直都强调着“一个领袖、一个主义”,这样的情况并不能让我们轻易离开“兴衰循环”之慨,我们为何不能有更多的方向来做“政治布朗运动”来缓冲“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是技术论坛,我们也没有必要挖掘这些太遥远的、太飘渺的东西了。
我只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职场发展并没有一种绝对的正确或者绝对的机会,大家都是在一个互动的动态中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特点和角色而已。有很多所谓职场铁则,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也都能发现我们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着这些东西;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看更多的这类铁则并且把它们都编起来,我们直接能被铁则捆死在选择中。所以,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适用的铁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破坏的铁则,因为我们都是天公不拘一格降到这世间来做“职场布朗运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