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435|回复: 0

冷泉碳酸盐岩——冷泉存在的标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5-25 23: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然气水合物 于 2016-5-25 23:07 编辑

       冷泉碳酸盐岩,顾名思义,其形成与海底渗漏的冷泉密切相关,它是海底冷泉渗漏活动的主要产物之一(另外一种主要产物是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冷泉渗漏系统中,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和硫酸盐还原(SulfateReduction,SR)被认为是引起碳酸盐岩沉淀的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该过程由甲烷氧化古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共同协调完成。当海底以下富甲烷的流体向上运移至浅表层沉积物中时,与上层海水扩散到沉积物中的硫酸盐发生甲烷厌氧氧化,形成溶解的无机碳(DIC)和硫氢根离子,该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反应式为:
CH4 + SO42- → HCO3- + HS- + H2O
       AOM 增加了沉积物孔隙水中 HCO3-的含量,并提高了孔隙水的环境碱度,当HCO3-电离形成的 CO32-与缺氧带沉积物孔隙水中 Ca2+、Mg2+、Fe2+、Mn2+等二价阳离子结合,孔隙水达到过饱和时,便促使自生碳酸盐矿物沉淀(故严格来讲,冷泉碳酸盐岩称为“甲烷成因自生碳酸盐岩”或许更为合适,只是习惯上多称为冷泉碳酸盐岩),如文石、(镁)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该过程反应为:
            Ca2+ +Mg2+ +HCO3- → (Ca/Mg) CO3↓+ O2 + H2O
       如果在甲烷缺氧氧化带,存在 Fe2+,其与 HS-反应形成黄铁矿:
Fe2++HS- → FeS2↓+ H+
       这也是在冷泉碳酸盐岩中常可以见到草莓状黄铁矿的原因。不同的渗漏系统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生物化学过程,反应速度也非常快。冷泉渗漏区的这种耦合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局限于硫酸盐-甲烷的过渡带(Sulfate-Methane  TransitonZone:SMTZ),在这个狭窄的过渡带内,上部海水向下扩散的硫酸盐和下部向海底渗漏的甲烷含量因为 SR-AOM 作用被迅速消耗而急剧下降,SMTZ 以下甲烷含量又急剧升高。海底 SMTZ 的埋深受控于运移到海底的甲烷通量,并与之呈反相关关系,即甲烷通量较小时,SMTZ 的埋深大,甲烷通量较大时,SMTZ 的埋深就会变浅更靠近海底,有的 SMTZ 甚至直接在海底面或底层海水中,比如黑海,但总体上,冷泉渗漏区 SMTZ 埋深一般不超过几十米,多数情况下不足 10 m 且往往不足 1 m。下图显示了冷泉渗漏系统的缺氧环境中,硫酸盐-甲烷过渡带内进行的甲烷缺氧氧化和硫酸盐还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以及该作用过程的主要产物。
2.jpg
  从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可见,冷泉碳酸盐岩的碳主要来自渗漏流体中的甲烷。Michaelis 等(2002)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示踪技术,研究了黑海西北大陆架冷泉渗漏区渗漏甲烷的碳的转化过程,他们在实验室用14CH4培养1  cm 厚的噬甲烷古细菌席,然后分析作用后放射性分布二维图像,研究表明,14CH4经甲烷古菌作用转移到冷泉碳酸盐岩中,这为甲烷缺氧氧化生成自生碳酸盐岩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因此,冷泉碳酸盐岩在物质来源、形成环境、成因机制等方面与传统海相碳酸盐岩是不同的。
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5-18 18:54 , Processed in 0.0667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